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無重數周遭碧 - (2006.07.23大暑 巴福越嶺 漫漫姻緣路紀行)
2013/12/11 20:13:11瀏覽456|回應0|推薦0

花不知名分外嬌   若淵書
 
今天是廿四節氣中的大暑
凱米颱風還在台灣外海盤桓
 
許久沒有健行了
四肢顯得虛弱
 
這次參加巴福越嶺古道登山活動
從北橫的上巴陵拉拉山自然保護區到
烏來的福山國小
全程約23公里
路程大都為下坡路
 
前半段還有在古道上悠遊的心情
可是到了後半段
為了怕摸黑下山
只剩下匆忙趕路的回憶............ 
 
 

「巴福越嶺古道」空照圖

巴福越嶺古道以林務局插天山國家步道系統裡的介紹如下:
步道長度:約27公里。
所需天數:行走約2天左右。
困難度:困難度中等,一路穿行原始林,需防螞蝗及馬蠅。

福巴越嶺古道(「福」指烏來福山村,「巴」指巴陵)最早是在二、三百年前由泰雅族的大嵙崁群所踏踩出來的,由巴陵西南方翻越過2,000多公尺的達觀山區,遷移至福山、烏來一帶,為泰雅族人因交流及通婚需要所開發的社路,故又稱姻親路古道。直至1913年日軍佔領巴壟〈今上巴陵一帶〉,為連繫桃園廳與台北廳的山區,及為製造樟腦開採木材的經濟考量和控制此間泰雅族群的軍事考量,乃於民國初年依循原始山徑,修築由福山到巴陵的山地警備道路,並命名為「拉拉山角板山越嶺道」,福巴越嶺古道福越嶺古道福巴越嶺古道海拔介於1,300公尺~1,700公尺之間,其植物生態環境主要為原始紅檜林、八角蓮、冷杉、鐵杉、臺灣杉、山毛櫸等,此區多屬未開發之原始森林。(此段摘錄自林務局網頁)

 


巴福越嶺古道的西南邊起點位於
北橫公路上的
巴陵拉拉山 (達觀山)自然保護區

北橫公路的歷史,可追溯自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劉銘傳主政的年代。當時,劉銘傳在大科崁(大溪)設立撫墾總局,總理全台撫墾事務,並開闢由大溪通往今日三民、復興的道路,為北橫公路肇基之始。當時清廷的開山理番政策,逐漸侵入泰雅族人的傳統土地,於是引起雙方衝突,曾爆發著名的「大科崁之役」。日據時代,總督府亦積極投入「理蕃」事業。日本人為了鎮壓泰雅族人,修建了一條由復興鄉至宜蘭縣三星鄉的理藩警備道路,為今日北橫公路的前身。台灣光復後,根據日本人修築的舊道拓寬成今日的北橫公路。北橫公路(台七線)完工於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起自桃園大溪,至宜蘭市,全長一百二十六公里。
 

經過北橫公路上的巴陵大橋
上巴陵就快到了
 

位於上巴陵的
拉拉山 國有林自然保護區

拉拉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海拔約1500公尺的上巴陵地區,擁有台灣最大面積的紅檜森林。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文化大學周彥輝教授在此地發現紅檜巨木(神木)森林,因而聲名大噪。後來台灣省政府將「拉拉山」更名為「達觀山」,於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成立「達觀山自然保護區」,並開放部份區域供遊客觀賞巨木群。近年來,拉拉山又改回舊名,正式定名為「拉拉山國有林自然保護區」。
 
「拉拉」譯自泰雅族語「Rra」,意指「登高眺望的動作」。早期,泰雅族人為防範敵人入侵,會爬至「Rra」這座山頂瞭望警戒。台灣光復後,因「Rra」的中文拼音困難,於是取字尾「ra」(拉)重複音,稱為「拉拉山」。「巴陵」(Balung),也是泰雅族語,是指「檜木」的意思。
 

新建的
拉拉山生態教育館
一樓有景觀餐廳
地下一、二樓則是生態展示館
 

踏著寬大的碎石路前進
進入了森林區
 

拉拉山自然保護區
的一號巨木
 

頑童在探樹洞
 

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溪澗
 

廿二號巨木
拉拉山自然保護區開放的區域
共有廿二棵巨木
 

巨木長滿附生植物
 

拉拉山自然保護區
往福山的步道
因坍方而封閉
 

十九號巨木
 

土石流坍方區
 

走過土石流坍方區後
景致更加動人
 

山無重數周遭碧
 

花不知名分外嬌
巴福越嶺古道上的待查花
 

巨木參天 蒼翠鬱蔭
 

從巴福越嶺古道登山口指標17k處
才開始真正的
巴福越嶺之行

古道入口位於第 19、18號巨木之間,叉路口有指標,寫著「福山17公里(保留區,非經申請不得進入)」,進去即遇到一道高高的柵門,並豎立了醒目警示標語。
 

推開柵門進入古道
 
目前「福巴越嶺古道」已被規劃為國家步道,起點在烏來福山的大羅蘭2號民宅對面的福山吊橋,終點為「拉拉山自然保護區」的第19號巨木附近,全長17公里。古道位於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擁有珍貴的原始森林,屬於保護區,須經申請許可才能進入。可是好像沒有人在執法。


柯如青銅根如石
 

曲徑通幽
 

馬陸
馬陸(千足蟲)
節肢動物門 倍足綱 Class Diplopoda
 
特徵:馬陸身體長筒形,除前、後端,身體各節均兩個體節相癒合,看起來每節有兩對腳,因此稱之為「倍足綱」。馬陸的口器較簡單,有大顎一對及一對板狀的顎唇,下唇已經退化。剛孵化的幼蟲,則只有六對腳,每脫一次皮,足數即增加。雖有「千足蟲」之稱,大多數種類的腳都在百對之下。
 
習性:馬陸喜歡生活在陰溼的地面,如土壤、岩石縫隙或剝落的樹皮下。當受到侵騷時,便縮成螺蜁狀,將粗糙的上表皮暴露在外,以保護脆弱的腹部及足部,有些種類如:球馬陸還會將身體捲成球狀呢!大部份的馬陸在身體兩側有臭腺,分泌臭液以保護自己,有些其臭液內還含有劇毒的氰化物成分呢!
 
馬陸(millipedes)並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屬於節肢動物。通常它們多生活於戶外潮濕陰暗處,雖為非吸血性的類型,然而當它們在住家內外活動時,常會造成騷擾,甚至引起部分民眾之惶恐不安與情緒緊張。此外馬陸的體色多為棕色或黑色,有些則有鮮豔的體色或各式斑點以為警戒作用。馬陸為腐食性,主要以活或死的植物為食,值得一提的是:雌馬陸是很好的母親,產卵前先用泥土築一圓頂狀的巢,上面有一小洞,將卵產於其內,再將身體蜷曲起來環抱巢穴以保護卵,並不時把卵清潔乾淨呢!
 

巴福越嶺的前段十分好走
 

巨木整棵倒臥於古道
粗大的樹幹被挖成樹洞
供人通行
 

福巴越嶺古道15K處
是「福巴越嶺古道」的最高點
標高1720公尺有一氣象觀測站
也是台北桃園縣交接處
 

霜皮溜雨四十圍 黛色參天二千尺
 

福巴越嶺古道一路都在濃蔭中
難得有開闊的視野
 

相互扶持 牽手山林
 

深林中的巨木
 

午後一點就地野餐
 

福巴越嶺古道11K處
今天還有一半路程要走
 

古道擋路的倒木都被鋸開了
 

站在沒有柵欄圍著的巨木旁
讓我有著比在園區看神木更深的感動
 

福巴越嶺古道有很多
樸拙的木橋
 

又是一棵令人驚嘆的巨木
 

福巴越嶺古道8.5處
是「檜山駐在所」的遺址
不過已看不到駐在所的蛛絲馬跡

1913年日軍警「平定」巴壟(今巴陵)一帶部落後,即依據此舊部落步道著手修築警備道路,以聯絡桃園廳與台北廳的山區。沿途由南至北分別設有比亞桑、拉拉山 、檜山、扎孔等4處警官駐在所。
 

巴福越嶺古道後段漸難行
 

巴福越嶺古道後段崩壁
 

福山吊橋正在整修
走在沒有護欄的吊橋上
讓我膽顫心驚
 

過了福山吊橋
就是福巴越嶺古道0K處
也是古道的東北端起點
 

花了八個小時終於到達終點
烏來鄉福山村的
福山國小

可別把「福山村」和「福山植物園」搞混了。福山村位於台北縣烏來鄉的最東南方;福山植物園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最西方,這一頭的名氣遠不如那一頭,兩個「福山」雖比鄰而居,共享豐富的生態環境,距離卻至少6個小時的腳程。

福山村緊鄰哈盆自然保留區、達觀山自然保護區,附近有大羅蘭溪、札孔溪和南勢溪交會,同時是哈盆古道、巴福越嶺和北插天山三條登山步道的起點,未來更將成為國家步道系統的北部重鎮。


  

首頁 

附錄 : 巴福越嶺路線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6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