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 (2006.10.29秋遊獅頭山、峨眉湖、北埔老街)
2013/12/10 23:11:46瀏覽1164|回應1|推薦0

忠恕而已 若淵書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次又來客家庄聚落旅遊
首先到苗栗獅頭山
獅頭山是個歷史久遠的風景區
名作家林海音五十年前寫的遊記(見附錄)
描述的獅頭山景致與今日的現況相比
相差不會太遠
 
第二站來到峨眉湖
峨眉湖邊突兀的聳立著青銅彌勒大佛
標示了台灣人對大自然的不尊重
依然迷信高大就是壯美的觀念
完全不考慮對生態與地景視覺的破壞
蓋了個不算美的超大佛像
 
再來是到北埔老街
北埔老街我已是第三次來了
前兩次老街上的慈天宮還在整修中
這次終於能見到其煥然一新的面貌了
 
而不被列為古蹟的忠恕堂
則是更加的破敗了.............

 
行程

07:30 台北車站

09:34 獅頭山勸化堂停車場

09:46 開始走獅山古道

09:51 獅山大樓

09:54 清虛門

09:55 勸化堂

10:01 道德門

10:12 大石壁

10:18 望月亭

10:26 獅頭山二等三角點

10:35 峨眉獅巖洞元光寺

10:38 海會庵

10:46 靈霞洞

10:54 星亭(六寮步道口)

11:19 七星神木

11:51 獅山遊客服務中心

12:16 獅尾登山口

12:52 十二寮牛車館

14:14 喝飲料

14:33 大埔水庫大壩

15:05 天恩彌勒佛院

15:16 細茅埔吊橋

16:29 北埔老街



這次客家庄旅遊的行程
苗栗獅山古道→六寮步道→十二寮休閒農業區→峨眉湖→北埔老街
 

獅頭山的獅頭停車場看
獅山大樓
 

獅頭山風景區空照圖
 
「獅頭山風景特定區」地跨新竹縣峨眉、北埔及竹東部分地區,以及苗栗縣南庄、三灣等地,目前已納入三山國家公園範圍。風景區之主體獅頭山海拔高 520公尺,因其地理形勢遠望像一隻蹲踞的獅子,清道光年間淡水同知李慎彝以其形而命名為獅頭山。
 
獅頭山是台灣十二名勝之一,山區有數座佛寺廟宇,是台灣有名的佛教勝地。獅頭山上寺廟的建築特色在於依山而建、鑿洞而成,由於此地的砂岩地質富含石灰質,經地下水作用造成洞穴,開闢者據此開鑿擴建,興建廟宇、居所,而逐漸形成寺廟群。由獅尾登山,沿途經過水濂洞、萬佛庵、金剛寺 、靈霞洞,到最高點的望月亭,一覽獅山風光,亦可由另一條路徑通往海會寺、元光寺、開善寺及勸化堂等寺廟。
 


獅山龍門口登山步道
 
獅山龍門口登山步道:由南庄鄉的獅頭登山口牌樓循階而上,經紫陽門後進入勸化堂,出道德門而至陡峭的千級石階,最後抵達望月亭,沿途產業道路及石階,屬觀光路線。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水
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語出菜根譚
 

勸化堂
 
在獅頭山林立的寺廟中,以勸化堂規模最為宏大。堂殿利用原有的天然岩洞築成,廟身部分嵌入山腹中。
 

勸化堂前遠望南庄地區
 
獅頭山風景區分為前山(獅頭)及後山(獅尾)兩部分,前山獅頭位於苗栗縣南庄鄉,勸化堂停車場為大眾化路線及石階步道,遊客眾多;後山獅尾位於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六寮地區,自然景觀豐富,自然步道較多,獅山遊客服務中心設於峨眉鄉。
 

俯瞰道德門前的
將軍樹(九丁榕)
 
昔四川將軍楊森,隨軍來台,頗有紅粉之知己。其一常寄宿於獅頭山上之「海會庵」,楊森嘗上山以會佳人。某日,獅山欲建「道德門」於海會庵下,有一大樹擋路,工人欲伐之,適楊森路過得見,乃止之。嗣遂命工程單位挖去右側山石,令道德門退約三尺而立,而大樹存焉!今亭亭如蓋,仍立於道德門前,因之人稱「將軍樹」也!
 

獅山龍門口登山步道
 
獅頭山風景區共有獅頭山、獅尾山及猿山等三座山,前山獅頭有獅山龍門口登山步道;後山獅尾則有水濂洞步道、水濂橋古道、獅山古道、六寮古道、茶亭步道、猿山步道及藤坪步道等步道。
 

山道岩壁上的題刻
山色蒼蒼聳碧天,煙波江上送漁船
詩情好共秋光遠,洞壑鐘聲和石泉
 

望月亭
位於苗栗、新竹兩縣界碑之旁
為獅頭山最高處的涼亭
 

獅頭山二等三角點
 
獅頭山,海拔492公尺,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獅山古道望月亭旁,山頂有二等三角點#25基石,同時名列台灣小百岳#032
 

獅頭山二等三角點北望
 

由獅山古道轉入
六寮古道
 
六寮古道與獅山古道的七星亭相接,經七星神木、藤坪石壁叉路、六寮亭、沿六寮溪產業道路下行可至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後方,全長2,500公尺。
 

六寮古道上的七星神木
 
「七星神木」是一棵樹齡約四百年的大樟樹,樹圍直徑約2.7公尺,其旁另有一棵子樹,樹齡約一百年。早期六寮村民視大樟樹為「伯公樹」(土地公廟),祀奉至今。
 

參山國家風景區
 
獅頭山屬於國家級風景區,與彰化縣八卦山、台中縣梨山風景區,合稱為「參山國家風景區」。
 

歇心茶樓
(原獅山國小教職員宿舍改建)
 

歇心茶樓位於獅山遊客服務中心旁,為委外經營的茶樓。這裡的建築風格典雅,所供應的客家料理道地,再加上擁有一棵高大的油桐花樹,因此被稱為親近客家文化、欣賞桐花的經典場地。

 


藤坪步道入口
留待下回再來造訪
 
藤坪步道由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大門左側,沿寬敞泥土山徑上行,途經瞭望台,至休憩平台與猿山步道交會,右轉經藤坪石壁而接六寮古道,沿途有鴨腱藤、血藤、魚藤等原生藤蔓植物,全長2,000公尺。
 

藤坪步道入口的攀木蜥蜴
 

峨眉湖空照圖
 
峨眉鄉是大隘三鄉鎮之一,位於新竹縣東南山區,北與寶山鄉毗鄰,東連北埔鄉,南與苗栗縣頭份、三灣、南庄等鄉接壤,轄內多為丘陵地形,主要產物為水稻、茶葉、柑橘等,尤以東方美人茶最富盛名。在山區則以林業為主,並有燒炭、製腦等傳統產業。

峨眉鄉原名月眉,是因為峨眉村建立於峨眉溪北河階台地上,其地形宛如一彎新月,故墾拓先民稱之為月眉,日治時期仍以月眉稱之,至光復後為避免與他鄉同名而改為峨眉。峨眉的開拓較晚,清道光十四年( 1834)金廣福墾號於北埔建立據點後,逐步往峨眉方向建立隘寮,共設隘寮十三座,以防原住民侵擾。咸豐初年(約1851)月眉庄闢建村落,人口逐漸聚集,同治十二年(1873)打通往三灣方面之聯繫後,交通漸繁,而逐漸形成小市街。

 


十二寮休閒農業區

十二寮位於峨眉鄉湖光村,延著峨眉湖往壩堤方向即可到達這個小村落,早期此地為金廣福墾號所設的第十二個隘寮,故稱為十二寮。十二寮位於獅頭山西北方之十二寮山山坳,為一個純樸的小村,附近因為地形平坦,而成為重要的蔬菜生產地,所產苦瓜、青椒、蕃茄等頗受歡迎。近年來由於休閒農業的推廣,村內遍植青楓,並興建涼亭、步道等公共設施,農場內的果園開放採果,村內的小路適合腳踏車之騎乘,加上緊臨峨眉湖,而成為假日休閒的極佳去處。

 


大埔水庫壩堤與突兀的
青銅彌勒大佛
 
峨眉湖又稱為大埔水庫,是峨眉與珊珠湖的人工水庫,由峨眉延伸數公里,順著峨眉溪築壩而成,壩堤位於新竹與苗栗交界處。水庫於民國四十九年興建完成,次年元月開始營運,水庫主要蓄水供應農田灌溉使用,灌溉區域包括新竹香山、寶山、苗栗竹南頭份等地區。
 
由於水庫淤積嚴重,以致灌溉功能不彰。不過因為集水區域的限制開發,也造就了此地豐富的生態資源,而淹沒區成為灣環的峨眉湖,風景優美,山川秀麗,更成為峨眉鄉最重要的觀光景點。目前湖邊設有步道,可欣賞湖光山色。
 

聳立在新竹縣峨眉湖畔的
青銅彌勒大佛
 
歷時四年,由天恩彌勒佛院投資興建的峨眉彌勒聖地的青銅彌勒大佛,已於日前完成主體工程。大佛總高七十二公尺,相當於二十四層樓,聳立在新竹縣峨眉湖畔,彷如當地新地標。

這座彌勒大佛總高七十二公尺,佛頭有四層樓高。工程於二00二年十月動工,由達欣工程營造,中鋼負責鋼骨部份,設計建造的聖光雕塑公司是金氏世界記錄最高銅佛的的承建者,有建造日本東京一百二十公尺高阿彌陀佛銅像的國際技術。

天恩彌勒佛院是彌勒大道的世界總院,於一九八九年間購得現今峨眉聖地,並著手開發計劃,獲得政府核准。除了彌勒佛銅像,也將打造佔地兩公傾的彌勒佛道院,預計四年後完成。

 


彌勒大佛是全台最高的青銅像
 
根據了解天恩彌勒大道基金會總共投資七億建這座大佛,這項工程預定在九十六年全部落成啟用,附近老百姓對這座大佛的興建,呈現兩極反應。
 

彌勒大佛的建造嚇走了許多的水鳥
也破壞了此地的自然生態
 
峨眉湖畔許多住家說,在大佛動工前,每年冬天會有上千隻鸕鶿到峨眉湖 過冬,右側湖岸樹林一片白色痕跡就是鸕鶿棲息處留下的白色糞便,現在看不到鸕鶿後,讓大家很難過。

峨眉大佛興建後,去年有一批鸕鶿飛到離峨眉湖六公里的寶山第一水庫過冬,附近住家都很奇怪的說,寶一水庫興建二十年,是第一次看到有鸕鶿到寶山第一水庫過冬,由此可見峨眉湖的棲息地被破壞後,這些鸕鶿不得不被迫遷移的可憐處境。



峨眉湖畔景緻
 

彌勒大佛

彌勒佛梵文 Maitreya 的音譯。彌勒是姓,譯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譯作無能勝。根據佛經的說法,他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修成正果後,住兜率天內院,他將繼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時候,成佛度眾生。並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開創者。關於他的塑像,在漢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狀,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為傳說契此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和一般菩薩不同。

 

天恩彌勒佛院
 
天恩彌勒佛院,由高山愚人王老院長創辦,於民國76年成立於新竹市光復路,同時買下富興村細茅埔道場土地,目前建構中最顯著的就是,施工中的全世界第一高彌勒佛像,與寬敞的大道院。天恩彌勒佛院取名於,蒙受上天恩賜與彌勒佛佛祖護佑而成立,故以天恩與彌勒為名。主祀明明上帝、諸天神聖、彌勒佛祖等。
 

北埔空照圖

北埔鄉位於中港溪上游,北埔溪兩岸地域,統稱北埔山地,其中央為北埔盆地。全境四面環山,地勢以東南部五指山鵝公髻山一帶為最高峻。

北埔鄉,昔日是大隘南興聯庄(北埔、寶山、峨眉三庄)之一部,因為居北方的盆地,故稱北埔。古時又稱「大隘北埔莊」或「大隘聯莊」,因金廣福墾號為民隘,統稱為「金廣福大隘」,此地為隘務指揮中心。

「北埔」意思就是北方的未墾埔地,和南方的南埔對稱而得名。

 


金廣福公館
 

夕陽斜暉下的
天水堂
 
天水堂建於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由金廣福開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可說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一般稱為姜家大房。天水堂乃是一座比例相當完美,客家傳統建築佳作。在所有客家人建築物中是較少見到的,亦代表姜家與眾不同的貴族氣派象徵。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故名天水堂。
 

姜阿新宅
 
姜阿新老宅,舊稱北埔洋樓,為北埔實業家姜阿新的故居,姜阿新先生早年經營永光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是昔日台灣外銷海外紅茶公司的著名品牌,姜阿新先生將茶葉外銷至日本及英國,據說是當年台灣最大的紅茶茶商。
 
此洋樓約為民國35~38年間興建,設計師為客家人彭玉里先生,因此北埔洋樓也可說是客家人的驕傲。此洋樓興建的目的原為招待貴賓所用,其原先的構想是採用石材,但由於運來的北投其哩岸實過於鬆軟,和原先的樣品不符,遂改由石材為主,而這批石材就成為部份基石以及圍牆的材料。
 
大約在民國五十四年,永光實業因姜阿新先生的週轉不靈而倒閉,民國六十年,北埔洋樓抵押給合作金庫,之後由新竹一名富商吳中森先生承租,耗資整修內部,成立金廣福文教基金會。目前是不對外開放,團體欲入內參觀需先行文通知,等候安排時間。
 
姜阿新洋樓室姜家在北埔的另一個歷史見證,它見證了北埔由興盛逐漸沒落;它見證了姜阿新先生的紅茶事業由盛轉衰,以致影響北埔的產業沒落,直到近幾年觀光業的發展,再度使遊客踏入北埔這個純樸的客家小鎮,帶來另一次的繁榮。

 

慈天宮

慈天宮位處北埔鄉北埔街一號,是新竹縣的二級古蹟。清道光十年(西元一八三○年)建廟,歷時三年始成。廟內供奉的主神為觀音菩薩,亦有閩南人所供奉之天上聖母,另供奉客家人是主祀的三山國王(巾山、明山、獨山)及三官大帝(天、地、水、官)、五榖神農帝、文昌帝君、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從供奉的神明可看出客家人對宗教多為自然崇拜,也可看出閩粵二籍當年合墾的事實。



慈天宮廟埕上的街頭藝人陳政偉
一次表演五種樂器
 
民俗藝術家陳政偉的「一人樂隊銅鼓演奏秀」,是結合鑼、鼓、南胡等多項樂器,以一人同時運用頭、手、腳操作演奏。他是著名街頭藝人王恆義,號稱一人樂隊的唯一傳人,年記輕輕就投入街頭表演藝術。現就讀玄奘大學視覺傳達系夜間部二年級,5歲出道跟著康樂隊跑江湖。
  

慈天宮的中門  
 
在傳統的寺廟建築中,通常都有三個門,中間的門最大且不開放,唯有在迎神及古時皇帝巡視時才可供神明及皇帝出入,平民是不得行走中間的正門,就神位而言,左邊為青龍邊,又為白虎邊,在出入時,要左近右出,也就是入青龍,出白虎,以免入了虎口;正門的旁邊佇立了兩隻石獅子,雄獅腳下踩著一顆球,有祈求之意,而母獅懷抱小獅,這兩隻石獅子為典型的南方獅,銅鈴眼、蒜頭鼻、朝風耳、闊嘴到耳根,通常石獅的口中都會含有石球,但因小朋友喜愛用手玩弄石球,以致石球遭汗水侵蝕越變越小,最後如淡珠狀而被人取出。慈天宮建廟約一百五十六年,因此兩隻石獅均張開口,並不像其他年代久遠的寺廟,因要符合中國男尊女卑的傳統,而作出張口的雄獅,閉口的母獅。通常公獅位在左邊,母獅在右,唯有圓山飯店是相反,反映了女權(宋美齡)高漲的意識。
 
石獅底下的基座與門牆是一體成型,為的是鞏固牆面建築,我們稱為「門堵」,而在兩門之間牆壁上通常有些雕刻及壁畫,我們稱謂「壁堵」,「壁堵」從上至下分為:頭堵、身堵、腰堵、裙堵及跪檯腳,宛如一個站立的人,頭堵上通常有一些雕刻,身堵多為魁龍傳爐的雕刻,其中的爐代表香火,主要表示香火鼎盛之意,腰堵上多為雕花,裙堵刻劃麒麟。

在兩個門旁各有兩個石椅,古稱「乞丐石」,是供乞丐休息之用,入門處下有門檻,上有門楣,古時候人穿著長袍,再要跨門檻時會輕撥下擺,低頭跨過,有恭敬謙卑進入別人家中之意,官位越高,門檻就越高,門楣也越高,所謂「門當戶對」,是指要找門檻相等,「光耀門楣」則是指取得功名便可使門楣加高之意。

  

剛整修過的慈天宮
煥然一新
 

慈天宮模型
 
慈天宮平面格局近似廣東客家地區典型的「雙堂二橫」型式建築,由於基地西北方為邱家祖厝所在,慈天宮擴建時,又橫屋護龍只能建一半,而成不完全對稱的型態。門口的雙龍柱,為少有的昇龍柱,即龍頭朝上,左邊為雄,可由尾像魚看出;右邊為雌,可由身旁的小龍及尾分三條分辨。慈天宮根據堪輿學而言,位於睡虎穴,位怕驚動沉睡中的老虎,建廟至今少建醮活動,也因此得以保留較多的原貌。在社會意義而言,主祀神觀音菩薩位於廟宇中央的正位,代表聚落內祖籍為惠州社群;副祀的三官大帝奉於左側,代表祖籍為嘉應州社群;右側的三山國王則代表潮州社群,而北埔聚落居民正是以惠州居冠,嘉應州、潮州其次。在空間意義上,慈天宮廣場位於聚落中心,四周居民至此距離較為均等,住民可迅速從四面八方聚集到此。
 

慈天宮
 
該宮建廟之初,僅為一間小公厝。道光十五年,墾戶首席姜秀鑾擴建,使之略具規模。清道光二十六年改建木造廟宇。咸豐三年,復重建於今日廟址所在地。至同治十年,寺廟迭經風雨侵蝕,毀損不堪,姜榮華等倡首改建,經三年落成。民國六十年,又將該廟全面翻修,成就今日廟貌,廟內除恭祀諸神神位外,於東廓另祀淡水同知李嗣邦及墾戶首領姜秀鑾、姜榮華等祿位,以為紀念。
 

慈天宮主祀觀世音菩薩

 


慈天宮匾額
福蔭群生
 
「福蔭群生」為光緒八年姜榮華父子致贈之匾額,高懸於正殿中央。昔姜氏祖先,自開闢北埔後,留有豐厚遺產,今義豐公會(姜氏宗祠更號)每遇鄉民患難或慈天宮經費不足,出錢補助救濟不遺於餘力。
 

忠恕堂

位置:新竹縣北埔鄉公園街
 
創建年代:民國十一年(西元一九二二年)。
 
沿革:曾宅忠恕堂的祖先來自廣東嘉應州,原為一土埆厝,其廿一世祖曾學熙於光緒元年考進文科秀才後,其後代重建「忠恕堂」。
 
建築形式與配置:坐南朝北之客家民宅,庭院以矮牆分隔為二,入口大門斜轉西南向。正面圍牆部份以紅磚瓦相互交織成精美之幾何圖形,並連接歐式山牆,形成裝飾性的門景。
 
屋面及屋架系統:屋頂為硬山形式,火行馬背,入口山門燕尾飛揚,正堂主脊以剔透花磚砌成,兩旁則為美侖美奐的交趾陶。前廊作成捲棚屋架構成雙層屋架。
 
斗拱形式:出檐結構採用「插拱」方武,多層拱直接由柱身層層相疊向外挑,並以橫向之雀替為裝飾。
 
牆:以土磚建造,外層粉刷以白粉,正堂露面部份貼紅磚作空斗砌。
 
門窗:正堂兩旁各有兩扇格扇,中間兩扇板門裝有八卦門環一對(左陰右陽),廂房山牆上方有菱形之青釉磚窗。
 
柱礎:正堂前廊,立有圓形石柱兩株,兩側廂房各有三株圓形磚柱。其下皆為圓形石礎。
 
地面:中庭鋪洗石子之長方形石條塊,室內及廊道為水泥粉刷地坪,並以長石條收邊。
 

兩年沒見
更加破敗荒蕪的忠恕堂
 

由門縫窺見的忠恕堂


忠恕堂的火行馬背


一般的傳統建築,我們常能在山牆的頂端上看到一凸起狀的造型,那就是馬背,馬背連接了屋子的正脊與垂脊,優雅的曲線讓屋子變的更加的美觀,馬背的造型十分的多,大抵可以分成金木水火土等五種類型,其中以金型馬背為最常見,而土行與火行馬背較為稀有。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附錄 

 

秋遊獅頭山   林海音 

 

到了我的家鄉頭份,獅頭山已經近在眼前。幾次還鄉堂兄弟們都邀我上山一遊, 可是每次都因為家事羈身,不得不匆匆趕回台北,去獅頭山的心願已經許下三年了。

   

這次因為星期日後面跟著國父誕辰,難得兩個假日連在一起,我們正在盤算如 何打發時,恰好今春阿里山的遊伴蔡先生夫婦來進遊獅頭山,同行還有朱先生夫婦。 還願的機會從天而降,自然欣然應允。

  

早晨八點坐輕便的旅行汽車出發,由台北到獅頭山山口,有平坦寬闊的公路可 通。尤其是從台北大橋到桃園的一段,完全是瀝青路面,兩旁是整齊的樹木,汽車 以每小時三十五公里的速度前進,真像高弓的箭一樣。一路上樹木濃綠,是盛夏的 感覺,但是二熟稻金黃黃的,又是深秋景象了。

   

過了竹南、頭份,便該向獅頭山的山路上進行了,這一段山路也是舖了瀝青, 無怪同行的定海朱先生慨嘆說:“台灣的交通真方便,我將來是不回去的了!”

 

十一點到了獅頭山山腳,前面已經排滿了遊客的大小汽車,這裡正在台北和台中的中間,我們估計從台中、彰化甚至嘉義來的客人不會比台北更少。有旅行經驗的蔡先生說:“衣食住行,我們還是先解決住的問題吧!”他捷足先登,我們追隨在後,顧不得玩賞風景,一路上拋落那些漫步的客人,似乎神行太保綁上馬甲,氣喘吁吁,衹顧趕路。但覺得在樹蔭密蔽的山路上,陰冷幽暗,踩著長滿苔蘚的石階, 步步要當心。

  

這樣走了約半小時,便看見紫陽門─上山來的第一個建築。進了紫陽門走不遠,便是勸化堂了。當勸化堂的和尚告訴我們,他們這兒和再上面的開善寺的客房都被訂一空時,我們衹好拔腳便走,連廟的樣子都沒有細看。到了獅頭山最高處的獅岩洞,一個和尚迎在廟前說,今天晚上有八十客人訂了所有的客房,我們這時才感覺事情的嚴重。這時丈夫忽然指著和尚身後門上的對聯“仙遊至此何妨少駐”對他說:“你們既是說何妨少駐,為什麼弄得我們無處可住呢?”朱先生也說: “這副對聯應當改成‘先來先住’,我們是先來的,便先住下吧!”在交涉的時候,恰好靈霞洞的住持“雲遊到此”,本我佛慈悲之心,答應給我們一個容身之地,我們便跟他直奔靈霞洞。

    

從獅岩洞再走下去是下坡路,這時候已經十二點多,雖然饑腸轆轆也顧不得,經過海會庵到靈霞洞,決定女客住在尼姑房裡,男客在大雄寶殿上搭舖,才算解決 了住的問題。

   

吃過午飯,把旅行包安置好,我這才先從所住的廟注意起。原來獅頭山上的廟 宇多半是就天然岩石鑿建,廟身建在石洞裡,靈霞洞裡便有一副對聯形容說:“他去有蹤留片石,洞空無物剩閒雲。”這些廟都稱不起堂皇,靈霞洞尤其簡單。去過普陀靈隱或北平大廟的人,都不免有此感覺。不過台灣廟宇有個特點,便是尼姑和尚同住一廟,靈霞洞的法定住持便是率領著一班比丘尼在修行。招呼我們的是一個惹人憐愛的年輕女尼,她可以說客家話、閩南話、國語和日本話,我們覺得她如果在塵世上也必不凡,不知道為什麼要做清苦的出家人。我起初猜測她可能是被家人許願送來的。誰知晚上當她舖被的時候,在我們盤問出家經過下,她竟含笑回答說,她是五年前自願出家來此。我這時對著這位赤足禿頂穿著灰布短袖的聖潔女尼,把 我們世俗的生活和她的苦修比,衹有嘆服她的道心堅定了。

   

午飯後,我們正式出發逛山,決定先逛後山,明天下山再順路選前山。 從靈霞洞再向下去,走過幾段石階,便到了金剛寺。寺也是依岩石而建,廟頂 的岩石上是茂密的竹林,風景很好,不過因為遊客常常是走到山頂的海會庵便因疲乏而折回,因此後山我佛便顯得寂寞了。

   

由金剛寺向萬佛庵走下去轉幾個彎,眼前忽然豁然開朗,使人心胸通暢。原來我們從山腳一路上來,走的多半是陰暗的山徑,到這裡極目四望,左面是崗巒起伏, 盡人眼底,右面的群峰卻在雲煙縹緲中,前後都是隨山勢起伏的小道,可以看見魚貫而行的紅紅綠綠的遊客,聽見他們的笑語聲。我站在這裡看得發呆,同行的人笑我無力前進,哪裡知道我正注視遠山一朵不動的白雲呢!

   

萬佛庵大概是全山最清潔的一座廟了,几凈窗明,一塵不染,更難得的是兩間新修的客房全空著,我們後悔沒有多走幾步“到此少駐”。老師太送過清茶,我和她套同鄉,才知道這裡一位女尼還是我家的遠親。老師太說得高興,引我到佛像前,她教我合十念過阿彌陀佛後,打開佛龕下的小門,從裡面舀出一盃清涼的泉水給我 喝,說這是“聖水”,喝了可以抱大兒子。原來萬佛庵也是依山岩而築,有一股極細微的泉水從石罅流出來,正好在佛像的下面,建廟時築貯水小池,隨時可取飲。

   

在萬佛庵休息後,本來還可以再向下走到最後的水簾洞,不過這時已經暮色蒼茫,而且據一路喘著氣、渾身汗透的遊客說:“逛逛雖然好,回來不得了!”我們便犧牲不去了,蔡先生另一個說法卻是:“留一個地方不去,好引起再來的念頭!”

   

回到靈霞洞吃過素齋,洗一個熱水澡,原想到廟外賞月,可惜霾雲四佈,月亮在雲裡鑽出鑽進,山徑又是黑黝黝的,而且靈霞洞的幾盞自磨電燈八點就要熄滅, 我們便在七點鐘統統鑽進了被窩。

   

第二天早晨循原路下山,休息一夜以後覺得腳下輕鬆多了。一路上仔細玩賞山景,聽泉水淙淙,看遠山含黛,俯視山下是稻田阡陌和一條從萬山叢中流出的小溪,沿著山腳蜿蜒而下不知所終。從獅岩洞向下走去,有一處聳立的峭壁,是獅頭山著名的偉觀。石壁上刻“南無阿彌陀佛”和“即心是佛”幾個大字,還刻有一首詩是:山色蒼蒼聳碧天,煙波江上送漁船,詩情好共秋光遠,洞壑鐘聲和石泉。”遊客題名,更是擁擠不堪。一路到了開春寺,算是全山最大的廟了,敷磁磚的立柱和牆,清潔是清潔,衹是令人想到浴室的意味。倒是寺外的一品紅盛開,真夠動心奪目。由開善專到了勸化堂,聽見的是一片鐘聲木魚應和著和尚們的早課誦經聲。從勸化堂到山腳,竹林 幽徑,離山口一百多石級的地方,就是使山得名的“獅頭石”。這塊石頭要從石階 上往下看,才看得清它像一個伸出的獅頭的側面,石上藤蔓低垂,正好形成了它的毛髮鬍鬚。 獅頭山并沒有我想像中的高峻,廟寺的建築也不夠驚人。但是山徑曲折,天然風景優美,自有她的情趣,這便要遊山人自己去體會的了。 

1952年11月

 

     

首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55093

 回應文章

466
2020/09/15 21:31
1111(123456789@ㄍ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