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閒雲潭影日悠悠 - (2006.11.12桃園 石門水庫 登高覽勝)
2013/12/10 22:33:53瀏覽1079|回應0|推薦2


石門  若淵書
 
記得以前石門水庫是個著名的風景遊樂區
但曾幾何時
國內遊樂設施的多元化
再加上多次的風災地變
石門水庫風景區的榮景已經不再了
 
沒有太多人群的石門水庫
其實是比較符合環保要求的...........

 

這次石門水庫登高的行程
溪洲橋旁登山口→登新溪洲山石門山登山口
→登石門山大溪橋
07:30 台北車站

09:06 溪洲大橋橋頭

09:10 坪林溪洲山登山口

09:59 愚公亭休息(海拔480公尺)

11:04 雲霄飯店

11:14 蔣介石銅像

11:22 石門大壩觀景台

11:42 大壩洩洪道底下

12:55 石門水庫高線收費站

13:09 石門山登山口

14:16 太平山(海拔535公尺,無基點)

14:41 石門山(海拔551公尺,山頂有一等三角點基石)

15:55 回石門山登山口

16:51 大溪橋停車場

17:04 中正公園

 


溪洲橋旁溪洲山登山口
位於坪溪收費站前
 

石門水庫空照圖
溪洲橋旁登山口→新溪洲山→水庫壩頂
→溪洲大道→陡梯步道→壩底
 
石門水庫位於大漢溪中上游段,橫跨龍潭及大溪兩鄉鎮。因為溪水出口處有雙峰(溪洲山與石門山),對峙,狀如石門而得名。水庫竣工於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壩高133公尺,集水區面積763.4平方公里,設有後池堰 、發電廠、石門大圳及環湖道路,具有灌溉、防洪、發電、觀光等多功能的水庫,是台灣光復初期所完成之大型水庫,當時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
 
石門水庫其附近風景秀麗,遊憩據點集中在水壩附近。水庫周邊的旅遊據點眾多豐富,由壩底公路直上,可登臨水庫大壩區眺望水庫全景,遊客可以乘船遊湖,或是直皆由碼頭乘船到阿姆坪,露營烤肉或是郊遊踏青,水量豐沛時還可達復興鄉的溪口臺地。
 

溪洲山登山步道呈
之字型陡上
 

溪洲山登山步道
 

溪洲山登山步道
 

新溪洲山頂(460公尺)
的休憩廣場
有鞦韆架及愚公亭
 

新溪洲山頂
 

今天不去溪洲山
繼續向西往石門水庫
壩堤前進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溪洲山稜線上看石門水庫
 

溪洲山稜線上看
石門水庫後池與溪洲橋
 

石門水庫壩堤就在眼前
 

從荒廢的明月樓看
石門水庫壩堤與下午要爬的太平山
 

荒廢的明月樓下方
蔣介石依然佇立在大壩邊
靜觀石門的興衰榮枯
 

石門後池空照圖
 

千百年來鍋裡羹  冤深如海恨難平
若問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水庫大壩頂餐廳待宰的活魚
 

俯瞰後池
 
石門水庫後池堰的功能在於石門水庫洩洪時之消能作用,總蓄水量可達三百二十萬立方公尺,同時調節供應桃園及下游灌溉與公共給水及工業用水。
 

壩堤因工程緣故禁止通行
只好沿溪洲大道邊走
陡梯步道下切到壩底
 

後池邊的公路
 

石門水庫落成紀念碑
 
民國五十三年六月,石門水庫全部竣工,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故主任委員蔣夢麟先生曾親撰碑文,縷述創始的經過。

石門水庫紀念碑碑文如下:
 
臺灣省大嵙溪之上游,層巒環抱,溪流蜿蜓其間,過石門始得平地,經桃園、臺北兩縣,而入於淡水河。惟以上游陡峻,貯洩無功,遇暴雨至,則急湍挾泥沙俱下,日久河床淤塞,致沿岸各地區,時為旱潦所苦,地方父老,咸以為憂,而有識之士,為謀防洪及灌溉,早有於石門建築水庫之議。惟因工程過鉅,非地方財力所能負荷,遂寢其事。

洎民國三十四年,陳辭修先生來臺休養,曾赴石門遊覽。檢謂興建石門水庫 ,具有灌溉、發電、公共給水功能,且可控制洪水,防止淤沙,減輕災害,其為裨益民生者至大。

卅八年,辭修先生奉命為臺灣省政府主席,當地人士,環請主特其事,情辭懇摯,議既定,適以辭修先生任行政院長,不時前往視察,當時政府既以謀公平合理之「耕者有其曰」為其推行社會政策之基礎,同時即圖發展農工業,使分配與生產均衡並行,辭修先生乃以農業培養工業,工業發展農業為號召,且鑒於農產品之增加,在利用科學技術,而發展農業,最重要者為水利,故於四十三年飭由經濟部,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及電刀公司,並邀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各派代表,組成石門水庫設計委員會,並由農復會補助初步經費,開始從事地質、水文、農業經濟之調查,並工程成木之估計。翌年提出石門水庫工程定案計劃報告,呈奉 總統核准。同年七月,成立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妻員會,辭修先生以副總統兼主任委員。於是一面洽請美援,籌劃新臺幣部份經費,一面興建各項附屬工程,如施工房屋,道路等。地方人士,以多年夙願獲償,欣喜相慶,於政府勘察之際,率先除道以迎,其急公好義者,相率以廉值,捐助其私有土地為辦公及施工房舍之用。

四十五年七月,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正式成立,仍由辭修先生主持,先後聘請嚴家淦、黃國書、張厲生、黃少谷、楊繼曾、尹仲容、谷正綱、周至柔、黃杰、丘念台、蔡培火、徐柏園、黃朝琴、江杓、田炯錦、王德溥、連震東、沈怡、陳慶瑜、董文琦、凌鴻勛、林柏壽、鄒清之、吳鴻森及夢麟為委員。當委員會正式成立時,即任徐鼐為執行長,徐世大、顧文魁先後任總工程師,爰依美援支助計劃,同時與美方進行洽商工程枝術服務,聘請美國紐約提愛姆斯工程公司及美國莫克國際營建公司,分任工程服務與施工顧問服務,並以高度機械化方式積極施工。

四十七年八月,辭修先生奉命兼任行政院長,無暇兼顧,乃改聘夢麟繼任主任委員,以承其乏,此創始經過之梗慨也。
 

由環湖道路往石門山登山口
 

在環湖道路旁的公園午餐
 

古早的手動式抽水機
水龍
 

水蠟燭
別名:香蒲、水燭。
學名:Typha latifolia
分類:香蒲科˙多年生草花
原產地:中國華北、東北、台灣、日本。
型態習性:圓筒狀花穗,非常特別。
葉形葉色:葉線形,扁平細長。
花色花期:深咖啡色,夏至秋季開花。
用途:花穗、葉片都是插花高級材料。也適合水池、潮濕地或大型水槽栽培美化。
香蒲株高1.5 - 2.5公尺。花頂生,圓筒狀花穗,上部較細為雄花,下部較粗為雌花。
授粉後膨大呈綿毛狀,形似蠟燭。
 

石門水庫壩高133公尺
 
大壩為水庫最雄偉的景觀,壩高133公尺,為台灣最大的土石壩,溢洪道為鞍部瀉槽式,有弧形閘門6座,最大溢洪量每秒11400立方公尺,每逢大雨,總吸引遊人至此欣賞泄洪的壯麗景觀。
 

石門水庫壩頂抽水站到高線收費站
的黑色抽水管線
 
黑色的巨型水管,是去(2005)年夏季桃園地區缺水時,水利署搶搭的輸水管。大水管像一條巨蟒,與楓紅相輝映,形成另一種奇觀。當時由於連續豪雨,造成水庫混濁,無法順利供給自來水。桃園缺水十餘日,民眾怨聲載道,官員焦頭爛額。缺水期間,石管局員工有人因過勞而死,水利署官員有人因此被摘掉烏紗帽。
 

石門山和太平山空照圖
 
石門山太平山位於桃園縣龍潭鄉境內,大約在石門大壩西邊1公里以內,高度分別為550和551公尺太平山距水庫較近,從大壩往上眺望,上面有天線的那一座就是太平山。兩座山相距約400公尺
 

石門山登山口
位於石門水庫西邊收費站附近
攤販雲集
 

石門山登山口
 

石門山步道遊人如織
  

石門山腰眺望石門大壩
 

石門山登山步道
 

石門山的好漢玻
 

石門山回首來時路
 

石門山山腰
 

繼續陡上石門山
 

石門山電塔旁的芒花
 

太平山
標高535公尺
山頂是一片位於樹林裡的空地
 

石門山的一等三角點基石
 
石門山,海拔551公尺,山頂有一等三角點基石,山頂視野遼闊,石門山亦是台灣小百岳#024;石門山有多處入口,主要登山口為石門山牌樓、勞工育樂中心及粗坑窯,山路四通八達,沿路林蔭茂密,可俯瞰大漢溪及石門水庫。小竹坑山是石門山本來的名字,後來因為建造石門水庫的關係,就叫石門山了。 
 

下石門山
 

石門山腰回首
溪洲山
 

大溪橋
 
大溪橋橫跨大漢溪。橋身採用和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風格,兩側橋頭如城堡般壯觀,橋面紅磚、拱門、石雕精美,顯得典雅浪漫,值得細品。
 

大溪中正公園遠望
石門山與崁津大橋
 
「崁津大橋」,位於大溪栗仔園通往大溪內柵之外環道,為國內首座「三跨連續繫索鋼拱橋」,造型流暢優美。
 

大溪橋越夜越浪漫

大溪鎮公所為打造大溪新景點,特地投入七千八百多萬元,從事環境美化工程,使得大溪橋倍加美輪美奐。在夜晚燈光點亮之後,迷人的大溪橋,是一處值得情侶、夫妻、全家一齊共度浪漫良夜的新據點。


 
 
附錄 : 新溪州山連走石門山路線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5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