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江滔滔東去,輕舟點點西來 - (2006.08.13花蓮秀姑巒溪泛舟Part1)
2013/12/11 19:54:54瀏覽478|回應0|推薦0
大江東去 若淵書
 
週五桑美颱風掃過北台灣海面
沒有經過台灣中央山脈的阻擋
直撲中國福建
造成福建很大的災害
這次泛舟的行程本是七月份的活動
因蘇花公路落石坍方
暫時封閉而延至這個月舉行
本以為三胞颱風會來攪局
使行程泡湯
還好天公作美颱風過後
秀姑巒溪水量稍增
讓泛舟更加精采刺激...........
 
行程
2006年08月12日
20:30 台北車站出發→走濱海公路→經蘇花公路
 
2006年08月13日
04:00 抵達花蓮瑞穗泛舟遊客中心
07:00 早餐
09:00 泛舟安全簡報
09:30 瑞穗大橋下開始泛舟
11:15 奇美休息站(吃便當)
13:10 泛舟終點長虹橋
14:30 車上飽覽花蓮濱海風光
17:15 清水斷崖匯德步道
21:30 礁溪(晚餐)
24:00 台北車站
 

秀姑巒泛舟河段空照圖
 
秀姑巒溪源於花東交界處,全長約九十公里,從台東縣池上附近的北坡地沿花東縱谷北流,於瑞穗鄉瑞美村東折,橫斷海岸山脈,由大港口出海。


凌晨4點抵達瑞穗泛舟遊客中心
於此木棚休息


早晨花蓮的天空


瑞穗泛舟遊客中心
泛舟雕塑


瑞穗泛舟遊客中心
 
瑞穗泛舟服務中心位於花東縱谷瑞穗大橋旁,是秀姑巒溪泛舟活動的起點,服務中心建築外觀仿自原住民傳統建築,中心前廣場還有一巨大的原住民圖騰,造型相當別緻;中心一、二樓展示區介紹秀姑巒溪泛舟河段的生態資源,影片播放室播放泛舟安全影片,服務中心並設有露營區,每逢泛舟季節,遊客如織。


瑞穗泛舟遊客中心看
舞鶴台地
 
瑞穗鄉舊名「水尾」,因為鄉內河流紅葉溪、富源溪及太平溪等大小河流在此匯集入秀姑巒溪,形成一條尾巴灌注入太平洋而得名。日語水尾讀作「米瑞和」與日語「瑞穗」讀音相近,因此又稱瑞穗。

北回歸線當北緯廿三度廿七分四秒五一貫穿瑞穗鄉,在舞鶴台地建有北回歸線標誌,並設有停車場及休憩公園,供遊客休息觀賞。


舞鶴台地上有著新石器時代的兩個最主要的文化相,分別是卑南文化和麒麟文化。其中掃叭石柱遺址文化區分布約成一橢圓形,分布範圍南北長約六百公尺,東西寬約四百公尺。但以二支石柱為中心的基地長寬約七十二公尺,目前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已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
 

瑞穗泛舟遊客中心
往秀姑巒溪溪邊的下坡路
 
秀姑巒溪泛舟活動始於民國71年開始,有七家泛舟公司經申請核准經營泛舟事業,泛舟的驚險與刺激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每到假日,瑞穗的街上滿滿都是遊客,泛舟活動最巔峰的時期,泛舟公司高達27家,不過經過這幾年國外旅遊的風氣更盛,泛舟活動的起起落落,目前只剩下7家泛舟公司,不過也因為如此,大家更能達成共識,提高服務品質,讓來泛舟的客人能夠安全、安心的享受泛舟樂趣。
 

秀姑巒溪泛舟上游起點
瑞穗大橋
 
由瑞穗大橋到長虹橋段之秀姑巒溪峽谷,水道寬長二十二公里,激流、險灘處處,峽谷雄偉、奇石林立。因水流平緩處間有二十三處激流,且沿途山澗溪谷殊美,故已開發成為台灣橡皮艇泛舟的熱門去處。其中瑞穗大橋至奇美有七處激流,其餘則分布在奇美以下至長虹橋之間,以第七處激流最為驚險。
 
沿途經過的景致有呼拉灘、猴跳灘、姑奶奶灘等砂石灘,以及謝武德台地、萬物象、長虹橋等三處景觀可供觀賞。泛舟之旅由瑞穗大橋啟航,初時兩岸溪床開闊,砂灘遍佈,過第一 處激流後,溪床大幅轉彎,右側是謝武台地,溪床高地呈河階式隆起,溪岸則為砂石灘,水清石多,為理想露營地。行約兩小時,陸續經過幾處激流後穿過奇美橋,迎面而來的是第七處激流,通過這一關的考驗,即可來到奇美休息地,暫時停泊休憩。此地是一片廣大砂灘地,遊客多於此用餐休息。奇美過後,呈現出不一樣的峽谷秀麗風光,此段水域潭深水闊,沿途是一連串漩渦與險灘,此時始進入真正的泛舟高潮。待長虹橋展現,激流、險灘已成過去,取代的是寬闊平緩水域,泛舟之旅遂於此畫上休止符。
 

聽完泛舟安全簡報後
往溪邊前進


瑞穗大橋


泛舟公司救生員
給大家最後的安全叮嚀
 

開始出發


泛舟公司有救生汽艇隨行
確保遊客安全
 
一九八一年起,瑞穗鄉開始有泛舟活動在此發展,現已成為台灣的泛舟勝地,每年吸引數萬人前來體驗泛舟的樂趣。營業之泛舟公司約有七家,多數泛舟公司在花蓮市設有營業處。東管處自1989年,連續舉辦國際性泛舟大賽,參賽規模達200隊1,000 餘人,更將秀姑巒溪推向國際泛舟舞台。

目前泛舟全經由瑞穗泛舟遊客中心後方的瑞穗大橋開始,中途經過奇美靠岸停船休息,再直至大港口長虹橋,全程約為二十二公里。每日放船時間為上午七時至下午三時,全程所需花費時間約為三至四小時。為了安全及節省遊客時間,在水流平緩的河段會有快艇拖著橡皮艇至下一個激流處。通常每年四月開始至十月結束、冬季天冷,水位低,是泛舟淡季。


大江滔滔東去


陡坡斷崖 迤岸成谷
 
自瑞穗大橋迄奇美段,河道屬砂頁岩,質地鬆軟,在大流量的沖刷下,沿岸土石崩落,形成山勢低緩的惡地地形,河道則呈S字形的「崖岸曲流」。


驚濤裂岸 捲起千堆雪


世間行樂亦如此 古來萬事東流水


秀姑巒溪泛舟只要遵守規定
其實相當安全
泛舟須知
1.患有心臟病、癲癇及十二歲以下的孩童不適宜泛舟。
2.服裝以輕便為宜、最好穿軟底布鞋或膠鞋、並注意防曬。
3.前來泛舟應多帶一件乾淨衣服、不宜攜帶貴重物品 (金飾項鍊等)。
4.出發前將個人隨身物品固定,如眼鏡、手錶。
5.將重要證件做防水處理,救生頭盔救身衣一定要紮緊。
6.泛舟前切忌飲酒、最好也別吃太多東西。
7.操舟時盡量與水流保持平行,若成垂直方向易翻船。


天氣炎熱
開始打水戰了


有水自天上來 不亦涼乎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一場混戰後的鏡頭


汎汎楊舟 載沉載浮


江流曲似九迴腸
 
秀姑巒溪無論是河流長度或是集水面積都堪稱為花東第一大河,秀姑巒溪各支流由陡峭的中央山脈或海岸山脈匯入縱貫縱谷的主河道後,在寬闊的縱谷平原河床寬廣,河道呈髮辮狀,地質學家稱這種河流為「辮狀河」,他也是台灣許多大河川流經平坦地形時最常見的型態;但秀姑巒溪由瑞穗折向東流,進入海岸山脈後河流由髮辮狀河系轉變為下切曲流的型態。


烏拉立山是典型的單面山地形


水平地層受推擠而傾斜上衝
因兩側岩石性質差異
形成一側平緩一側陡峭的地形
稱之為單面山


擱淺激流亂石中後被拖救


十年修得同船渡


落後隊伍太遠
趕緊趕上


抵達奇美休息站


奇美休息站


上岸休息午餐


奇美休息站
 
奇美村位於瑞港公路中途、秀姑巒溪畔,是風光秀麗傳統民風猶存的阿美部落,也是泛舟中途休息點,相傳阿美族的祖先督季和喇拉淦從南方大海乘木舟漂流到台灣東海岸後,輾轉經豐濱鄉的貓公山來到這裡落戶而繁衍。

「奇美」是阿美族 Kiwit.的音譯,原意是指一種質地堅韌,可以用來捆綁東西的爬藤(海金沙)引申其意,即表示部族的生命有如樹藤般堅韌,奇美部落至今仍然維持著嚴謹的年齡組織,捕魚祭和豐年祭的活動,都還依照傳統的方式舉行,其音樂和舞蹈在阿美族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以竹木製作的打擊樂器 (Kokag) 以及豐年祭中由青年男子所跳的 (Ciopihay) 舞蹈最為特別。

 


吃過便當繼續未完的行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6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