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老同學健行紀錄~5 大溝溪圳道.銀河洞.虎山步道. 淡水紅樹林.漁人碼頭
2016/10/25 21:05:03瀏覽746|回應0|推薦4

    大溝溪圳道(20151001)

         召集人通知:10/1 9:00在捷運文湖線大湖公園站1號出口集合,經由大湖山莊大湖街,前往大溝溪溪畔親水公園,再循溪畔山徑健行至圓覺瀑布。

    說到大溝溪溪畔親水公園,就不能不提民國90年(2001)納莉颱風挾帶的驚人雨量造成災情慘重的慘痛往事,還記得台北捷運板南線泡在水裡,停駛半年的不便嗎?它也讓大溝溪山洪爆發,造成大湖山莊街一帶淹水一層樓高!事後政府大力整治大溝溪,於河岸設置滯洪區域,並以親水活動概念規劃,預期颱風來時,可以發揮滯洪功能,避免大淹水,平時則以大片綠地及親水遊憩空間,可供民眾休閒使用。

    來到大溝溪步道,迎面一片大草原,周遭青山環抱,溪水潺流,前頭鯉魚山在望。這座溪畔親水公園,是以緩坡地勢營造出來的小橋流水景觀,親子同遊諒會喜歡。沿著大溝溪水岸前行,水流清淺,踩著河床鋪設的石頭渡過小河,續沿溪岸前進,自然接上圓覺寺步道。

    大溝溪上游的圓覺寺步道,與下游步道的親水施作方式截然不同,溪流維持著自然本色,河床多巨石,往往激盪出水花湍流,溪岸則以生態工法整治,石砌堤岸青苔斑駁。走過跨溪的木亭石橋,上山步道沿溪岸鋪設,寬而平緩,沿途水聲潺潺,樹蔭涼爽,走來輕鬆,並不費力,不知不覺來到步道盡頭的涼亭,圓覺瀑布已出現眼前。瀑布不大,但巨岩峭壁,瀑布底下巨石纍纍堆疊,景觀奇特,不由連想到沿途所見,河床上散佈的、多不勝數的大石頭,難道都是山洪爆發沖刷、挾帶而來的堆積物?若然,則不起眼的大溝溪,當其怒吼時,狂野暴亂的力量之兇猛簡直令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兩座大型傘狀涼亭安座瀑布前的平台上,是步道終點,遊人眾多,圍坐周遭,因為是唯一的休憩場所,但巨石當前,不免興起一絲安全虞慮。

〈繞過圓覺瀑布,再往山上頭走,就是圓覺寺,還可以連接到內湖的白石吊橋、碧山巖等景區,只要體力好、腳力健,山間步道任君行。〉

銀河洞(20151015)

         召集人通知:10/15 9:00在捷運新店站集合,轉乘公車到中生橋頭站後,健行到銀河洞,午餐在山下土雞城享用。

         記得三年前老同學剛開始健行時,就去過銀河洞,本人在部落格裡也介紹過銀河洞景色,景區變化不大,風景就不再贅述,請參閱「Jordan的部落格:新店人的寶貝~好山好水 (四) 銀河洞(http://blog.udn.com/jkt19813/9013046)」。但不同的夥伴同遊,尤其夥伴還是倍增,沿途閒話家常、且聊且走,樂趣自是不同,爰以照片代替敘事,希望勾起同行夥伴的美好回憶。

虎山步道(20151105)

    召集人通知:11/5 9:00在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2號出口集合,走向慈惠堂,沿右側虎山溪上行到四獸山小公園,再往虎山頂觀景台、三清宮等繞行後,循虎山自然步道下山。

           四獸山市民森林包括虎、豹、獅、象四座郊山,此次是老同學再選擇虎山親山步道健行。(請參閱「寒風霪雨中漫步虎山親山步道~老同學一起來健走2(http://blog.udn.com/jkt19813/10081851)」)

           沿慈惠堂右側虎山溪的自然步道上行,不久來到四獸平台,建有休憩廣場及涼亭,虎、豹、獅、象造景的石刻立柱突出於此空間,不準備再往上走的民眾會在此從事散步休閒、運動團康等活動。這回刻意走不同的步道,過了涼亭,續往虎山峰前行。虎山步道位在四獸山東側,虎山高度不過海拔140公尺,因緊鄰信義計畫區,一路上視野良好,行進之彷彿101大樓隨伺在側,可以說這條登山路線,從山間俯瞰台北市東區,就是最吸引人、最大的特色了。

    來到虎山頂展望平台,當中設置一座日晷,十分醒目。但到達平台,視線立刻就被繁華的東區景觀吸引了,誰還在乎日晷呢。筆直高聳的台北101大樓清晰呈現在眼前,右側是松山和南港市區,遠方還有五指山、七星山等群山簇擁,景色開闊。欄杆上立有解說牌,可依所示按圖索驥,清楚對照眼前風景,如此近距離俯瞰台北市精華區,伴隨徐來山風,真是賞心悅目。

    大葉雀榕神木位於三清宮廟前廣場的左側,枝葉繁茂,高聳入雲。但三清宮只是一間不起眼的小廟,又不在虎山主步道旁,所以,儘管熱門的虎山溪自然步道人潮熙來攘往,神木跟前依然冷清。頭髮斑白的三清宮住持高老先生說,這棵老樹需5、6個成年人才能合抱,他小時候就看過,雖不知樹齡多少,但推算樹齡至少應在百年以上。下次去虎山步道,別忘了到神木跟前打聲招呼喔。

         下山回到慈惠堂,略為參觀,即轉到為福樓餐廳用餐,祭五臟廟已然成為老同學健行的當然句點了。

 淡水紅樹林.漁人碼頭(20151119)

    召集人通知:11/19 9:00在捷運竹圍站集合,從竹圍站開始,沿金色水岸健行,經淡水捷運站、淡水海關碼頭,直達漁人碼頭。召集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次再安排一次智者之行。

           記得姜兄上一次的安排是淡水捷運站出發,沿河岸走到漁人碼頭,因此才會有再次智者之行的說法。〈請參閱:「老同學歷次淡水健行記遊~3 漁人碼頭‧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http://blog.udn.com/jkt19813/20084851)」〉但這回要走進紅樹林生態保護區,近距離觀察水筆仔樹林生態,要穿過淡水海關碼頭,瀏覽過往淡水的文史遺跡,內涵更豐富了,果然是智者巧安排。

           淡水河自基隆河匯入後,逐漸接近出海口,竹圍河段是淡、鹹水交匯處的河口濕地,廣達76公頃,生長著茂密的水筆仔,伴隨而生的螃蟹、魚類、蝦和水鳥,為數頗多,構成典型的沼澤生態系。水筆仔是一種少見的胎生常綠喬木,也是所謂的紅樹林植物,政府為免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於民國74年按保安林管理辦法將其編入保護,農委會並於民國75年6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設置「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以確保水筆仔之永續生存。

       起初,沿著河畔步道走,視野寬闊,遠眺對岸的觀音山,心曠神怡。及至隨木棧道走入紅樹林,枝葉茂盛的水筆仔有一人高,猶如陷入綠色叢林包圍中,視界隨之一變,只能踏著木棧道,在周遭視線所及的濕地裡,努力尋找招潮蟹、彈塗魚等濕地生物的蹤影為樂。迨踩完木棧道,逐漸進入一般人比較熟知的淡水文化園區、淡水捷運站的範圍,遊人稍多,但我們未多作停留,恍若急行軍似的,逕往漁人碼頭進發。

         淡水海關碼頭於2000年6月27日公告為新北市市定古蹟,201410月24日於整修完成後開放參觀。區內仍存有清代與日據時期海關建築遺跡,如重力式岸壁硬石碼頭、二層洋樓及二棟倉庫等,現在則作為商業用途居多,匆匆瀏覽、走馬看花後,續往漁人碼頭行進

         同行的老同學當中,竟然有人是第一次到漁人碼頭,這近年來遊人如織、已經成為台北閃亮的觀光漁港兼遊憩功能的港區公園,住台北而未去過,還真令人吃了一驚。於是,迎著隨風招展的蘆葦行進間,遠遠的就提示注意那白色風帆造型的人行跨海大橋,以及仿若巨型郵輪造型的福容飯店,這可以說是漁人碼頭最醒目的招牌地標了。進入港區,循著長長的原木棧道漫步,四下眺望海景,觀賞往來渡輪劃開水面,欣賞漁港內停泊的遊艇,不覺已緩緩渡過流線型單面斜張的情人橋,橫跨了港區,就是這樣簡單的初體驗,已讓夥伴心滿意足,至於著名的淡水夕照,就留待下次機緣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7913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