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光普照兮耀蘭陽 - (2006.12.17宜蘭礁溪 聖母登山步道 之聖母傳說)
2013/12/10 19:54:07瀏覽1552|回應1|推薦0
聖母傳說  若淵書
 聖光普照兮耀蘭陽,母儀天下兮安四方
 
近年走過宜蘭的幾處步道
都讓我覺得山清水美
景色宜人
 
時近西洋聖誕節日
聽說礁溪有條聖母山莊步道
充滿了基督宗教的色彩
 
過了幾十年的聖誕節
我仍然對基督宗教的常識一知半解
遂利用這次登山的機會
來認識影響這世界上許多人的宗教文化............
 

07:40 台北車站

10:49 五峰旗瀑布風景區入口(海拔99公尺)下車開始健行

10:59 五峰旗第三層(最下層)瀑布

11:02 五峰亭與第二層(中層)瀑布

11:10 五峰旗第一層(最上層)瀑布入口因落石暫時封閉

11:15 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12:01 「通天橋」聖母登山步道起點

12:18 聖母登山步道與巴唐古道的叉路

12:24 聖母登山步道500M木樁

12:53 聖母登山步道1K+400M木樁

13:02 抵聖母登山步道終點1K+600M木樁

13:04 「聖母山莊(海拔884公尺)」休息午餐

13:35 爬上聖母山莊後方山坡觀景

13:47 聖母山莊觀景平台

13:56 循原路下山

15:03 回「通天橋」邊亭休息

15:39 回「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15:53 回五峰亭與第二層(中層)瀑布

16:41 礁溪市區泡溫泉



今天登山隊遊覽車從台北出發
走濱海公路
看見海上的龜山島
就表示宜蘭到了
 

次朝聖行程
礁溪五峰旗風景區入口→五峰旗瀑布→五峰旗天主堂
→產業道路→通天橋→聖母山莊登山步道
→聖母山莊(原路來回)→礁溪洗溫泉
 

五峰旗風景區入口
 
礁溪五峰旗瀑布位於五座險峭山峰之前,故得名「五峰旗瀑布」,為宜蘭縣著名的風景區。全長100公尺的瀑布共分三層,下層長約20公尺,除瀑布下方自然形成小水潭之外,順流而下亦有數處潭水可供遊客嬉戲;中層水瀑由壁中穿出,長約30公尺;上層在狹窄的山谷中,由峽谷奔流而下,長約50公尺。下層瀑布在五峰旗風景區的入口處,規劃有兒童戲水區,水質清澈、清涼無比,每逢假日人滿為患,戲水烤肉、人聲鼎沸,是全家人的休閒勝地。
  

五峰旗第三層(最下層)瀑布
 
「五峰旗」瀑布位於得子口溪的支流上方,溪水自五峰高處流下,遇到連續斷崖而形成三座瀑布,自上而下分別被命名為第一、第二、第三層瀑布,瀑布的高度及氣勢,也依上、中、下三層瀑而排名。最高、最美的瀑布位於最上層,但因有落石危險,現暫時封閉。
 

五峰亭與第二層(中層)瀑布
 

五峰旗第二層(中層)瀑布
 

五峰旗第一層(最上層)瀑布
因落石暫時封閉
 

左上往
天主教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中華殉道聖人之后天主堂」
 

五峰旗風景特定區
登山步道登山路線圖
 
礁溪「五峰旗」地名由來有二說 : 
 
其一,國劇五旗之說,似源自噶瑪蘭廳志:「...以形得名,五峰排列,如豎旗幟...」。五峰旗舊名「五方旗」 (「噶瑪蘭廳志」地輿圖)。或許加上後人潤飾,才有國劇三角旗之說。
 
其二,清嘉慶年間(十九世紀初),吳沙歿後數年,噶瑪蘭漳、泉分地墾拓,各區組織以「旗」為單位標識,以區分域,亦有團練禦武之功能(註)。五峰旗因該地五峰相連,故名五峰旗。
 

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興建原由
 

天主教
「中華殉道聖人之后」
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中華殉道聖人指的是在2000年10月1日由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120位在中國清朝至民國年間,因堅持信仰而受難者。他們當中有外國的傳教士,也有中國藉信眾。

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中國國慶日冊封他們為聖人表示極度不滿,而且封聖時亦沒有按照慣例咨詢當地的天主教會(包括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地下教會),而咨詢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天主教會,使一些大陸天主教徒反感。

其中一位獲封聖的聖人,馬賴神父,即聖馬賴,因「西林教案」被視為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的導火索。因此此次封聖,中國政府認為梵蒂岡有意侮蔑中國人,中梵關係陷入新冰點。

後來若望保祿二世表示在中國國慶日冊封聖人,是無心之失。

 


『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神父駐地及靈修活動中心
 
位於宜蘭礁溪五峰旗的「中華殉道聖人之后」聖母朝聖地,於2005年十月廿二日落成。占地約七百坪,背山面海,兩旁群山圍繞,蘭陽平原及太平洋盡收眼底。面對朝聖地,右邊建築物為聖母山洞,中央為仿天壇之圓形教堂建築,左側為神父駐地及靈修活動中心。
 

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中央仿天壇之圓形教堂
 
五峰旗聖母朝聖地』起源於台北市自強健行登山隊二十人一行,於六十九年十一月六日,從台北越嶺至宜蘭聖母山莊。到了「聖母山莊」時已夜幕低垂,由於隊友王建中、王強、陳文龍、呂益祥、孫香濤五人,因翌日皆有公務,必須回台北上班,遂要求余嚮導帶路回礁溪廣場。下坡陡峭,舉步維艱,夜路崎嶇險惡他們雖均非天主教之信徒,仍回身走向聖母瑪利亞態像前作虔誠之禱告,祈求賜福能平安到達礁溪。
 
下山途中無意中偶一回頭,忽然發現左側約五十級水泥階梯上,有一尊白色長披女性人影,作慢步由上而下狀,無法辨出真面目,大家咸感此影祥和而自在,沿途庇祐他們到達安全地帶,事後求證此人影為天主教聖母瑪利亞。天主教會為紀念這五位登山客遇見聖母瑪利亞的見證故事,特別於聖母顯現的地方建立『五峰旗聖母朝聖地』,以供教會內外人士前來朝聖。
 

從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抬頭可見五峰旗第一層(最上層)瀑布
之水天上來
 

天主堂裡正在舉行
天主教認為使人聖化七件聖事之一的
"結婚"典禮
氣氛莊嚴隆重
 
天主教七件聖事即為「聖洗」、「堅振」、「聖體」、「告解」、「聖秩」、「婚配」、「傅油」。 
 

聖母山洞所在
是當時五位登山客看見
聖母顯聖之地
 

聖母瑪利亞
 
聖母瑪利亞(英文:Blessed Virgin Mary),《聖經》新約裡耶穌的生母,在身為童女時受聖靈感應而懷孕。其丈夫名叫約瑟。

第1世紀時的基督教時代,瑪利亞的地位沒有因其子是耶穌基督而受到特別的尊崇。更沒有任何文獻或證據顯示早期基督徒向瑪利亞禱告。瑪利亞成為聖母是與後來神學家Ludwig Ott根據《聖經》推出的理論而成。Ludwig Ott提出瑪利亞是人類服從的代表,和夏娃是剛好相反的象徵;他同時也從迦納婚宴的故事中指出靠瑪利亞代禱的觀點。其後在以弗所公會議(即第三次基督教大公會議)決定將瑪利亞升格稱為「神的母親」。
 
自此之後,瑪利亞的敬拜成為教義之一。但在宗教改革時,基督新教卻沒有接納此教義為新教教義。故此,現今的天主教有尊瑪利亞為聖母、「神的母親」而求她代禱;一般新教卻只視瑪利亞為耶穌在地上時的生母。
 

聖母經

萬福,瑪利亞,滿被聖寵者,主與爾焉,女中爾為讚美,爾胎子耶穌,並為讚美。天主聖母瑪利亞,為我等罪人,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候。阿們。

 
(白話文)
萬福瑪利亞,您充滿聖寵,主與您同在,您在婦女中受讚頌,您的親生子耶穌同受讚頌。天主聖母瑪利亞,求您現在和在我們臨終時,為我們罪人祈求天主。 阿們。
 

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海拔168公尺
可俯瞰蘭陽平原
 

高處看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天主堂
 

從五峰旗聖母朝聖地道
到通天橋要走
約45分鐘的產業道路
 

通天橋是聖母登山步道起點
 

聖母登山步道口
 
 礁溪鄉「聖母登山步道」全長達一千六百公尺,是林務局在宜蘭經管16條區域型步道中,最具有傳奇宗教色彩的步道;經林管處重新整修後於2006年10月19日揭幕啟用。
 

聖母登山步道有些路段
沿得子口溪而行
 
羅東林區為了尊重自然,整條登山步道採用生態工法規劃整建,沿途溪流不斷、綠意盎然,吸引綠繡眼、灰喉山椒、條紋松鼠和各種青蛙定居,景觀原始自然!
 

採用生態工法整建的
聖母登山步道
自然好走
 

聖母登山步道清幽雅浄
 

聖母登山步道沿途有綠蔭蔽日
 

聖母登山步道遠望稜線


步道高處是一片箭竹林
 

過了這段風衝林與箭竹林
就到了聖母山莊
 

聖母登山步道秋冬芒花正開
 

聖母登山步道終點
里程木樁
 

聖母登山步道終點所在就是
聖母山莊
 
聖母山莊位於五峰旗風景區上方,蘭陽三大名山之一的三角崙山之主稜鞍部。1980年底,相傳聖母瑪麗亞曾於聖母亭附近顯靈,指示五位登山者安全下山。
 
1979年當時嗜好登山,服務於聖母醫院的巴修士著手計劃興建避難小屋。經巴修士結合義工及山友,逐一背負建材上山,完成了第一棟避難小屋,專供山友臨時躲避風雨。
 
後並經教友們努力贊助,修築十二處苦路及可兼作禮拜的觀景台,並完成山莊,由教友自動管理,內有棉被寢具、炊具、發電機。
 

聖母山莊前的
巴瑞士修士紀念碑
 
巴修士是意大利沙列茲人,生於一九0六年,於一九八四年蒙召安息。
 
巴氏早年曾在中國大陸雲南省傳教,大陸淪陷後,來到台灣,在台灣羅東聖母醫院從事醫療救人的服務工作,前後達二十多年,造福病患,頗受眾人敬仰;巴修士一心恭敬天主,熱愛聖母,渡犧牲奉献的生活,公餘之暇,他喜歡登山活動,接近大自然,從大自然的壯闊瑰麗,靜觀天主造物的奇妙,他多次攀登這座山頭,遙望蘭陽平原,用他的心靈,觸摸這個世界,他愛上了這座山。冥冥之中,天主啟示給他,他站的這塊是聖地,是天主施恩的地方,應該將它獻給天上的慈母,經由聖母的轉禱,天父要降福到此地來的有心人。
 
巴修士領受這份來自天上的任務,不辭千辛萬苦,從山腳下搬運建材上山,完全靠雙手雙腳,一包沙子、一根鋼筋、一塊木板……,從一片草叢中,一步一步的踩上去;背負著幾十斤重的建材,攀登聖母山,決不是一般人所能負荷的,我們背著一個小背包,都還得花上三個鐘頭,耗盡體力,才能上到山頂,更何況是背負重擔的,但巴修士排除萬難,用盡他的積蓄,僱工幫忙搬運,聖母山莊就在這樣艱困的情況下完成。而巴修士和他的伙伴們,不知流下了多少血汗,慢慢的踩出一條通往山莊的小山路,那真是一條有血有淚的路,十年後,有多少人在這條路上痛哭、悔改,能說這不是天主的旨意嗎? 
 

「聖母山莊」位於山坳避風處
標高884公尺
眾山友在此午餐
 

聖母山莊的後面山徑可通往
三角崙山
 

山坡上俯瞰
聖母山莊、山莊前水池及觀景平台


聖母山莊上觀景平台的階梯旁
立有耶穌受難的苦路十二處
 
天主教所謂的苦路,就是指耶穌由山園祈禱開始,到比拉多衙門,並至加爾瓦略山上受難所走的那段路。拜苦路,就是追念耶穌在這段路上所受的種種誤會,苦難,受辱及慘死。
 
苦路十四處指的不是地方,而是這段路上發生的十四件事。分別如下:
第一處 耶穌被判死刑
第二處 耶穌背十字架
第三處 耶穌第一次跌倒
第四處 耶穌遇見他的母親
第五處 西滿幫助耶穌背十字架
第六處 韋洛尼加幫助耶穌
第七處 耶穌第二次跌倒
第八處 耶穌安慰婦女
第九處 耶穌第三次跌倒
第十處 基督被剝掉衣服
第十一處 耶穌被釘十字架
第十二處 基督死亡
第十三處 耶穌被卸下
第十四處 耶穌被埋葬
 

聖母山莊觀景平台
 
聖母山莊前觀景台視野極佳,可眺望蘭陽平原及特有的宜蘭層層山巒,主稜頂上則箭竹密布,還可遙望龜山島。
 

聖母山莊觀景平台
立有耶穌基督受難雕像
 
耶穌(公元前8年至公元前2年~約29年/36年)是基督教教義的中心人物。在基督教中,也稱為耶穌基督。也有人稱他為拿撒勒人耶穌。歷史以耶穌誕生為西元元年,耶穌的教導透過當時跟隨他的門徒在耶路撒冷及附近的國家傳揚。
 
耶穌生平

基督教教義宣稱耶穌基督是童貞女瑪利亞受聖靈感孕所生,他是神的兒子道為肉身(incarnation),宣揚神的國已經降臨的信息,到處醫病和趕鬼,並挑戰猶太傳統,宣稱自己就是神本身,因而被判釘死於十字架上,以最羞辱的方式死亡。但他三天後從死裡復活,向世人證明自己釘十字架前所宣揚的道是真理,凡信他的人將來必像他一樣身體復活;他的復活也證明自己是舊約先知所預言的「默西亞/彌賽亞Messiah」,凡口裡承認耶穌是主,心裡相信他從死裡復活,就可以得到永生。 

中文"基督"是音譯希臘文的Christos,而Christos是希伯來文"彌賽亞Messiah"的翻譯。在舊約聖經彌賽亞的意思是神的受膏者(the anointed one),是神親自膏立的君王或先知。舊約聖經中的大衛王就是神的受膏者。到了兩約之間的時間(約公元前二世紀),在猶太教的文獻中顯示,他們極渴望彌賽亞的來臨,彌賽亞在這時的意思是一位神差派下來、像大衛王一樣充滿權能的救世者。他要拯救猶太人脫離羅馬人的統治。但自從耶穌從死裡復活後,一些追隨耶穌的猶太人發現,神差派下來的彌賽亞不單要拯救猶太人,而且要拯救全世界的人,使凡信他的人得享永生,於是宣告耶穌是真正的彌賽亞,是基督,故稱他為耶穌基督(Jesus the Christ)。中文譯名方面,羅馬天主教根據希臘文譯作「基利斯督」,而基督新教只取首末兩個字。

耶穌基督在其父親約瑟的祖籍、當時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伯利恆出生,其後為逃避當時猶太的長官大希律王的追殺令而遠走埃及,至到大希律王死後才回到約瑟的居住地、加利利行省的拿撒勒定居。後來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開始在加利利一帶開展傳道工作,並在信徒當中親自揀選了12人成為耶穌十二門徒。在約33年時,由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群眾的歡迎。但但由於各種宗教和世俗的原因,當時的猶太人對耶穌基督非常憎恨約翰福音 7:1。他們收買了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加略人猶大,以30塊銀的價錢和他串通,以親吻耶穌為暗號,把耶穌拘捕,並控以「自稱為猶太人的王」的罪名。在群眾壓力下,被本丟彼拉多判處釘死在十字架上,並隨即押往各各他的刑場。據聖經記載耶穌死後被安葬於各各他附近的一個墓室。三天後復活,並回到加利利與眾門徒見面,並於40日後升天。.........



聖母山莊觀景平台
俯瞰聖母山莊
 

聖光普照兮耀蘭陽
聖母山莊觀景平台俯瞰蘭陽平原
 

遠眺群山兮入蒼茫
聖母山莊觀景平台西望台北縣群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52491

 回應文章

Kate
2019/08/30 16:12

上帝是創造我們的神,創造宇宙的神。

祂是活的神,不需要住在人造的房子裡,卻是無所不知,無處不在。

當我們看到天空,我們就該知道祂有多大多廣多深多遠。

祂掌管時間,握有永生。

你只要記住這幾點,就知道基督教/天主教不是信仰,

是找到生命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