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便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 (2006.11.26 花蓮 馬太鞍部落、七星潭海岸)
2013/12/10 20:54:25瀏覽472|回應0|推薦0

洄瀾   若淵書
 
洄瀾,花蓮的舊稱,傳說約在清朝同治年間〈1861~1874〉,由宜蘭至花蓮拓墾的漢人在花蓮溪口定居,形成聚落。因見奔流的花蓮溪溪水注入太平洋時,兩相激盪,形成迴縈巨浪,遂以「洄瀾」相稱,後以諧音命名為「花蓮」。
 
第一天奮力走完瓦拉米步道
已經沒啥力氣
還好第二天的花蓮之旅
只是輕鬆的散步之行........

 

2006年11月26日(星期日)

瑞穗溫泉山莊

07:00 起床

08:38 馬太鞍部落

10:24 光復糖廠吃冰

10:50 花蓮餐廳午餐

12:50 七星潭景步道

18:30 礁溪便當

21:30 台北車站
  

馬太鞍溼地空照圖
 
「馬太鞍溼地」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馬錫山山腳下,是一處天然的溼地景觀,也是世居光復的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塊,千百年來這片生態豐饒的濕地供應了部落的生活所需,廣達十二公頃的面積,更是花蓮縣面積最大的生態濕地。清澈無比的芙登溪蜿蜒於馬太鞍溼地,而天然的湧泉更帶來溼地特殊的自然景觀,四處可見的不同綠色植物、水生藻類、微小昆蟲,馬太鞍的生態一年四季都能讓人發現驚喜,春天是賞蝶的最佳時刻,台灣紋白蝶、環紋蝶、斑鳳蝶等許多蝴蝶飛舞其中,夏天的蟬鳴則是陪著盛開的荷花齊鳴,晚上的溼地更是處處螢火蟲飛舞,秋天則是各種蛙類繁殖的季節,叫聲甚是驚人,由秋轉冬的溼地,景色更是宜人,以阿美族語馬太鞍所稱的馬太鞍樹豆,於此季節可以看到整片的花海搖曳、風姿萬千,千百年來,馬太鞍部落的居民便以此濕地耕種捕魚,讓濕地成為馬太鞍部落最親密的生活區域。


馬太鞍生態展示館
 
馬太鞍 生態館」,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導興建的濕地生態館,可以說是當地濕地的簡易型導覽入口。一樓大廳有電腦展示資料,也有濕地生態活動的模型可供參考。
 
由欣綠農園朱進郎所負責管理的生態館,也有商品展售區,除了一些小玩意及當地的原住民手工藝品外,也有各式各樣的無毒農特產品。
 
生態館會配合季節進行不同的生態活動,當然也有全年無休的「巴拉告」阿美族生態補魚,早期原住民的智慧,在兼顧源源不息的生物鍊前提下,所發展出來的巴拉告,實是現代人都應該學習其中精神的大自然法則。
 

馬太鞍溼地的
鵲樓觀景台
 

鵲樓觀景台看
欣綠農園
 
地處花蓮光復鄉的欣綠農園,是一個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與阿美族融合共處地靈人傑自然純淨的原鄉。

近三甲地的欣綠農園,恰巧就落在馬太鞍濕地上,到處都是湧泉,園內荷花、鱔魚、蛙類、鷺科等數以百計的物種令人嘖嘖稱奇。
 
原味的木棧道、情人橋 、鵲樓觀景台,與當地人捐地政府興建的馬太鞍 濕地生態館增添欣綠農園的風采。
    

馬太鞍溼地的
橋人橋與鵲樓觀景台
 

橋人橋橫跨芙登溪
 

芙登溪
 
清澈甘泉的芙登溪猶如是這裡的生命之母,孕育著溪裡的各種魚類,如吳郭魚、土虱、鰻魚、泥鰍、溪哥、草魚、鯽魚…蝦等。沼澤區紅綠交錯的各種浮萍、水丁香、節節菜等水生植物、陸地植物及各種鷺鷥科的鳥類、昆蟲等等。照護著尊天敬地、知足常樂的阿美族人,這一繽紛的生命鏈在這裡靜靜地上演相互依存。


芙登溪清澈的甘泉
   

馬太鞍紅瓦屋
老地方文化美食餐廳旁的水池
 
馬錫山邊充滿原鄉風情的紅瓦屋老地方餐廳。在老闆利用茅草及其他原住民木雕,營造出那份獨屬原住民風格的空間設計,凡去過的人都嘆為觀止,並深深被馬太鞍阿美族野生食材吸引。此外,主人刻意留下部分沼澤擺放自製的PALAKAW捕魚器,更增添紅瓦屋原鄉景致。


紅瓦屋旁的水池


紅瓦屋旁的水池


紅瓦屋所陳列的
原住民傳統打擊樂器


馬太鞍紅瓦屋餐廳老闆娘
工作之餘的木雕作品
 
馬太鞍紅瓦屋餐廳是馬太鞍第一家餐廳,開業27年,供應阿美族料理美食,風味獨特,用餐時間經常座無虛席,目前由第二代媳婦林鳳廷經營。阿美族是個母系社會,本身是藝術家的林鳳廷扛起家族餐飲事業後,並未忘情創作藝術,反而結合原住民傳統工藝,用漂流木、石頭、廢棄的農村器具,與家族兄弟姊妹DIY裝潢,為紅瓦屋營造初舒適的用餐空間,處處洋溢活潑有力卻意函深厚的素民藝術風采。


馬太鞍溼地種植荷花是
近幾年的事情
 

賞荷木棧道


馬錫山山腳下的
「石頭屋」


石頭屋
 
「石頭屋」位於馬太鞍濕地上方、馬錫山山腳下,以140噸、上千萬顆的石頭堆砌而成,成為濕地上特殊的景觀;主人朱進豐先生在台北從事營造業多年,但故鄉的美景經常在夢中召喚他返鄉,朱先生決定遠離塵囂返鄉經營民宿,徜徉在魂牽夢縈的山水間,一圓兒時的夢想。


賞荷木棧道


加了護欄的賞荷木棧道
分割了溼地
阻隔了生物的遷徙


賞荷木棧道
 
馬錫山 腳下的馬太鞍溼地,原本是野生動物的一塊樂土,是溼地生態絕佳的教學場所,但因為不專業的開發建設,已經嚴重影響馬太鞍溼地的生態景觀,溪中鯽魚、溪哥、泥鰍不見了,白腹秧雞、環頸雉減少了。雖然,溼地終究可能會陸化,但過度的人為設施,例如木棧道、芙登溪堤防、清水公園、道路及停車場等不當設置,都將加速溼地生命的結束。


lakaw是魚群的公寓
也是阿美族人天然的冰箱
 
阿美族人知足常樂,捕魚要吃多少捉多少,千百年來以生態法來捕魚,在阿美族中稱為Palakaw,意指「讓魚棲息的魚塘」。他們採用一些自然素材如九芎樹枝等,建構三層結構式魚的家,供牠們棲息繁衍。最底層讓無鱗類的魚棲息如鰻魚、鱔魚、土虱等,中層是小魚小蝦,最上層才是魚。每個魚塘都留有進出水口,讓魚蝦自由出入。


lakaw的模型


馬太鞍部落的聖石


馬太鞍部落磁場最好的地方
聽說在此許願
就能心想事成


花蓮光復糖廠區
 
花蓮糖廠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建廠於民國九年,光復鄉當時的地名為「馬太鞍」,即阿美族語指的「樹豆」,以前此地為河川沖積地,到處長滿樹豆,原位民採取樹豆為主副食,因而得名並沿用久遠。當時日人建廠時,其全銜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花蓮觀光糖廠座落花蓮縣光復鄉內,位於全縣之中區,鐵公路交通均很方便,為花東縱谷必經之重要旅遊景點。廠內除冰品享有盛名外,亦提供親切的住宿服務,目前住宿客房計61間,可住人數約200人,另附設有遊客服務中心、娛樂中心(卡拉OK、健身房、腳底按摩、撞球室等)。廠內尚有餐廳、咖啡廳、蘭花展售、超市展售、碰碰車遊樂場、兒童遊憩區、腳踏車出租、糖史館、各種藝品或特產展售、遊覽車司機專用休息室等。


花蓮光復糖廠


花蓮光復糖廠區
現在不再製糖
已轉型為觀光經營模式的糖廠


七星潭附近空照圖
 
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除了美景天成外,經花蓮縣政府分年分期建設,已成為縣內最佳的休憩景點。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

現在一般稱七星潭,是指美崙工業區和花蓮機場以北的地區,有斷層形成的海峽與優美的弧形海灣,具有豊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
 

七星潭自行車道
 
花蓮海岸自行車道,起自花蓮海岸南濱公園、北濱公園,經過曙光橋,進入花蓮港區,在越過奇萊鼻,進入市郊的七星潭海灣。


七星潭賞星廣場


七星潭海邊旁邊就是花蓮航空站


七星潭步道


七星潭海堤
 
七星潭風景區用塊石鋪設的美麗海堤,去年遭強颱摧殘而千瘡百孔,最近經水利署第九河川局修復後,恢復景觀;河川局在摘星廣場豎立一大型塊石,有人批評與週遭景觀不搭調。
 
七星潭風景區海堤是由九河局首創採用塊石鋪設,全長達1,250公尺,景觀甚為優美,但才完工不久,去年夏天連續遭強颱海棠、龍王颱風侵襲,塊石走位,或被大浪捲走,呈現千瘡百孔景象,最近經第九河川局修復後,已回復景觀。
 

七星潭海堤
遠處是奇萊鼻
 
緣花蓮港北邊海岸徒步北行,石礦場過了不久即可望見一座斑斑蒼蒼的鼻岬,鼻岬上站立著一座隱約可見的燈塔。鼻岬標高四十八公尺,有人稱它「四八高地」,舊名為「米崙鼻」、「美崙鼻」,討海人稱它「標尾」,正式名稱為「奇萊鼻」。


花蓮機場是個軍民合用的機場


七星潭步道


七星潭海堤


七星潭海堤


七星潭海岸


七星潭海岸的礫石
 
由於季風的影響,海岸受到海浪不斷的衝淘刷洗,海岸線正不斷的減退當中,因此七星潭侵蝕型的海岸一覽無遺。在奇萊鼻處的海岸線向海突出,海灘因而遍佈著河流所遺留下來的大小石礫,這些石礫在海浪經年的來回淘洗下,每顆石頭都磨去了銳角,成為渾圓的鵝卵石或晶瑩剔透的小石子。


七星潭海岸可遠眺清水斷崖


今日艷陽高照
幾乎全部的山友都撐傘遮陽


海巡署員警正巡視著東海岸海面的動靜
查緝不法


七星潭海邊
從前這裡是花蓮發展定置漁業最興盛的地方


喜歡曬太陽的老外


飛行指示燈


海藍藍 山蒼蒼
太平洋畔好風光


洄瀾灣 七星潭
浪花似雪海堤長


如果你張起了船帆
我便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
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我願是繁星
捨給一個夏天的夜晚
 
我願是千萬條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願是那月
為你再一次圓滿
  
如果你是島嶼
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張起了船帆
我便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如果你遠行
我願是那路準備了平坦
隨你去到遠方
   
當你走累了
願是夜晚是路旁的客棧
有乾淨的枕蓆供你睡眠
   
眠中有夢
我就是你枕上的淚痕
   
我願是手臂
讓你依靠 
 
雖然白髮蒼蒼
我仍願是你腳邊爐火
與你共話回憶的老年
    
你是笑
是應和你的歌聲
  
你是淚
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當你埋葬土中
我願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
我便成塵 
  
如果啊如果
如果
你對此生還有眷戀
我就再許一願
與你結來世的因緣
   
- 蔣勳詩句      "願"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5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