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後山日先照 - (2006.11.25花蓮 瓦拉米步道 健行懷古)
2013/12/10 21:03:24瀏覽1831|回應0|推薦0
後山日先照 若淵書
 
台灣後山指的是以前漢人渡海來台墾殖
被南北走向的高峻中央山脈阻隔
而開發較晚的台灣東部地區
正因為開發的晚
才得以保存他天成的美景與純樸的樣貌

這次來後山花蓮健行
走的是日治時代八通關越嶺道東端出口的一小段
即瓦拉米步道
雖說是一小段
但是由登山口到瓦拉米山屋全長13.6公里
往返也有27.2公里之遙
 
本想來此踏青懷古
卻因為遙遠的路程
成了一趟
疲累的趕路之行
還好瑞穗溫泉的功效
果真能消除疲勞
不負其遠播的盛名..............
 

這次我的花蓮行程
瑞穗溫泉瓦拉米步道馬太七星潭
 

2006年11月24日(星期五)

19:30 從台北火車站東三門乘遊覽車出發

 

2006年11月25日(星期六)

03:30 抵達花蓮瑞穗溫泉山莊(小憩)

06:00 起床早餐

08:13 路經南安遊客中心

08:14 到卓樂派出所辦理入山證

08:35 路經南安瀑布

08:42 瓦拉米步道口(通關古道東段出口海拔500公尺)

08:53 山風

08:58 山風一號吊橋

09:14 山風二號吊橋

09:14 山風瀑布(海拔600公尺)

10:09 佳心(海拔820公尺)

11:08 黃麻(海拔910公尺)

11:20 喀西帕南紀念碑

11:39 黃麻一號吊橋

11:50 黃麻二號吊橋(海拔820公尺)

12:22 瓦拉米吊橋

12:48 瓦拉米山屋吃便當 (海拔1,060公尺)

16:53 回瓦拉米步道口

17:55 山友全員到齊回瑞穗溫泉山莊(宿)泡溫泉

 

2006年11月26日(星期日)

瑞穗溫泉山莊

07:00 起床

08:38 馬太鞍部落

10:24 光復糖廠吃冰

10:50 花蓮餐廳午餐

12:50 七星潭景步道

18:30 礁溪便當

21:30 台北車站
 

後山日先照
從瑞穗溫泉山莊看朝陽從海岸山脈升起
 
花蓮縣『瑞穗』鄉舊名『水尾』,設治始於清咸豐四年(民前五十八年)沈葆禎治台時隸屬卑南廳,同治元年(民前五十年)總兵吳光亮實施軍政時改隸台東州,由徐賢修武員立貴,統率清兵五百人駐屯於『水尾』(現瑞美國小校址,何以取名為水尾,一種說法係以紅葉溪及富源溪之水流,在此匯集於秀姑巒溪成一尾巴,灌注於太平洋而取之,另一種說法為『水尾』在阿美族語是廣闊原野的意思)墾荒屯田,因土地肥沃,聚居日眾,竟成東台之要津,至民國十四年東線鐵路開通,火車站設於水尾西方一.五公里處,附近形成聚居之地,水尾自然分為兩個部落,指稱火車站附近為水尾,原來之水尾便稱為舊水尾。
 

瑞穗溫泉山莊看舞鶴台地  
 
迨日據時代日本政府鑒於此地稻米結穗累累而以日本神社「豐葦原之瑞穗國」的字句將水尾改稱為『瑞穗』。民國二十六年實施自治,改為瑞穗庄,設庄役場於瑞穗,隸屬於花蓮港廳,直轄瑞穗(含水尾、舊水尾、打麻園山腳等部落)、舞鶴(含掃叭頂、加納納、馬立雲等部落)、鶴岡(含烏漏、烏阿立、青山等部落)、奇美(原稱猴子山)白川、大和(含加禮灣、乾真巷、大農場、阿羅朗等部落)等地區;台灣光復後依據政府施政方針,設瑞穗鄉全轄區以分村劃鄰將瑞穗劃分瑞穗、瑞美、瑞良、瑞西、瑞北、紅葉等六個村,白川劃分為富源、富民鶴、鶴岡、奇美等三村積十六個村。民國三十五年花蓮縣新設立光復鄉及萬榮鄉行政區域重劃,將大和、大豐、大農三個村劃併光復鄉,另紅葉,馬遠二村劃併萬榮鄉。
  

昨晚坐了8個鐘頭的車子
才到達
瑞穗溫泉山莊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紅葉溪畔的瑞穗溫泉,泉水源頭在上游虎頭山南麓。由於水量豐盈,早在民國八年就被日本人發現,再這裡建造了一處名為「滴翠閣」之公共澡堂,也就是現今的瑞穗溫泉山莊。
 

瑞穗溫泉沿革
 
瑞穗溫泉位於瑞穗車站西邊3公里處。溫泉屬於碳酸鹽泉,水質黃濁,並含不宜飲用的鐵,泉溫約在攝氏48度左右。此地居高臨下,視野極佳可遠眺舞鶴台地的風光。
 
瑞穗溫泉又稱外溫泉,與紅葉溫泉、窗通溫泉,是縱谷區內的三大溫泉,早在民國 8年即開發,建有公共浴場;當時即已營業的日式旅館,目前仍在經營,且已規劃出露天浴池,供遊客在山林中享受泡溫泉的野趣!
 
此泉特殊之處在泉水富含鐵質,泉溫48℃,遇空氣即氧化成淡黃濁色,略帶鹼味及鐵鏽味,是全省唯一的碳酸鹽泉,許多初次來訪的旅客,誤以為是泉水不潔而遲疑;其實是深諳溫功效的日籍旅客,還專程到叔泡泡這種水面浮著鹽結晶的泉水,據說對治療過性皮膚病、關節炎頗具功效。
 

瑞穗溫泉山莊旁的
百年茄苳樹
  

早上從瑞穗溫泉出發前往
瓦拉米步道踏青


領隊下車到卓樂派出所辦理入山證
準備進入瓦拉米
 
瓦拉米地區生態保護區,必須向玉管處提出申請方可入山,玉山警察隊南安小隊除固定時間,並會不定時安排巡邏勤務,請勿非法入山。


日治時代八通關越嶺道空照圖
 
八通關越嶺橫斷道路為日治時代,日人為了大力實行理蕃政策及連線台灣東、西部的交通於1921年闢建完成的步道。在玉山國家公園內是一條東西橫向步道,由南投東埔橫越中央山脈至花蓮山風登山口全程共約96公里,以大水窟為中心分為東、西兩段。
 
本路線是以山腰沿等高線為原則開闢,儘量避免路線陡度太大,步道起伏不大,在大水窟以西之步道西段,因保持較為完整,尤其是東埔至八通關路段步況良好,登山遊客較多;而大水窟以東之步道東段,但因路線較長且年久失修,雖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近來陸續修復吊橋及興建山屋,但沿線步道因多次颱風侵襲,尚有數處崩塌,亦是一條困難度極高的長程登山路線。經此古道橫越中央山脈的登山隊伍寥寥無幾,致使該越道常年蒙上神秘面紗,也令人難以接近,後經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多年的投入經費與人力整修,於94年間大致完成。
 
本條路線沿線處處可見日本人建路、修路的技術,如:以當地粘板岩石材砌成「人」字型牒面,或堆成路肩駁崁,沿途修築有駐在所、棧道、溝渠等,雖因年久荒廢,但尚有砌石之遺跡。攀登此步道可了解日人的修路意義、技術、道路規模及觀賞沿線優美自然景觀,是一條兼具有學術研究、欣賞人文景物價值之登山步徑。


瓦拉米步道
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
位在拉庫拉庫溪南岸


瓦拉米步道口
 
瓦米步道基本資料:單程13.6公里。所需時間約4~6小時。現今路況大致寬敞好走,坡度和緩。標準行程二天,在瓦拉米山屋住宿(先到先住,不必預約)。單日往返者,通常無法走到瓦拉米,早晨出發上行,約在中午折返。
 
注意事項:1.從南安前往瓦拉米不需申請入園許可,但要向警政署、南安派出所或玉里分局申請入山許可,若只到佳心折返,則完全不必申請。2.瓦拉米山屋約可容納24人住宿,屋旁還可搭帳篷。3.瓦拉米之前極少見到螞蟥蹤影,瓦拉米以上的步道沿線開始有螞蟥出現,但數量不多。
  

瓦拉米Walmi步道位於花蓮縣卓溪鄉

步道口→山風(0.65公里處)→山風一號橋(0.9公里處)→山風二號橋(1.7公里處)→佳心(4.5公里處)→黃麻(7.93公里處)→黃麻一號橋→黃麻二號橋→瓦拉米吊橋→瓦拉米山屋(13.6公里處)

 

瓦拉米步道口整裝待發


瓦拉米步道平緩好走
 
瓦拉米(瓦拉鼻)為日文譯音,是蕨類植物的意思,沿著步道而行,鮮綠的腎蕨夾道茂生,如同一條蕨道。
 
步道全長13.6公里,沿著日據時代八通關越嶺道的路基舖築。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樂樂溪)谷平緩上升,沿途都是保存完好的低海拔闊葉林及柳杉、油桐、樟樹、台灣胡桃的造林,林下茂生著蕨類,綠意盈眼,一路上並有各類植物的解說牌。


山風到了
 
山風為八通關日治越道之東段登山口,附近具有山風瀑布、山風吊橋及溪流、棧道等景觀。


山風
離步道口0.65公里


山風一號吊橋(0.9公里處)


山風一號吊橋
人數限制10人
重量限制1,000公斤


兩山懸空橋,下塹不測淵
誰開百尋鐵,逗此無窮泉
 

山風一號吊橋是座新橋


瓦拉米步道禁止事項


山風瀑布
上有山風二號吊橋懸於上
 
山風瀑布位於瓦拉米步道入口約二公里處,從瓦拉米步道入口處走,一路草木芬芳,撲鼻清香。卓溪大山山勢壯闊,氣蕴豪邁,山風一號吊橋懸於石崖間,河流對岸岩石紋理歷歷可見,腳下的溪流淙淙流瀉。瀑布水源自大里仙山,水流經山風二號吊橋,一瀉而下,行經吊橋,涼意迎面拂來。


山風二號吊橋跨越山風瀑布


瓦拉米步道沿溪谷鑿壁而建


瓦拉米步道看不知名的大崩壁山


瓦拉米步道上小心斷崖


瓦拉米步道


瓦拉米步道沿途有植物解說牌
可惜沒時間細看


瓦拉米步道


瓦拉米步道
 
瓦米步道沿拉庫拉庫溪南岸由海拔600公尺緩慢盤繞溪谷上升至1,060公尺高的瓦拉米,年均溫在二十度以上,年雨量均在二千公釐以上,一年四季中除了冬季較乾燥外,瓦拉米步道整體環境可以說是潮濕溫暖。
   

瓦拉米步道上原有布農族部落
 
步道沿線原先有布農族部落分布,昭和年間,日本政府強迫原住民集體遷徙,以便集中管理,後來,這些部落實際上已經消失和湮沒於荒山之中
 

瓦拉米步道上
枝幹光滑的九芎樹


瓦拉米步道小心黑熊
 
瓦拉米步道,是沿著拉庫拉庫溪彎延而上的,而在步道的四周除了台灣常有低海拔植物之外,這裡還可以常見到已是保育動物的藍腹鷴、山豬、台灣獼猴等,如果真的有幸和牠們相遇,別打擾他們,牠們多半是會走開。而步道的盡頭就是瓦拉米部落,這裡就是想上八通關古道的開始。


佳心
 
佳心的海拔高度約820公尺,也有日據時代的警察駐蹟遺址,目前設有休憩桌及解說牌,這裏也是步道展望最佳處所,除了溪谷對岸的卓溪山,還可遠眺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佳心駐在所位於三叉路口,早期自此分出阿桑來戞支線,下至下方有布農族部落遺址,早先還有小米田的遺跡。


佳心(4.5公里處) 看大崩壁


瓦拉米歩道每隔500公尺有一里程木樁
此處離瓦拉米還有9.1公里
加油
繼續前進

附錄一
 
瓦拉米步道路線圖
附錄二 
書名: 後山日先照
作者: 吳豐秋
出版: 躍昇 1996

作者吳豐秋,一九四二年生於花蓮,自十二歲起便開始持續發表詩作和散文。他學工程出身,旅居海外三十餘載。此期間,積極參與台灣民主運動,先後在台灣各報發表《海妻》、《秋天的惆悵》、《蒲公英》等短篇小說。《後山日先照》為作者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作者在古巴旅遊時,因受當地景物的影響,如阡陌、香蕉園、檳榔樹以及在村野小路上追逐啄食的雞鴨等,有感而發引起無限的思鄉情懷,進而著手寫下這篇具有濃厚台灣味的小說,以解思鄉之愁。此作品後經李岳峰先生改編成同名的電視連續劇,播出後深受好評,並入圍九十一年電視金鐘獎的「最佳連續劇節目」。李岳峰先生說:「唯有人性中的無私大愛才足以化悲戾為祥和,這應是作者如史椽筆的原心」。

吳豐秋,一九四二年底生於花蓮,十二歲開始持續發表詩作和散文。畢業於大同工學院電機系。離鄉後即參與台灣民主運動,歷二十年未能返台。現旅居加拿大,經營自動控制生產事業。在台灣各報發表過「海妻」、「秋天的惆悵」、「蒲公英」、「壓歲錢」、「茶客」、「平安符」、「運轉手」及「作堆」等短篇小說。「後山日先照」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5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