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路過中山堂,參觀抗戰特展
2014/08/12 16:37:36瀏覽629|回應0|推薦2

    因在國史館擔任志工,經過中山堂附近的機會變多了,但也習慣了它就座落在那兒,通常也不會刻意彎過去瞧瞧。那天路過時,突然想起新聞報導說,中山堂正展出「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特展」,於是特意轉進去參觀。

  特展是運用中山堂二樓兩側長廊和回字形空間,佈置裝飾出抗戰意念的圖騰文案,後段的兩個展示間則分別展出「中國抗戰」及「臺灣抗日」兩大主題,前者依時間順序,逐一列出抗日戰爭的重要事件與戰役,

後者從甲午戰敗割讓台灣,仕紳發起「臺灣民主國」掀起武裝抗日始,直到新文化運動風起雲湧的非武裝抗日,斑斑血淚,歷歷如繪。可以看出來主辦單位非常用心地蒐集豐富的資料,以圖文並呈的方式,密集陳展在並不太寬敞的兩個展間,他們的認真讓人感動。

  其實中山堂本來就和抗戰勝利有密切關係,這棟19361126落成的「臺北公會堂」,是日本人拆除了清末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並將欽差行臺部分建築物遷移到植物園陳列,而在原址興建的。抗戰勝利,台灣光復,19451025,「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此地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中日雙方簽訂協議,接受日方簽訂受降書,場面極為盛大

     光復後「臺北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內部的「大集會場」、「大宴會場」(受降典禮舉行處所)、「普通集會室」也同時改為「中正廳」、「光復廳」及「堡壘廳」。其後頗長一段時期,中山堂成為國民大會召開場所,第二、三、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在此舉行,以及政府和各界舉辦重大集會不二選擇的地點。內政部於1992年將中山堂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目前是台北市市定古蹟。

     光復廳係二層樓挑高,四周環繞十六根柱子,尖弧形窗戶與二樓迴廊矮牆裝飾馬賽克,具有回教建築風格,莊嚴氣派;日本人原設計作為高級宴會場所,現在是長年藝文表演空間。可惜啊,參觀特展時不免想起:如果展出場所搬到此廳,受降典禮儀式同時現場還原,加上照片、紀錄片之類的配合陳展,不知道效果是不是會更好些?

     中山堂,記得要到中央樓梯二至三樓間(即光復廳前壁)欣賞黃牛浮雕塑像,這是設計者總督府技師井手薰為區隔東側大集會堂、西側大食堂,兩側不同的使用空間機能,特地選用台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的作品,且開風氣之先地成為台灣公共建築的藝術裝飾。黃氏係艋舺人,東京美術學校科班出身,1920年以「山童吹笛」入選日本第二屆帝展,但英年早逝,此浮雕為其最後遺作,由其夫人黃廖秋桂女士移贈,堪稱為鎮堂之寶。(本作品近人稱作「水牛群像」,長555公分,高250公分,呈現戴斗笠裸身牧童、台灣水牛、熱帶植栽香蕉樹等,屬罕見大尺寸創作。)

  別忘了,中山堂前廣場還有「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也值得多看一眼。紀念碑19991025為慶祝台灣光復54周年所建,設計師黃承令以樸拙粗獷的石碑,簡單低調地表達一段哀傷歷史,自1895年日本接管台灣起,每年一刻痕,不銘碑文;建國百年、台灣光復66周年,設計師再以「歷史長軸」的概念呈現碑文,展開部分記述抗日戰爭歷程,以永誌懷念戰爭中犧牲的同胞,尚未展開部分則象徵著揮別過去、迎向嶄新未知的一頁。

    有興趣嗎?特展展期自77831止,中山堂歡迎你!(好像在打廣告喔)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608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