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91107老友健行雙溪河濱公園.參觀錢穆故居素書樓
2019/11/22 13:41:31瀏覽4449|回應0|推薦7

  召集人邀約11/7 9:30在捷運士林站會合後,引領眾夥伴循捷運底下路線,邁步向雙溪河濱公園右岸前進。第一次踏足雙溪河濱公園,步道平坦寬敞,難得的是居然有兩排高大路樹,濃蔭密佈,遮天蔽日,猶如綠色隧道,外雙溪蜿蜒在側伴行,景色優美,涼爽舒適,且有一整排運動設施,使用說明牌圖文並茂,深得我心。不妨想像一下,在這裡騎乘自行車,沿路碧草如茵,溪水一側相伴,清風徐徐,該是如何寫意啊,難怪溪生活水岸自行車道會是網路票選「雙北十大最美河濱自行車道」之一。

  沿溪走過好幾座橋下,士林橋、福林橋、文昌橋、雨農橋等,每座橋各有造型,可橋下都成為人們運動練舞的場所,可謂善盡其用,尤其福林橋下的跳舞社團頗具規模,桌椅排列整齊,訂有使用時段,甚至連音響都裝置在那兒,可見其組織完善、由來已久了。

左岸彩虹白鷺廣場一水之隔,清晰可見。看起來,左岸較少遮蔭,感覺較寬闊。

  接著來到狹長帶狀的至善公園,夾於外雙溪及至善路一段之間,公園取名至善,固其來有自,但難免與故宮博物院牌樓前的至善園混淆。公園之中醒目標的有二,一為豎立於水池後方的吳稚暉先生銅像,這座銅像原座落敦化北路&南京東路圓環,如今移置於此,與青山綠水為伴,倘佯大自然懷抱,倒也相宜;另一為筆直的紅土慢跑道,綿延向前,看似可達至德園、至善園,彷彿和故宮景區聯成一氣

  從至善路轉進臨溪路,朝東吳大學行進,遠遠的,就可望見醒目的東吳白色校門。人行道似比路面還寬闊,夥伴一時忘形,閒聊八卦,比肩同行,肆意隨興,渾然忘了其他用路人。校園依山而建,棟棟相連,規劃得整齊美觀,特別是在非常恰當的位置,矗立著校徽那堵磚牆,讓人非常非常有感。東吳大學於1900年由基督教監理會創辦於蘇州,是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1951年在外雙溪復校,也是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環形校徽由中、英文校訓「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 Grown Man」融合而成,似終身座右銘般耳提面命,殷殷期盼莘莘學子的深意躍然其上。

  錢穆故居(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2)位於 校園底端的小山坡上,小小的二層樓建築,樸實無華,林木環繞,環境清幽,果然是國學大師潛修講學之所。故居因賓四先生思念母親而命名「素書樓」,他們在此居住生活逾22年,原期終老斯所,故庭院內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主人多年心血,二樓前廊擺放一組藤椅,據說,是錢先生喜歡流連所在,每天都得靜坐待上一會,或觀山賞景,或冥思默想,怡然自得。室內到處都是書籍字畫,一樓客廳則是講學廳堂,展示有一幅最後一堂課的泛黃照片,錢先生坐在餐桌前侃侃而談,學生眾多,或共坐一桌、或坐在客廳甚至有站著聽講的,濟濟多士凝神靜氣,學術薪火相傳於斗室之間,講堂狹小擁擠又何妨。客廳裡靠牆擺放佈置彷如神案般,案上立著朱子像(朱熹,南宋理學家,學者尊稱朱子,號晦翁),只掛著朱子所書「立修齊志」、「讀聖賢書」及「靜神養氣」等字軸,足見先生對朱子之推崇。

  參觀素書樓,不免想起民國78(1989)發生的素書樓事件,當時陳水扁立法委員和台北市議員周伯倫質詢,指錢穆不當佔用政府財產,要求錢穆搬家,改設立紀念館。國學大師錢穆任香港新亞書院(中文大學前身)院長時,經老蔣總統於196710月敦請力邀來台,兩位蔣總統公開興建素書樓,以國士待之;不想時代變了,禮賢下士風氣不再,斯文掃地,錢穆於96歲高齡之際,驟逢逼遷,即使借用契約未到民國811月期限,但為兩位去世的蔣總統清名,也為士人風骨,乃主動於19905月遷出素書樓,然而老身不堪身心折騰,不旋踵於同年830日溘然辭世。微風吹過院落七弦竹林,簌颯之聲恍若弦歌不輟,聲聲依舊入耳,可惜一代哲人日已遠,惟典型仍讓人心嚮往之。

錢穆故居素書樓現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台北市立大學(原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經營管理,感謝當日志工悉心導覽,睹物思人,感傷滿懷

錢穆故居斜坡前那棟安素堂,是教會學校重視教堂,據說裡面有非常美麗的管風琴、漂亮的彩繪玻璃,我們擦身而過,留待下次機會吧

午餐選在北安路揚屋大眾日式料理餐館,餐後召集人加碼大門ㄈ的咖啡,大夥擺起龍門陣,盡興而歸。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3101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