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00614參觀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八斤所咖啡8 Jin Café
2020/08/12 13:33:24瀏覽1506|回應0|推薦7

    6/14雨下個不停,仍依計畫前往寧夏路與錦西街口,參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館址為日據時期的「臺北北警察署」,市定古蹟。參觀重點有二:一為2018年10月14日開館,以保存與發揚台灣新文化運動歷史事件與人物精神為使命的紀念館;次為這棟完工於昭和8年(1933)的臨街兩層樓水泥建築,具有見證時代價值、是台北市僅存的30年代警察局。

    紀念館一樓「黃金年代的光與影」常設展,利用影音圖文聲光,介紹「臺灣文化協會」自成立,降至「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時代歷程,展出「建築與歷史的交錯」、「文化運動的光與影」、「從政治到藝術的1930年代」、「民族史上的最初法庭抗爭」、「鐵窗牢裡度光陰」,以及「古蹟修復展示室」等單元,希望觀眾瞭解新文化運動風起雲湧的背景、實踐路徑與精神內涵。二樓推出「小太陽的養成計畫-同化不童話」特展,展示殖民政府透過新式教育體系,從學校的空間、課本與教材設計,賦予兒童「成為日本國民」的教化內涵,以及兒童在學校體制外的漢人社會生活樣貌,讓民眾得以更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歷史環境。事後諸葛亮來看,殖民政府的小太陽養成計畫可謂成功,使台灣成為世界上少數對殖民母國仍感恩戴德、念念不忘的地方。

  1920年代,台灣知識分子受到辛亥革命及世界民族主義、社會主義思潮影響,決心以非武裝方式對抗日本殖民者的政治箝制與知識封鎖,由林獻堂、蔣渭水等人號召,於1921年在私立靜修高等女學校(今靜修女中)成立「臺灣文化協會」,會址設在太平町(今延平北路)大安醫院,發行「臺灣民報」,透過各地支社舉辦演講、讀報社、話劇、播放影片等各種形式活動,引領民眾自覺,同時提倡台灣電影、戲劇、文學、音樂等領域的突破,掀起台灣新文化運動風潮,對台灣社會文化影響深遠,如1926年成立「臺灣農民組合」,向殖民政府展開一波波的農民運動,抗爭買賣制度的不公義;如1927年蔣渭水組「臺灣民眾黨」,次年「臺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團結勞工階層爭取生存權益;同時催生了許多本土意識的文學家與藝術家,如早期知名雕塑家黃土水、畫家郭雪湖、陳清汾、陳德旺、洪瑞麟等;1930年代興起流行歌曲,許多作品如「望春風、雨夜花、滿山春色」(鄧雨賢作曲)等還流行傳唱至今,是台灣史上思想最為奔放的時期。  

 

    當年最熱鬧的三市街─-臺北城內、大稻埕、艋舺,各管區為治安需要,分別設置臺北南警察署、臺北北警察署及萬華分署,目前僅存者係座落大稻埕的臺北北警察署,是為掌控台人聚居之所的治安而設。大稻埕開港通商後,與國際交流貿易,商業興盛,日漸崛起,碼頭周遭洋行、茶商遍佈,商業發展已盛冠全台,吸引各地文人雅士紛紛湧入,人文薈萃,新舊文化思潮交匯,亦成為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發源地,啟發民主政治社會運動,許多台籍菁英因鼓吹改革理念,而遭殖民政府逮捕監禁於臺北北警察署,如被日據當局視為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第一指導者、煽動民族反感的蔣渭水,一生遭拘捕、囚禁十餘次,多次進出北警署,留下北署遊記、再遊北署、三遊北署、入獄日記、入獄感想、獄中隨筆等多篇監獄文學作品,是為著例,即使如此,其鼓吹民族民主社會運動之志,始終不改。

   

      這棟完工於昭和8年(1933)的臨街兩層樓水泥建築,屬折衷形式的現代建築,立面採圓弧設計,圓拱開口部如頂戴官帽,並立有西洋圓柱、洗石子飾帶,外觀呈流線形,入口設於街口轉折處,牆面貼北投窯廠所出的褐色磁磚,一樓長形方窗、二樓半圓拱狀窗,內部地坪及牆壁以磨石子、馬賽克瓷磚等現代材料裝修,且已有化糞池汙水設備、電燈、電話等近代設備,堪稱是當年具指標性的現代化建築,但尤其珍貴的是,室內一樓還完整保存著當初所建扇形羈留室(可同時監看犯人狀況,羈留室空間狹隘、廁所無遮蔽,犯人一舉一動無所遁形)、水牢、鞭刑室等特殊空間,固然呈現了警察的威權,但對於當年被逮捕監禁於此的志士仁人,其身心所受煎熬,也更能感同身受了。

〈光復後(1945),臺北北警察署由台北市警察局接收,歷經刑警總隊、第一分局與大同分局等使用單位,曾於民國50年間增建南側及三樓部分,73年因嚴重漏水大修,同時整修立面,換貼紅白兩色二丁掛面磚及更換鋁窗。市政府於87年(1998)3月25日指定北警署為台北市定古蹟,95年定位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102年大同分局搬遷隔壁新館舍,古蹟乃於103年啟動為期三年的修復工程,保存舊有空間格局,恢復日據時期北警署風貌後,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於107年(2018)10月14日開館。〉

    真沒想到警備森嚴的警察局裡頭會有咖啡廳呢,那天,從紀念館大門進去,左手邊,開放式的空間,馬上就看到亮眼的八斤所咖啡8 Jin Café字樣,挑高的廳堂,三扇近乎落地的窗戶,室內寬敞,燈光明亮,看起來就是蠻舒服的喝咖啡場所。八斤所店名源自「北警署」的台語諧音,老闆原來經營大稻埕順天外科醫院保安捌肆Cafe,以甜點著稱,轉進到紀念館一樓,甜食依然出色,倒是配合北警署的歷史背景,Menu設計成被銬在監獄囚籠般,乍看,似機關重重,有點傻眼,也覺得有趣,當服務人員端上桌來,得費點心才能拿出來呢。參觀之後,在古蹟這僻靜一隅,喝杯咖啡,沉澱一下心情,回味前人腳步,當年知識菁英究竟想引領台灣走向何方?

    像戴頂官帽的日據時期警察署,在台南也看見過,官帽大概是代表威權的象徵吧。1931年落成的臺南警察署,亦列為台南市定古蹟,目前是台南市美術館1館(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37號),同屬30年代折衷式樣裝飾藝術建築,新舊融合,尤其進門大廳的樓梯設計如出一轍,看得眼熟。(請參閱:「漫談我所認識的台南古蹟(三)~竹溪寺.台灣文學館.台南美術館.林百貨    http://blog.udn.com/jkt19813/132134290)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484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