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26 21:18:09瀏覽1307|回應0|推薦2 | |
板橋林家花園(20170105) 新年度老友第一場健行約會,循例由輪番召集人發出通知:1/5(四)9:00在捷運板橋站集合,換乘307路公車,到林家花園站,步行前往林家花園參觀,預定跟隨志工導覽輕鬆前行,約2小時。之後搭公車至遠百午餐,餐後解散。 通常林家花園安排的遊客參觀路線大致如是:三落大厝─汲古書屋─方鑑齋─來青閣─香玉簃─月波水榭─定靜堂─觀稼樓─榕蔭大池,在此處結束導覽,即由出口離開。但這回碰上花園正在整修,預計今年(2017)6月底才能完工,目前只能參觀開放的部分,所以,導覽志工在進門處先大體解說花園有關的歷史典故、園區概況後,只引領參觀榕蔭大池、定靜堂,到香玉簃,就結束參觀行程,雖有點意猶未盡,卻也無可如何。 林家花園原名林本源園邸,包括「園」和「邸」兩部分,「園」指目前通稱的林家花園,「邸」是林家宅邸,是林家渡海來台後,幾代人屯墾、經營積累的產業。園邸是先有邸、後有園,初期是其家族1847年自大溪北上屯租的地方,之後陸續擴建,成為家族居住地,光緒4年(1878)完成三落大厝,其後又在三落大厝的左後側,另建五落大厝,但五落大厝現已改建為大樓,目前仍都屬私人產業。花園則是光緒14年(1888)增闢,至光緒19年(1893)完工,是精心打造的江南庭園造景,花園裡舞榭歌台、閣樓亭池、假山流水,加上穿梭於庭園各景的曲折廊道、古木老牆,讓這座花園益顯精緻美麗。 〈三落大厝落成時,林維源身為太僕寺卿和侍郎,因此又稱為「光祿第」,前後三進,紅磚瓦、燕尾脊,凸顯了當時林家顯赫的社會地位。〉 〈林家第二代五個兒子國棟、國仁、國華、國英、國芳,分別以「飲、水、本、思、源」為家號,取飲水思源之意,其中三子的「本記」與五子的「源記」主導家族事業,遂稱號「林本源」,且成為板橋林家的代稱。〉 林家這座當時台灣第一名園是積兩代之力,歷經幾十年陸續鳩工興建,1893年才打造完成,但不旋踵間,清政府甲午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1895),林家族人或遷回內地,或避居海外。日據時代51年之間,林家花園逐漸寂寥荒廢。好不容易,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1945),可不久,國民政府國共內戰失利,於民國38年(1949)播遷來台,林家園邸成為暫時安頓難民寄寓的場所,久佔之後,無人管理,於是淪落至違章亂建、舊閣破瓦、老樹陰森的局面,媒體甚至以鬼屋來形容殘破敗壞的庭園。林家後代於1977年將花園捐給台北縣政府,經縣府清理、整修,始漸復舊觀,而於1986年列為二級古蹟,並開放供民眾參觀。這回能夠參觀的,則僅限於部分的庭園。 從入口進門,長長筆直的石牆通道迎面而來,右側是三落大厝,左邊是庭園,藉此區分園邸內外。志工老師引領走過通道,跨進榕蔭大池參觀,順序經定靜堂、到香玉簃,雖導覽僅只約庭園外緣一半,但且看且聽解說,亦可略微體會林家花園迴廊環繞,峰迴路轉的格局。榕蔭大池其實不大,繞池一周僅需一刻鐘左右,卻是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精緻山水薈萃於一方天地間,讓遊人流連,還可以在亭台高處,略窺紅瓦燕脊的三落大厝。白色石牆上鑲嵌紅黑色石垣,像是展開的古冊,庭園內備有汲古書屋當子孫書房,大池邊還特意蓋著一座敬字亭,由此展示主人重視耕讀傳家的用意溢於言表,如此清幽的庭園,果然是讀書的好環境。經老師這麼一說,想像自己站在觀稼樓窗前,油然生出窗簷展書讀,滿園秀色來的趣味。牆上幾處漏窗的黑色石榴、南瓜、仙桃、柿子圖案,美觀耐看,老師說是傳統建築寫意的表現手法,寓有福、祿、壽、喜之意。 緩緩繞池一周後,穿過石牆圓拱門,別有一番洞天,來到定靜堂。堂前廣場,兩側圍牆八角花磚上鑲嵌著蝴蝶和蝙蝠漏窗,同樣有賜福之意。定靜堂是林家作為大型宴會的場所,是花園內佔地最大的建築。從「山屏海鏡」門楣下方進門,得跨越三道門崁,足見安排規矩之細膩。裡頭是四合院的格局,內庭華麗,前後進間以亭相連,沿走廊穿過天井,進入宴會大廳,中堂簡單擺放一把精雕細琢的座椅,懸掛著清同治和光緒兩代帝師、官拜尚書大臣的書法家翁同龢所書中堂,烘托出林家的分量,不言可喻。移步自左側迴廊穿行,轉折至相連的香玉簃,迴廊兩旁梅花含苞待放,屋前是廣場花園,林木森森,石壁牆垣風格與榕蔭大池一脈相承,想像著疏影輕斜、暗香浮動,主人邀請賓客賞花,好一派風雅景象。事後看來,林家並沒有太多福分在這座庭園裡迎風賞月、款待嘉賓,可惜啊,命運弄人,時代巨變動盪不安,人命何其渺小,無處託依啊。 還有兩件值得一提的林家故事,可藉以瞭解他們當年待人處世的胸襟。清代,台北泉漳械鬥激烈,是嚴重的社會問題,林家身為漳洲領袖,為保護大厝院落林家產業及居民的安全,於咸豐5年(1855)修築枋橋城,擁有護城河、城牆及五座城門,比台北建城還早了三十年,說林家富可敵國,當不為過。如今古城僅存部分殘跡,位於林家花園旁西門街停車場裡頭。同時,為緩解泉漳矛盾,林家主人除將妹妹許配給泉州舉人莊正外,並在花園旁設立大觀義學,廣收泉漳子弟前來讀書。林家化解族群衝突的遠見和這種誠意做法,對台北地區泉漳族群的融合貢獻卓著,特別是處於今日台灣族群撕裂、族群問題紛擾不安的時刻,尤其讓人感念在心。 〈健行後,夥伴們到板橋遠百午餐前後的留影。〉 台北動物園(20170119) 召集人通知:1/19(四)9:30到動物園活動筋骨吧,可純健行,可 邊走邊看,想看貓熊、無尾熊或企鵝,悉聽君便。預定11:30搭貓纜,轉往貓空大茶壺餐廳午餐,餐後解散。通知還說,老同學上回(20150115)去動物園時,是6條好漢(請參閱:http://blog.udn.com/jkt19813/21667631),如今軍容壯盛,還有大嫂們助陣,參與倍增似可預期。 果然,那天有13人、含3位大嫂一起參加,比上回多出一倍有餘。園裡熱情的志工說,當天有三場關於麝香貓、台灣黑熊、台灣獼猴,由保育員定時定點的解說,於是大夥決定就按圖索驥、聽保育員的導覽,加 上順路邊走邊看、會會有緣得見的動物朋友啦。有機會聽到保育員條理分明的解說,對動物習性的瞭解確實比自行觀賞要多得多,也有趣得多,茲略述見聞一二如后: 麝香貓是熱帶山林草原的原住民,為夜行性肉食動物,多於傍晚後外出單獨活動,以小型齧齒鼠類、甲蟲、昆蟲等於地面活動之動物為主食,由於人類過度開發,世界各地的麝香貓都面臨失去棲息地,甚至面臨瀕危物種的威脅,包括台灣的特有亞種在內,目前動物園展示的,已經不是台灣原生種了,聽起來有點傷感。保育員在欄外講得天花亂墜,欄內麝香貓兀自躺臥洞穴深處,不肯賞臉,或許就是看準人類不過是打其麝香腺體、高級筆料毛、麝香咖啡豆等等的算盤吧。 臺灣黑熊是台灣特有的亞洲黑熊亞種,胸前V字型白色斑紋是其明顯特徵,現存族群數量已不多,出沒於中央山脈海拔1000至 台灣獼猴餵食秀是最精彩的一場,時刻將到,圍欄內猴群騷動起來,逐漸向進口處圍攏。欄外同樣聚攏人群,大人小孩都在引頸企盼餵食秀的開場,小朋友看到滿場活蹦亂跳的猴兒尤其興奮,好像和猴群唱和般,歡笑聲此起彼落。當保育員提著一桶食物登場,一大群大小猴仔立刻緊跟著前呼後擁、滿場奔跑。保育員來到中央站定,邊介紹台灣獼猴習性,邊向四方分派投擲香蕉、麵包等,猴兒搶食,動作靈活俐落,眾人喝采,場面相當熱鬧。但猴兒亂中有序,分處內外圍,階級分明,保育員說,野生獼猴的天下是打出來的,靠叢林法則產生猴王,但這群獼猴的猴王卻是由他指定培養出來的,因為群居的猴兒有階級習性,可以方便猴群的管理。這故事十分特別而有趣,讓人印象深刻。 我們在綠意盎然的動物園裡隨意繞行前進,沿途看到不少動物,諸如河馬、犀牛、斑馬、羚羊、獅子、梅花鹿、金絲猿等等,雖是走馬看花,但三場知性導覽解說下來,已足夠讓資深公民回味不已了。 附記:同行夥伴阿亮每次健行後,都會在部落格發抒感受,請參閱「亮亮說一說A - Liang lian543.blogspot.tw」。 後記:1/19健行解散後,在動物園公車站久候想搭的公車不來,心念一動,何不租UBike騎回新店,環河自行車道平緩好走,落差不大,也騎過N次了,於是付諸行動。沒想到竟發生摔車意外,左膝臏骨裂傷,致生活作息大亂。 從動物園騎下環河自行車道,天清氣爽,一路輕鬆愉快,經過政大不久,忽然恍神,不知怎麼就發生摔車慘劇了,結果是:左膝蓋臏骨裂傷,左腳隨之腫脹淤血,變成紫色;門牙撞掉一顆,右邊側門牙鬆動恐也不保,右上部牙床腫,右臉頰顴骨以下、左右兩手手背、右腳等多處挫傷流血。外傷經上藥包紮,看起來有點嚇人,不過,約兩週左右陸續收口,留下紅色疤痕。吃飯只能靠左半邊牙齒咀嚼,細嚼慢嚥較軟爛的食物,也還罷了。倒是看不見的臏骨裂傷上了石膏,必須拄著拐杖,行動非常不方便,別說進出家門的十級台階了,連有點高度的坎或坡度都嫌吃力,要上洗手間那可是困難重重的分解動作呢,如此這般的困境,以致生活大亂,只能深居簡出,度日如年。平日習慣上健身房、登山健行等等戶外的活動,一切都免談了,本來預定去矽谷看孫女的,2/11的機票也只得取消。醫生說,骨頭裂傷需三個月癒合期,之後還需耐心復健。唉,意外的代價可真慘重啊,看樣子勢需半年的苦撐奮戰呢,幸好還有老伴和兒子做堅強後盾,有他們在,真好。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