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悅有涯之生 - (2006.11.18烏來 加九寮步道健行、南勢溪戲水 紀行)
2013/12/10 22:18:09瀏覽496|回應0|推薦0

戲有益  若淵戲筆
 
小時候讀過三字經的
"勤有功 戲無益"
一直覺得的是理所當然的真理
不過現在想想
古人另外一句話
"不為無益之事 何以悅有涯之生"
似乎是比較能
貼近我輩閒散之人的心...........
 
12:00 捷運新店站
12:30 新烏路成功站
12:45 紅河谷吊橋口(橋下有虎頭蜂窩禁止通行)
12:55 過加九寮景觀大橋
13:00 紅河谷污水處理廠
13:15 加九寮溪攔砂壩
13:45 回加九寮步道入口
14:10 加九寮隧道
14:14 枕木橋
14:23 烏來壩堤
14:37 烏來觀光大橋(九寮步道出口)
14:40 收費亭
15:00 覽勝大橋下方泡野溪溫泉
15:55 溪邊的溫泉會館避雨兼喝咖啡
 

烏來地區空照圖


中午
到捷運新店站換公車往烏來


加九寮步道附近地圖
 

搭新店客運烏來線到成功站
往紅河谷前行
 
搭新店客運往烏來,在「成功站」下車,站牌附近有巷道往溪谷方向,約800公尺,可看見跨越南勢溪的紅河谷吊橋。過吊橋,爬上階梯,即可看見「加九寮步道」指標。若是要去溯加九寮溪,注意勿走往「加九寮步道」,而是過吊橋後,往右穿越民宅區(紅河1號、3號),約三分鐘,可遇環河二號橋。橋畔的紅河谷汙水處理廠旁有一紅欄杆石階步道,指標寫「往拔刀爾山」。往石階步道上走,沿途有小徑可通往附近加九寮溪谷。


新烏路下


加九寮人行步道入口的
紅河谷吊橋
日前發生虎頭蜂螫人事件
雖經消防人摘除蜂窩
目前還是禁止通行
 
台北市景美國小的23名老師,11月8日下午到烏來山區做生態研習,不料一行人經過紅河谷吊橋時,驚動了橋下15個約拳頭大小的虎頭峰窩,引來大群虎頭峰圍攻,有人大喊:「有虎頭蜂,趕快跑!」當下大家立即用手或外套遮頭,四處逃竄躲避。

其中7名老師的頸肩、手腳等部位遭螫傷送醫,分別是3名女老師及4名男老師(26至37歲),傷者身上各有1至6處傷口,急救治療無大礙。

消防人員發現,紅河谷吊橋中段下方約有15個虎頭蜂窩,原本打算用幫浦打水,以水柱衝擊力擊潰蜂窩,但擔心虎頭蜂事後又回來築巢,為免再有遊客遭螫傷,最後請來3名隊員,沿著掛壁式鋁梯攀至橋下蜂窩處,再用棍棒搗毀蜂窩,以杜絕後患。


紅河谷吊橋旁邊的
加九寮景觀大橋
 
台北縣烏來鄉忠治村加九寮的聚落,整個聚落只有六十九位村民,但對外聯絡的通路環河一號水泥橋,在九十三年艾莉颱風期間被大水沖毀,連旁邊加九寮村住戶賴以進出的紅河谷吊橋也嚴重受損。


台北縣政府於是重新建造新橋
命名為
加九寮景觀大橋


加九寮景觀大橋看
紅河谷
 
紅河谷位於烏來鄉的紅河,河谷為南勢溪長期切割所形成,南勢溪流經此地,形成一個大彎,在現在的紅河谷橋前的數塊巨岩因受切割或擠壓成高數公尺、傾斜四十五度的岩石,溪谷岩石奇形怪狀,加上旁邊一條支流襲奪形成一大片岩層傾斜的河床,造型相當奇特。據當地居民口述紅河谷舊稱「加九寮」,很久以前,一群台大的學生前往當地遊玩覺得當地的地形很有早期電影「紅河谷」的氣勢,故在溪旁的大石頭上寫下「紅河谷」三字竟成為此地的地標。當地居民亦喜歡「紅河谷」做為他們聚落的稱呼,久而久之又在民國七十年代經鄉公所更名後,此地就有了「紅河谷」的正式名稱


加九寮景觀大橋
 
新建的加九寮景觀大橋已於今年完工通車,大橋位於南勢溪及加九寮溪會流處,是一座仿蝴蝶展翅造型設計的紅色鋼拱橋,映襯鮮綠的青山非常美麗,橋的兩側設有人行景觀台,遊客可駐足欣賞紅河谷美麗風光。


加九寮景觀大橋


紅河谷小型污水處理廠
位於加九寮溪與南勢溪會流處
旁邊的沿溪步道可通往三峽
 

加九寮溪
 
加九寮溪在紅河谷一帶注入南勢溪,這裡為昔日泰雅族加九寮社的居住地。當時泰雅族人見此地山谷水流急湍,形成漩渦,而稱之為「sokalie」,即「漩渦」之意,漢音譯為「加九寮」。日據時,日人曾於此地設腦寮,台灣光復後,行政區域改稱為「忠治村」。


加九寮溪沿溪步道
令人驚艷


加九寮溪沿溪步道
可通往拔刀爾山
   

加九寮溪沿溪步道
有山友花了6個小時從三峽方向走過來


下加九寮溪邊親水


加九寮溪的攔砂壩


攔砂壩旁有枕木階梯
通往三峽


加九寮溪沿溪步道
沿途有小徑可下至加九寮溪溪谷


加九寮溪沿溪步道的路跑者


回頭走到加九寮步道入口
 
加九寮步道,位於台北縣烏來鄉,是昔日烏來運送木材台車行走的道路,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據時期。這條步道起自紅河谷吊橋,終至烏來觀光大橋收費亭,全長2.1公里,全程落差只有30公尺,步道寬闊平緩,沿著南勢溪左岸的山腰林間而行,途沿有蟲鳥飛鳴,蕨類盎然生長,又有頁岩特殊地形,是一條平緩舒適的林蔭步道。


加九寮步道沿路都設有圍欄


加九寮步道的頁岩地形


加九寮步道
 

加九寮步道中途
的隧道


加九寮步道隧道


加九寮步道枕木橋


加九寮步道看
洪荒峽谷
 
洪荒峽谷位於烏來鄉忠治村南勢溪的烏來水壩下游不遠之處,因為溪水被水壩攔阻而驟減,露出巨大的單斜岩層和四散的亂石堆,夾雜著一些水潭,青山綠水,紅褐色和灰黑色的裸岩四散橫陳,形成粗獷而原始的特殊景觀,猶如洪荒世界一般,因此稱之為「洪荒峽谷」。


加九寮步道看
烏來水壩


加九寮步道旁烏來堰堤區
溫泉旅館林立


加九寮步道的終點
烏來觀光大橋


加九寮步道終點 

出口處,接烏來觀光大橋的收費亭,此處的南勢溪畔有特殊的景觀牆,每一窗口懸著一個銅鑼,敲擊時,銅響咚聲,此地被稱為「銅鑼口」。銅鑼口亦可停車,但空間狹小,只能停幾部而已。這裡離烏來商店街已不遠。若以泡湯行程為主,可停車於商店街公共停車場,再走至觀光大橋,從銅鑼口出發,從上游往下游走加九寮步道,交通上較為方便。


覽勝大橋 

「烏來」在泰雅族語中即是「冒著熱氣的泉湧」的意思。烏來以溫泉聞名,而其源頭即位於南勢溪谷覽勝大橋下方河床處,為弱鹼性碳酸泉,泉溫約攝氏80度,水質清澈,可飲可浴,烏來溫泉素有「美人湯」之稱,隨著泡湯風氣提昇,強調原味十足的溫泉館也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成為烏來旅遊的觀光重點。

    


覽勝大橋下方的
野溪溫泉
 
位於攬勝大橋下方的南勢溪畔溪就有天然的可泡,只是稍微辛苦一點,自己動手挖、搬石頭,想要泡熱一點,石頭就圍高一點,把溫泉堵住;想要感受冷熱交融的感覺,就任由野溪的冷水與溫泉交流。烏來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河川、溫泉、瀑布、櫻花楓紅、賞鳥觀蝶、空中纜車、雲仙樂園觀光台車、山地歌舞、原住民文化等是本區的特色。


覽勝大橋下方
野溪溫泉池


神龍歿幽靜,湯池流大川
地底煉朱火沙旁放素煙
- 李白 溫泉詩句


烏來鄉,野溪旁
煙裊裊,山蒼蒼
壘溪石,好泡湯


湯泉吐艷鏡光開,白水飛虹帶雨來
- 蘇軾 溫泉詩句
 
我正在野溪溫泉池
享受南勢溪冷熱水交會的
三溫暖時
天空忽然下起大雷雨
趕忙起身到溪邊的溫泉會館
避雨兼喝咖啡
 

附錄

三字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黃道 日所躔 曰赤道 當中權 赤道下 溫暖極 我中華 在東北
曰江河 曰淮濟 此四瀆 水之紀 曰岱華 嵩恒衡 此五嶽 山之名
曰士農 曰工商 此四民 國之良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陸 有蟲魚 有鳥獸 此動物 能飛走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 青赤黃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識
酸苦甘 及辛鹹 此五味 口所含 羶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匏土革 木石金 絲與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聲 宜調協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孫 自子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倫
父子恩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
此十義 人所同 當順敘 勿違背 斬齊衰 大小功 至緦麻 五服終
禮樂射 御書數 古六藝 今不具 惟書學 人共遵 既識字 講說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隸草繼 不可亂 若廣學 懼其繁 但略說 能知原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明句讀 為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
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講道德 說仁義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學 乃曾子 自修齊 至平治
四書熟 孝經通 如六經 始可讀 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大小戴 註禮記 述聖言 禮樂備
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王 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年 最長久
周轍東 王綱墜 逞干戈 尚游說 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強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併 傳二世 楚漢爭 高祖興 漢業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於獻 魏蜀吳 爭漢鼎 號三國 迄兩晉
宋齊繼 梁陳承 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東西 宇文周 與高齊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 唐高祖 起義師 除隋亂 創國基
二十傳 三百載 梁滅之 國乃改 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
炎宋興 受周禪 十八傳 南北混 遼與金 皆稱帝 元滅金 絕宋世
輿圖廣 超前代 九十年 國祚廢 太祖興 國大明 號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遷燕京 十六世 至崇禎 權閹肆 寇如林 李闖出 神器焚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由康雍 歷乾嘉 民安富 治績誇
道咸間 變亂起 始英法 擾都鄙 同光後 宣統弱 傳九帝 滿清歿
革命興 廢帝制 立憲法 建民國 古今史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
史雖繁 讀有次 史記一 漢書二 後漢三 國志四 兼證經 參通鑑
讀史者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 口而誦 心而惟 朝於斯 夕於斯
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碁 彼穎悟 人稱奇 爾幼學 當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 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
唐劉晏 方七歲 舉神童 作正字 彼雖幼 身已仕 有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雞司晨 茍不學 曷為人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幼而學 壯而行 上致君 下澤民 揚名聲 顯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
人遺子 金滿籯 我教子 惟一經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5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