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光堪題,蘿徑擁山溪,徐行偏宜 - (2006.09.17宜蘭大同鄉 九寮溪、松羅國家步道 溪山行)
2013/12/11 16:54:05瀏覽366|回應0|推薦0

溪山蘿徑   若淵書
 
松羅國家步道 去年年初
我曾在煙雨濛濛的天氣
第一次造訪
就驚艷於步道林中豐富的生態
 
這次貪心想一次走九寮溪&松羅國家步道
兩個步道
結果只有趕路
卻忘了吟嘯徐行
好好感受山林的生命力...........


週日早上台北車站 南側門停了
很多專門製造新聞的電視台SNG轉播車
 

8點從台北車站出發
走濱海公路到宜蘭
 

遊覽車上看鼻頭角
 

宜蘭大同鄉 九寮溪位置圖
 
九寮溪位於宜蘭縣大同鄉 崙埤村境內,屬蘭陽溪上游支流,海拔約200公尺。河脈起源自雪山山脈西側,東流經大同鄉 ,匯入蘭陽溪。由於地勢隱密,因此自有文獻以來幾乎未曾開發過。延溪床上溯,兩旁林相扯保留原始自然之面貌,加上當地少數居民積極保育生態環境,所以不管是鳥類、昆蟲、魚類、哺乳類,都有極完整的生態。
 

11:30才到達
九寮溪生態園區入口處的拱橋
見遊客彎腰看橋下游魚
 
九寮溪生態園區位在大同鄉 崙埤村,長5公里的九寮溪,沿河風景秀麗、花木扶疏,尤以櫻花為主;溪中有苦花、石斑、鱸 鰻等數十種水中動植物,生態豐富。

民國86年大同鄉 鄉公所經上級補助經費後開始規劃,民國91年動工,區內有露營區、服務中心、停車場(可停大小車輛50輛)、登山步道等。九寮溪面的私人土地,規畫為餐廳和遊憩設施用地,由民間投資經營。

 


九寮溪入口處為方便民眾戲水
特別開闢了3座天然戲水池
 

九寮溪步道
 
九寮之名來自於日據時代沿溪修築的9個製樟工作場,又名破礑溪(台語),當初宜蘭縣政府 和崙埤社區發展協會,為了保護九寮溪的自然生態,曾一度封溪,禁止人車進入。經過了很長的一段護溪歲月,才使得現今的九寮溪生態資源豐富。
 

九寮溪步道路旁的
金針花
   

九寮溪上有兩道水量充沛的瀑布
可惜今天時間不夠
途中的木橋聽說也斷了
無緣造訪
 

今天就走到這邊
往回走了
   

九寮溪步道路旁的
木槿
 

回頭過橋走九寮溪的左岸 
 

九寮溪的左岸 
 

九寮溪左岸
 

從九寮溪車行10分鐘即達
松羅部落社區
 
松羅步道旁為松羅社區屬泰雅族原住民部落,該部落本由新竹、桃園、台北縣境經中嶺越古道來到松羅這部落,並各別分支形成南山、四季、巴倫及崙埤等部落。
 

松羅部落社區入口標誌
(台七線98K)
 
臺灣泰雅族祖先發源地有三處。一是南投縣仁愛鄉瑞岩(Pinsebukan),為賽考列克群的祖先發祥地,此族群之分布約與賽考列克亞族群之分佈(中央山脈)相同。二是中央山脈白石田(Bunohon),賽德克群(Sedeq)傳說其祖先來自萬大北溪(Karali)上游白石出的老樹(名Posho-Kafuni)枝幹之中,其子孫越過中央山脈而東移者,分佈地約與賽德克亞族群(中央山脈東南側)相近。第三個是雪山山脈大霸尖山 (Babo Papak Waka),是澤熬列群(Ts,ole)所傳的故事,以其祖先來自大霸尖山 者,其分佈地約與澤利亞族群之分佈地(中央山脈西側)同。大體而言賽德克群,除了仁愛鄉的takaya系統朝西發展之外,大多朝東部花蓮方向遷移。澤敖列群往西北遷移。賽考列克則往北部新竹`桃園`臺北`宜蘭等地遷移,但也有一部份往西之南勢地帶發展。
 

松羅部落社區入口標誌上的浮雕
 
紋面是泰雅族人特殊的風俗,紋面就是在臉部刺上花紋,男子在前額及下顎中央次縱紋一條或數條,女子面紋則在前額中央刺縱帶紋三或五條,或以中央刺縱帶一至三條的二側,作短帶形平行橫紋,全紋構成十字形,或兩頰自耳根至兩唇中央至下顎上部。紋面由來主要意義為是為了美麗或英俊,以避邪氣,並可在死後何以死去的親人會合,其也是一種種族標記,是社團或吸引異性的成人象徵。
 

在進入「松羅國家步道 」前
有一座松羅溪的大型攔砂壩
 

建這麼高的攔砂壩
也不見魚梯
不知洄游性的魚類如何生存
 

在進入「松羅國家步道」前
路旁有一大片薑田
 

松羅溪畔的觀魚區
有大群的台灣錮魚在溪裡悠游
 

松羅溪水中攝影
   

水中攝影
苦花
 
台灣錮魚,俗稱「苦花」。泰雅族人稱台灣錮魚為「Kole-balai」,Kole是指「魚」,balai是「真」的意思。意指台灣錮魚才配稱為是「真正的魚」。日據時代,日本人則稱台灣錮魚為「SEIBANGOH」,意指「高山鯉魚」。
 

往松羅國家步道前進
 

松羅溪
 
松羅溪位於松羅村旁,是由烏來鄉、大同鄉 交界處的上濁水山 (1410M)附近奔流而下,匯入蘭陽溪,過去是攀登松蘿湖 的傳統路徑,現已改由玉蘭方向進入。
 

「松羅國家步道」入口木牌
 
松羅步道位於宜蘭縣大同鄉 松羅村,由台七線97。7k轉入,為通往松羅湖登山路線之一,步道全長2公里,步行約120分鐘。

步道係沿松羅溪整建而成,沿線林相為亞熱帶闊葉雨林,林木茂盛,動植物種類多樣且豐富,經長年封溪保育後已恢復生態,沿溪邊即可觀賞潺潺溪流的優美景觀及悠遊於水中之魚兒,極適合戶外教學及遊憩之地點。
 

松羅國家步道老少咸宜
 

跨越松羅溪的繩橋
 

「繩橋」下的松羅溪由於前日的
珊珊颱風剛略過台灣所以
水流湍急
 

「繩橋」一次限行5人
 

「繩橋」走起來搖搖晃晃
但安全無虞
 

松羅溪水量充沛
氣勢磅礡
 


「松羅步道」支線
 
「松羅步道」係依昔日泰雅獵徑整修而成,步道平緩好走,動植物生態豐富。「松羅步道」除主路線外,還有三條支線,讓遊客可下到松羅溪畔賞魚玩水。
 

松羅國家步道終點
 
若循著松羅溪可以通到松蘿湖 ,但林管處為了保護松蘿湖 不讓一般遊客破壞,因此步道只做了1.8公里到達巨石瀑布,並沒有計畫要將這條步道開完。
 



松羅國家步道
巨石瀑布
 

秋光堪題   蘿徑擁山溪
 

松羅國家步道
是羅東林管處在宜蘭縣內已開闢的六條
國家級步道之一
 

附錄
國家步道」之定義

國家步道顧名思義應為台灣的國家級步道,而非台灣地區的所有步道或任一步道,因此可將國家步道的操作性定義,訂為「位處台灣山岳、海岸及郊野地區,經過審慎勘察遴選所指認的國家級步行體驗廊道,其步道本身除應提供國民生態旅遊、自然體驗、環境教育、休閒遊憩、與景觀欣賞等機會外,還需具備台灣地區自然人文資源或景觀美質的代表性」。因此,國家步道應有別於一般縣市或相關單位的地區性步道,而需具備下列特性:

一、經審慎勘察遴選、並經政府代表及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所指認。
二、具備台灣地區自然資源、文化歷史、或景觀美質的代表性。
三、能提供國民生態旅遊、自然體驗、環境教育、休閒遊憩、與景觀欣賞等機會。

國家步道所應具備的條件

國家步道應具備台灣地區自然資源、文化歷史、或景觀美質的代表性,但在考量不對山林生態造成衝擊、以及保障社會大眾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國家步道的遴選應有步道路廊的資源特色等潛力條件與生態環境、遊客安全等限制條件的全面性綜合考量。茲分述如下:

一、在資源特色方面(潛力因子)

國家步道應具備有下列任一國家級的自然資源、人文歷史、或景觀美質等條件,以提供國民生態旅遊、自然體驗、環境教育、休閒遊憩及景觀欣賞機會,增進國民健康、並培育大眾性靈:

  1. 具台灣地區自然資源的代表性台灣面積雖不廣,但其生態多樣性特殊繁複,環境中具有許多足以代表國家特色的地形地質、森林植物、動物、水域等自然生態資源;國家步道的遴選條件之一,應為具有上述國家級自然資源代表性的步行體驗廊道,讓國民有機會體驗並認識台灣珍貴的自然生態,進而提昇民眾的感官性靈,對台灣產生更深一層之認同感,藉此更可使民眾產生保護台灣自然資源的認知。
     
  2. 具台灣地區文化歷史代表性台灣現存的許多步道與台灣整體文化歷史社經發展息息相關,這些步道或隱含原住民生活遷徙的背景、或傳承昔日產業經濟往來的軌跡、或代表清代開山撫蕃的歷史淵源、或保存日據時期理蕃政策下的遺址,這些重要的文化歷史遺產均是國家步道選擇的重要考量條件之一。藉由使用這些國家歷史廊道,國民可由另一角度憑弔古道的過往,增進對台灣特殊文化變遷的瞭解,並進一步加深國人對於史蹟保存的觀念。
     
  3. 具台灣地區景觀美質代表性美麗的景觀具有冶國民性靈的功能,現代社會由於國民多沈陷於繁重的工作之中,親近自然、享受美景的機會相對減少,因而生心理之壓力與疾病亦漸次增加。藉由步行體驗國家廊道,使用者可沿途觀賞台灣的美麗景緻,除可從中得到心靈上的放鬆、舒緩工作累積的壓力外,並可加深自然人文素養,陶冶國民性靈。

二、在生態環境考量方面(限制因子)

為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衝擊、並保障遊客大眾的使用安全,國家步道之遴選應考量下列原則:

  1. 儘量避免穿越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暨重要棲息環境、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暨史蹟保存區、國有林自然保護區、或其他環境敏感地區(如森林遊樂區中之森林生態保育區)。步道若必須穿越以上(局部)區域,則應訂定遊客量控制及行為活動管制等要求。
     
  2. 為保障使用者安全,步道行經路線應考量環境潛在的危險性,避免經過災害敏感地區(如斷層帶、破屑帶或土石流分佈區等地區)。
     
  3. 為避免自然環境及生態體系的衝擊,並撙節政府經費,國家步道的遴選應儘可能以既有現存步道為主。

   

首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6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