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 (2006.09.30烏來福山植物園)
2013/12/11 16:44:10瀏覽932|回應0|推薦0
福山 若淵書
 
上回跟登山隊從烏來越嶺哈盆古道
進入福山植物園
因為沒有事先申請入園
所以整隊被"請"了出去
這次經過申請抽籤後
終於可以光明正大
瀏覽這福山寶地 
 
可惜從台北到宜蘭車程遙遠
到園區已近中午
解說人員又講解的太繁複
結果只走了半個園區...........

 
 
福山植物園位於蘭陽平原的西側山稜
 
今日行程由台北走濱海公路→宜蘭市→員山公園(遊覽車於此換乘小巴士)→雙連埤→管制站→福山植物園(遊園約3小時)。
 
從員山接台九甲線公路,經圳頭、雙連埤接福山聯外道路,因路況狹窄彎曲,園區禁止中、大型車通行。所以遊覽車於員山須換乘小巴士再出發。從員山到福山,全長23公里,車程約45分鐘可達。
 

在員山公園
換乘小巴士進入福山植物園
 
「員山鄉」位處宜蘭的西北方,是台灣歌仔戲的發源地!「員山公園」邊有一個海拔約100公尺的圓形孤立小山丘,「員山」之名便是取其諧音而來。公園內的規劃著重在反映歷史足跡,沿步道配置了入口、廣場、拱橋、水池等紀念性的空間。因位處福山植物園山腳下,成了中、大型車入園乘客換乘小巴士的轉乘地。
 

到達福山管制站下車查驗證件 

福山管制站是福山植物園的大門口,需備妥入園證、身分證證件交由管制站人員核對,在核對證件無誤後,方能進入植物園內。

  


福山自然中心
 〈服務台、陳列室、視聽室〉
觀賞
"雨霧森林"福山植物園簡介影片 

進入管制站後,向前約4.8里處有一叉路口,向右轉上了坡就到了「福山自然中心」。福山自然中心以不同解說媒體(生態影片、幻燈片、動植物標本等),介紹福山植物園及有關森林資源經營等的概況,提供遊客諮詢遊園相關資訊。 

福山植物園氣候屬重濕溫暖形態,夏季暖熱潮濕,冬季因為受到季風和地形影響,陰雨濕冷,平均一年約二百二十天是陰雨氣候。因為地勢較高,水氣充沛,很容易氤氳起霧,因此福山植物園有一個非常詩情畫意的別稱「雨霧森林」。

園區的視廰室每日09:30至15:00,每半小時放映"雨霧森林"福山植物園簡介。

  


福山自然中心
 

往停車場路上看見的
山羌
 
山羌(Formosan reeves munjac)
動物學分類: 鹿科(CERVIDAE)
學名 : Muntiacus reevesii micrurus
中文名稱 : 山羌
體型特徵 : 台灣鹿科動物中最小的一種,一般體重在 6 - 7公斤之間 ,四肢細小。雄山羌有角 ,但很少超過10公分,並不分叉,每年12月時,頭角開始生長,隔年六月掉落。
分佈地域 : 以800 - 2,500公尺間的天然闊葉林內較多,山羌個性羞怯,多棲息在林木蒼鬱、枝葉足以敝天的濃密森林內。
覓食習慣 : 吃食靠近地面的植物,偶而也撕咬樹皮。
 

福山植物園停車場旁的
解說站
 

福山植物園解說站
 

解說站有志工朋友為遊客
解說福山植物園區的概況
 
福山植物園為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福山分所試驗林之一部份,園區分為「植物園區」、「水源保護區」及「哈盆自然保護區」三區,其中僅「植物園區」開放給民眾參觀,
 
目前共引進栽種之植物有130科620種共4,000餘株。展示區之配置,主要按恩格勒(Engler)氏分類的次序,設有裸子植物區、離瓣花區、合瓣花區、杜鵑花區、竹區等;又依植物特殊用途,設置特用植物區;另依生態特性設有水生、草本植物區,並保存天然林展示區展示原生林相。是繼溪頭、杉林溪之後,最具潛力的實驗林地,尤其動植物的組成複雜而完整,也代表了台灣北部典型的生態環境。
 

福山分所試驗林位於
宜蘭員山鄉與台北縣烏來鄉交界處
植物園區則位於烏來鄉境內
 
山植物園區的遊園方向一般都是從停車場→1.水生植物池→2.林下植物區→3.蕨類植物區→4.裸子植物區→5.離瓣花區→6.杜鵑花區→7.合瓣花區→8.竹區→9.草本植物區→10.特用植物區→木棧道→水生植物池→到停車場結束。
 

司機先生精通植物學
是這次我們的解說員
 

水生植物池木棧道
 
水生植物區,原本是一處窪地,係引進哈盆溪而形成的寬濶水域,台灣萍蓬草、水毛花、卵葉水丁香等稀有水生植物生長其間,鴛鴦、小鷿鵜、苦花、馬口魚悠遊其中,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親水棧道、涼亭,最為遊客聚集之處。
 

水生植物池的台灣萍蓬草
 
生植物池周圍的生態景觀是園內的焦點,吸引人的精華區。水生植物池主要目的是復育一些稀有的水生植物:如沈水植物有卵葉水丁香,浮水植物有台灣萍蓬草,挺水植物有水毛花及東亞黑三稜等。
 

台灣萍蓬草
 
灣萍蓬草為台灣特有的睡蓮,屬於萍蓬草屬,是分佈最南界的種類,其他多分佈在溫帶地區。黃色小花突出水面,雌蕊為紅色,全年開花,清新脫俗。一般認為台灣特有種,不過尚未經過國際認定。台灣萍蓬草的復育問題,就像水雉、台灣鬥魚一樣,是屬於台灣埤塘生態系的指標物種,是保護埤塘濕地的重點。市面上,少數園藝苗圃也有引進外來種的黃花萍蓬草,外貌近似,作為觀賞植物。
 

水生植物池的鴛鴦與小鸊鷉
 

水生植物池
 

水生植物池畔看鴛鴦
 

水生植物池的小鸊鷉
 

小鸊鷉
(網路資料照片)
 
小鸊鷉大約25到30厘米長,重量120到300,是鸊鷉科最小的鳥。
 
生態環境:營巢於沼澤、池塘、湖泊中叢生蘆葦、燈心草、香蒲等地,多在山地小型水面。
 
分佈地域:中國大部、台灣、亞洲中部和南部、歐洲中部和南部、非洲南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小鸊鷉是常見的水鳥之一,大部分開闊水面都能見到小鸊鷉。
 
特徵:腿很靠後,所以走路不穩,精通游泳和潛水。成鳥在夏天有紅色的脖子和麵頰,亮黃色的下顎。冬天只是棕黃色,頭頂和背顏色較深,屁股上有一團鬆鬆的白毛。
 
食物:
 
繁殖:一般生兩個蛋,孵出的小鳥有時候背在父母背上。
 

水社柳
 

科別:楊柳科

分佈: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平地至山區

生育環境:稻田及湖沼濕地

生命週期:多年生

花期:12~2月

 


蜻蜓幼蟲(水蠆)的殼
 
水蠆是蜻蛉目的稚蟲,水蠆的時期依種類不同而有不同長短的時期,短的約2-3個月,普通種類約1-3年,最長的則要7-8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間約需經過8-14次不等的脫皮。
 

林下植物展示區的柳杉林
 
下植物區:從水生植物池往右,在一片柳杉林下,種植著較具耐蔭性的低矮植物,就是林下植物區(如秋海棠、紫金牛)。
 

林下植物展示區的棧道旁
附生植物茂密


附生在枝幹的
鳥巢蕨(山蘇)
 
林下植物是比較耐陰性的植物,植物的耐陰性強弱受到物種與森林內微環境(如光、海拔、氣溫、水份、土壤肥沃度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又以光最為重要;這群可以生活在森林下層的植物,通常有較低的光補償點即使在日輻射較低的森林下層環境內尚可生長良好。林下植物增進森林層次及森林生態的多樣性且是許多野生動物的食物來源,更提供了野生動物隱敝的棲息場所,所以說林下植物是森林生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樹幹上的蘚苔植物
 
蘚苔植物是最先出現在陸地的植物。它們的外表演化出角質層,可以保護植物,以防止水分的過度散失;但由於植株尚未演化出維管束,所以水分和養分的運輸速度很慢,因此個體都很小。在潮溼的地面、牆壁或樹幹上,常常可以發現這一群綠色矮小的植物。
 

林下植物區附近的涼亭屋頂棲息著
葉鼻蝠
 
葉鼻蝠為台灣特有種,屬夜行性動物,以大型昆蟲為食。通常棲息在低海拔廢棄建築物或隧道中,有的也會棲息在橋墩下;附近的環境多為開墾地或次生闊葉林。
 

福山植物園蕨類區
 
類區指一群不開花並以孢子繁衍後代的維管束植物,因其葉的羽片或裂片形如羊齒,故一般又稱羊齒植物。這裡展示一百多種台灣原生的蕨類植物。其與開花植物之最大不同在於生活史;它們具有配子體與孢子體兩種可獨立生活的世代。蕨類植物與人類的生活關係相當密切,諸如食用方面,口感極佳的過溝菜蕨與山蘇花;藥用的瓶爾小草、貫眾等;極具園藝觀賞價值的鐵線蕨、腎蕨等;尤其是遠古時代蕨類植物的遺體,更是當今全世界煤炭的主要來源。另外,蕨類植物種類數的25倍與種子植物種類數的比例稱為<蕨類商數>,是當地氣候環境的重要指標,福山地區氣候濕熱,蕨類商數高達11.86。
 

腎蕨葉子背面的孢子囊
 
蕨類植物又常被稱為低等維管束植物,因為它有別於種子植物,不產生種子,而是靠產生孢子散佈繁殖。蕨類植物多生長在陰溼的地方。植物的莖常埋於地下,稱為地下莖;但有些種的莖則直立且高大,如筆筒樹。蕨類的葉多呈羽狀複葉。蕨葉的背面常有孢子囊聚集成堆。孢子囊內的孢子很微小,需要用顯微鏡觀察,成熟後會由孢子囊散出,隨風飄散。 

腎蕨別名球蕨、玉羊齒、鳳凰蛋,骨碎補科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葉叢生。莖有三種,短莖為葉柄覆蓋;葡匐莖,向四方蔓延,莖上有許多小芽,能長出前述短莖,故本種皆成群出現;圓球形塊莖,長於地下,富含汁液。

腎蕨株高約一尺,葉羽狀深切裂,密生而稍皺,色濃綠,根鐵絲狀,耐蔭性極廣,適合盆裁作為室內擺飾,也是插花的材料。腎蕨繁殖可用孢子播種或分株,自生能力強,若栽培成株幾株,栽植地適合生長,來年之後周遭自可長出無數株。

本植物全世界約有三十多種,因其孢子囊群的孢膜呈腎臟形,故名為腎蕨。腎蕨可供食用,其部位是嫩葉及球形的貯水器,具有止渴、解飢、除熱的效果。

 


過溝菜蕨俗稱過貓
是美味的野菜
 
過溝菜蕨俗稱過山貓、過溝菜、過貓菜、蕨菜、蕨貓、山鳳尾等。屬蹄蓋蕨科的蕨類植物,嫩莖細緻,生長勢強健,根莖稍木質化,株高約60~100公分,葉綠色、平滑、葉柄叢生、單羽狀葉,幼時為一回羽狀複葉,羽片寬大,為主要採食部分。
 

後面的霧社楨楠
是台灣林業試驗所採種的母樹
 

颱風草
俗名:風颱草,風動草,大風草。
 
科別: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生命力強,生長於全臺灣平地及低海拔山林斜坡。臺灣民間傳說,葉片中若有幾條橫向褶線,今年就有幾次颱風。有趣的是在一個地區,所有的颱風草橫向褶線均一樣,因此稱之為風颱(台語)草。
 

蘇鐵在植物分類上屬裸子植物 

蘇鐵(鐵樹、鳳尾蕉、避火樹)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一回羽狀複葉,狀似棕梠,小葉線形,先端刺尖,基部兩側不對稱,葉緣顯著反捲,葉背有絨毛。雌雄異株,雄花序圓柱形,雌花序為圓球形;種子橢圓形至扁橢圓形,成熟時橘紅色或紅褐色,沒有橫向細紋,密生灰黃色短絨毛,但會逐漸脫落。 

本屬植物根據記載,全世界約30種。分布於亞洲、澳洲、太平洋島嶼、非洲東部、馬達加斯卡島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自生僅有一種,,即台東蘇鐵。蘇鐵幹中薄壁細胞含有多量澱粉可供食用,俗稱西米(Sago)。因長得像棕梠樹,英文俗稱為Sago palm。  

裸子植物皆為多年生木本,最大特徵是種子沒有困皮保護,而胚珠裸露於外,不為子房所包故稱裸子植物。大家所熟知之松、杉、柏等針葉樹及羅漢松和蘇鐵等都屬之。裸子植物區:胚珠裸露,不為子房所包故稱裸子植物。本區收集與闊葉樹形不同的裸子植物,以展現出針葉樹的特殊風情(如紅檜、台灣杉)。花缺少花瓣、花萼等,多為單性花,聚集成毬狀稱之毬花,果稱為毬果,有些種類為核果;靠風力作媒傳播花粉來完成繁衍後代使命。全世界約700餘種,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除供觀賞外,在紙漿、建築、雕刻等方面,亦為全世界人所廣泛使用。

 


九芎樹又猴不爬
 
九芎的樹幹是最容易辨認的部分,褐色的樹皮夾雜著白色的塊斑,十分光亮平滑,好像上過一層蠟,連善於爬樹的猴子都會被滑下來,所以又叫做猴滑樹、猴不爬。
 
九芎是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有的互生,有的對生,綠葉的邊緣平滑,嫩葉帶紅,葉背是淺綠色。白色的花瓣皺縮,花絲長短不一,花數多而密,種子小,但是有翅膀,是長尾水青蛾幼蟲的食樹。九芎能耐乾旱,插枝也容易活,是用作水土保持的好植物。木質堅硬,乾燥後不太會反翹,是做農具的用材。
 

十大功勞
 
十大功勞或叫老鼠子刺、榕樣南燭、狗骨南天等。為一種很有名的藥用植物,在中藥裡稱為黃柏或黃心樹。葉在中藥裡稱為功勞葉或鐵八卦。灰褐色樹皮,葉深綠色,秋天變為紫紅色,花芳香。

顧名思義“十大功勞”意謂在民間醫療保健上有10種用途,也就是全株樹,根,莖、葉均可入藥,且藥效卓著,故近來其生育地遭破壤,濫採致數量大為減少。近年來,管理單位於遊樂區加強栽植,具觀賞價值,於十月起開出成串金黃色的花,隔年春天(四月)漿果成熟轉為黑紫色,金翼白眉是最喜愛它的食客。
 

聽說這棵烏心石已經有六百年樹齡
可惜樹幹已成空心

中文名稱:烏心石(烏知、臺灣含笑、扁玉蘭)
學 名:Michelia mechlia
科 名:木蘭科木蘭科
特 徵:常綠喬木。葉互生,革質,長橢圓狀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銳或鈍,基部楔形,全緣,長6~12公分,寬2~3.5公分;葉柄長10~20公厘,有毛。花腋生,花梗長1公分,苞片有褐色毛;花被片9~12枚,倒披針形,淡黃白色,長15~20公厘,寬約5 公厘;雄蕊多數;心皮25~30枚。蓇葖困球形,6~15個生於伸長之果軸,外呈銹褐色並生多數斑點,各藏種子2~4粒。種子闊卵形,壓扁狀。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

 


貫穿福山植物園的哈盆溪
是淡水河流域
南勢溪上游的一個小支流
 

恆春皂莢的硬刺
 
福山植物園收集七百多種台灣原生植物,其中有一種十分少見的恆春皂莢,它的樹幹長了許多特殊的硬刺,目的是保護自己的安全,而這種皂莢,其實也是古代肥皂的替代品。
   
恆春皂莢,顧名思義,它主要是長在恆春地區,根據農委會的調查,全台灣大概只有一千棵。林業試驗所的福山植物園,為了保存這種逐漸稀少的恆春皂莢,在十幾年前,也種植這種樹幹長滿硬刺的恆春皂莢。恆春皂莢屬於豆科植物,它的果實和鳳凰木一樣,都有豆莢。既然稱為皂莢,應該是跟肥皂有關,果然不錯,早在中國宋朝和明朝時代,包括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有製造肥皂團的方法說明。恆春皂莢樹高三到八公尺,它的樹葉對稱,樹型相當優美,也是庭園造景的優良樹種。
 

福山植物園內代表性樹種
殼斗科及樟科的闊葉林為主
 

福山植物園物種繁多
生態豐富
真的是
族繁不及備載
 
附錄  植物的分類
 
植物界的成員是一群多細胞的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大多數都含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這一群生物是由綠藻類演化而來的,依演化的先後,可分為蘚苔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植物為了適應陸地生活,需具備對抗乾燥的能力,例如開花植物的生殖細胞與受精過程等,都有避免乾燥的保護構造,及葉子包覆一層蠟質角皮層和氣孔多位於葉底面等。

植物中僅蘚苔植物不具維管束(為輸導組織),沒有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屬於無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具有維管束,因此具有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屬於維管束植物。維管束植物體內的維管束組織貫穿根、莖和葉等器官,使植物體內的水分和養分的輸送加快,並且可支持植物體,使其直立。因此,維管束植物長得比蘚苔植物高大。

維管束植物中,有些植物不產生種子,如蕨類,它們會產生風媒孢子來散播,這些植物又稱為無種子維管束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因此被稱為種子植物,種子植物直到中生代才開始興盛。乾燥的種子不但可以長期保存,抵抗乾燥,而且在適宜環境下萌芽時,種子內儲藏的養分可以供給其內的胚發育,增加種子植物繁殖和擴張生長範圍的能力。因此,種子植物在現今地球陸地上占了大部分的生長面積。

1.蘚苔植物

蘚苔植物是最先出現在陸地的植物。它們的外表演化出角質層,可以保護植物,以防止水分的過度散失;但由於植株尚未演化出維管束,所以水分和養分的運輸速度很慢,且個體都很小。此外,蘚苔植物的受精作用需要外界的潮濕環境;因此,在潮溼的地面、牆壁或樹幹上,常常可以發現這一群綠色矮小的植物。常見的蘚類植物如地錢,其綠色的植物體平鋪於地面上,腹部的假根則固著在土壤內,以吸收水分。常見的苔類植物如土馬鬃,具有直立的假莖,其上著生假葉,並有假根固著在土壤內

2.蕨類植物(低等維管束植物)

蕨類植物又常被稱為低等維管束植物,因為它有別於種子植物,不產生種子,而是靠產生孢子散佈繁殖。蕨類植物多生長在陰溼的地方。植物的莖常埋於地下,稱為地下莖;有些蕨類的莖則直立且高大,如筆筒樹。蕨類的葉多呈羽狀複葉。蕨葉的背面常有孢子囊聚集成堆,稱之孢子囊堆。孢子囊內的孢子很微小,需要用顯微鏡觀察、活動10-2),成熟後會由孢子囊散出,隨風飄散。今曰我們燃燒的煤炭,大都是石炭紀高大的蕨類植物大量死亡後,深埋於地層中,經過長久的時間,未完全分解並受到擠壓而形成的

3.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產生種子繁殖,但種子裸露,並不似被子植物的種子是包藏於果實中。大部分的裸子植物會產生毬果,有雌、雄之分,毬果皆由許多鱗片組成。雄毬果成熟時,鱗片下側產生的花粉粒,由風傳播至雌毬果上。雌毬果的各鱗片內側有裸露的胚珠,胚珠內含有卵。受精後的胚珠即發育為裸露的種子沒有覆蓋。許多裸子植物的種子有翅,可以隨風散播到遠處,無果實的形成。

裸子植物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或熱帶、亞熱帶海拔較高的山區。常見的有松、杉、柏等,它們的樹幹高大挺直,葉子多呈針狀,故又被稱為針葉樹。本省俗稱的神木,大多是紅檜,樹齡已達數千年,它的樹幹挺直,木材紋理細緻美觀,質地堅實,且含有精油可防蟲,為建築、製造家具的最佳木材。松樹樹脂經過地層長久的作用,成為今日美麗的琥珀。此外,尚有些種類的種子,如松子,可供食用。蘇鐵亦屬裸子植物,是常見的庭園植物。

4.被子植物(開花植物)

被子植物具有花,為其生殖器官,生殖構造位於花內;花亦能吸引傳粉者,幫助受精作用的發生。所以,被子植物亦被稱為開花植物。在新生代時,被子植物成為佔優勢的陸生植物;其種子包覆於果實內,獲得保護;果實亦可幫助種子的散播。依種子內子葉的數目,被子植物可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大部分單子葉植物的葉為平行脈,花瓣為三或三的倍數,如百合、稻、麥、甘蔗、玉米、竹、蔥和蒜等。大部分雙子葉植物的葉為網狀脈,花瓣為四、五或其倍數,常見的如杜鵑、榕樹、菊、芹菜和草莓,水生的荷與睡蓮等。被子植物的種類很多,如我們日常所見的樹木、花草和蔬菜等,它們可供食用、藥用或觀賞,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


  

首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6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