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此地當年舊戰場 - (2006.12.24馬拉邦山舊戰場 懷古)
2013/12/10 19:45:06瀏覽1029|回應0|推薦0

山抹微雲  若淵書
 
山抹微雲,天黏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滿庭芳 - 秦觀

2003年12月我首次來過
這台灣日據時代的
馬拉邦山古戰場
當時只記得氣喘吁吁的爬到山頭
沒有留下詳細的紀錄
這次再來馬拉邦山
體力好了些
行有餘力
可以好好回顧這段日本殖民時
原住民抗日的斑斑血淚史.............
 
07:30 台北車站

09:39 公館五穀文化村

10:16 車經銅鑼「客屬大橋」

10:33 車經大湖「南湖國小」

10:45 馬拉邦山第一停車場

10:56 出發走「天然湖線」產業道路

11:06 永興橋

12:00 天然湖線產業道路上的休息亭(離天然湖登山口0.4公里) 

12:10 馬拉邦山天然湖登山口

12:56 櫸木林

13:25 大石壁

13:49 徐慶榮紀念碑

13:51 馬那邦山頂三角點

14:06 回「徐慶榮紀念碑」

14:21 石門

14:33 日軍軍營遺址

14:39 古戰場紀念碑

14:58 天吊窿

15:14 上湖登山口「產業道路東興線」

15:38 錦雲山莊

16:16 中正橋

16:27 回第一停車場

 

馬拉(那)邦山
是苗栗縣大湖盆地的東邊山稜
 
大湖鄉位於苗栗縣南部,東與泰安鄉為鄰,南以景山溪與卓蘭鎮為界,西面臨關刀山山脈與三義鄉接壤,西北是銅鑼鄉與公館鄉,北毗連獅潭鄉。在地形上,大湖鄉全境絕大部分是山地與丘陵,河谷平原狹窄。大湖鄉的大部分地區與獅潭鄉的南三村,合在一起是個四面環山的盆地,稱為「大湖盆地」。
 
而八卦力山脈、馬拉邦山脈和八角棟山脈、關刀山山脈,構成「大湖盆地」的四周盆舷。
 
馬那邦山又名馬拉邦山,標高1,406六公尺,位於大湖、泰安和卓蘭三鄉鎮的交界。地質構造上屬於褶皺山地,東陡西斜。山容魁偉挺秀,春末夏初,桃李芬芳;秋冬之交,滿山楓紅,各地遊客,絡繹不絕。

馬那邦山山脈由汶水溪南岸之鷂婆山起,向南經南勢山、細道邦山、馬那邦山大克山,至卓蘭與泰安鄉交界處。

馬那邦山區原始雜木林叢生,林相濃密,而且天然景觀奇特,值得妥加保護,闢為森林旅遊區。西側緩坡,柑橘、水梨、桃、李等水果,栽值很盛,近年以設了很多處的觀光果園。

 


今天走馬那邦山登山逆時針O型路線
約十二公里
第一停車場→永興橋→第二停車場→天然湖登山口
→櫸木林→大石壁馬那邦山山頂
→石門→古戰場紀念碑→上湖登山口→中正橋→第一停車場
 

從第一停車場開始走天然湖線產業道路
遊客也可以花100元搭接駁車到登山口
免走這四、五公里的上坡路
 

俯瞰東興村東興國小旁
停滿遊覽車的第一停車場
 

大湖鄉舉目望去沿途皆是草莓田
 
草莓引進台灣種植開始於1934年(民國23年),由日本人引進9種不同品種的草莓,試種於台北陽明山地區;但因環境與氣候的適應問題,抗菌力又較差,不曾達到經濟規模,最後未能大量推廣。

1952年台北蘆洲農友李安章託友帶回人「亞美利加」品種草莓24株,雖然經細心培育後繁殖成功,但因栽種環境不佳使得產量不甚理想。
 
1957年,大湖鄉民賴雲添到其親戚李安章家,對草莓非常有興趣,遂於1958年,與陳世源、吳世金農友,一同購進草莓種苗,栽培0.4公頃,此為大湖栽種草莓的開始。大湖草莓開始推廣的品種為「亞美利加」,與稻米輪作。當二期稻作採收後整地,11月草莓秧苗定植,隔年2月下旬至5月採收。
 
1966年,引進日本「福羽」品種;1968年引進美國「愛利收」品種。
 
1979年,由新竹農業改良場引進日本「春香」品種,具有早生果重、形大質優的特點,可在10月上旬定植,12月就可採收,因而成為最受農友歡迎的品種。
 
1985年,引進日本「豐香」品種,經過農業改良場、農會與農友的不斷研究與改良,栽培管理技術持續進步,使得栽種面積與產量逐年增加。
 
1990年,農改場研發豐香改良品種,命名「桃園一號」,葉數中等,早生果實少,重量足,早期扇形果多,耐貯運;但其株形披狀,葉柄及花梗短,需加勃激素促進生長,11月中旬採收。
 
1993年,農改場推出新品種「桃園二號」,葉大色淡,繁殖倍數高,11月下旬採收,耐寒罹病率低。
 
1998年,新品種「桃園三號」問世,葉大色淡,葉數少,適合觀光果園栽種。
目前苗栗大湖草莓栽種面積約四百多公頃,面積與產量約佔全國八成,且因一地難求,逐年向泰安、公館、卓蘭、獅潭、三義等鄰近鄉鎮擴展。由於草莓栽種受先天生長環境與氣候影響很大,適合之栽培地點尋覓不易,加上後天的專業栽培管理技術,若無法達到一定的品質與產量,即難以永續經營。其他栽培區域零星散佈於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雲林、台南、高雄等地。
 
1978年,大湖農友徐志文開風氣之前,開放自己的草莓園,讓遊客自行採果,是為觀光果園的開始。

由於利潤較高,使得位居交通便利的草莓園,幾乎都改採觀光果園模式經營。而位置較深入山間或非在道路邊的草莓園,成為提供批發至全國各地銷售地點的主要產區。
 

令人垂涎的草莓
 
草莓的植物構造
根系:呈鬚根狀,為不定根,多生長於表土,新萌發的不定根為乳白色,漸老而變成黑色枯萎。
根狀莖:作用相當於灌木之地上枝條,每年生長1-3公分。
:為基生複葉,有三片葉子,葉柄較長,有10-20公分。每片葉平均在60-80天後枯萎;秋天長出之葉片,施予適當保護,也可越冬至200天。
走莖:由新莖葉腋間的芽萌發,為草莓的繁殖器官,在其偶數節部位,向上生芽及葉片,向下生長不定根,成為另一營養株。
:為聚傘花絮,每個花絮有小花10-20朵;亦為兩性花,同時具有雄蕊與雌蕊,可以自行授粉。
:為聚合果,又稱漿果,由花托肥大而成、又稱假果;附著在果實外表的小顆粒狀,為雌蕊受精後的瘦果。
 

天然湖線產業道路的永興橋
 

俯瞰東興村的美麗梯田
 

天然湖線產業道路上遠望
鯉魚潭水庫
 
鯉魚潭水庫,集水面積計53.54平方公里,集水區包括苗栗卓蘭、三義、大湖,壩地在大安溪支流景山溪上,鯉魚潭水庫設立之目的為解決苗栗及台中縣市的用水問題,由於水庫景色怡人假日遊客相當多。
 

天然湖線產業道路
 

天然湖線產業道路上的休息亭
離天然湖登山口0.4公里
 

登山入口的天然湖
只是個小水塘
 

馬那邦山天然湖登山口
有半天高休閒餐廳
在此用餐後開始登頂
 

馬那邦山天然湖登山口
到山頂路標標明2.2公里
 

馬那邦山登山步道
 

馬那邦山登山步道
 

台灣櫸俗稱雞油
 
台灣櫸為台灣原生落葉大喬木,分佈於低海拔闊葉林中,為台灣闊葉樹五大木之一。冬天時葉子轉紅,點綴於群山中,一點也不輸給「楓紅」;它的枝葉十分柔美,小小的葉片鑲著鋸齒狀的葉緣,看起來十分可愛,灰褐色的樹皮,帶著漂亮的光澤,並有明顯橫列的皮孔。
 
它的木材刨光後有油臘的感覺,如同塗過雞油般,所以又稱為「雞油」。它的用途極廣,為高貴的地板及樓梯扶手、雕刻、合板、裝飾用材。
 

馬那邦山登山步道
 

馬那邦山登山步道
 

馬那邦山登山步道
 

馬那邦山登山步道的大石壁
 

登頂前的木階路走起來有些辛苦
 

馬那邦山山頂80公尺處的路標
 

馬拉邦山山頂的
徐慶榮紀念碑
 
紀念碑乃紀念喜歡登山的青年徐慶榮。徐慶榮於1983年在攀登印度庇古巴特峰時殉於山難,山友便在視野遼闊的馬拉邦山頭,為他設立紀念碑。
 
碑文內容是這樣寫的:
徐慶榮君台灣省苗栗縣人,私立聯合工專畢業,為人篤實平和恬淡高潔,熱愛登山活動。曾任本會苗栗辦事處義務幹部多年,對登山健行活動之推展戮力以赴。民國七十一年七月攀登印度白針峰,締造當時國人海外登山最高紀錄,七十二年秋再度赴印度庇古巴特峰,不幸於十月九日失蹤罹難,得年廿九歲。吾等於惋惜岳界痛失良才餘,特立碑紀念申致永恆懷思。
中華民國登山健行會苗栗區辦事處全體幹部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月七日 敬立

攀登馬那邦山 已經超過1,000次的退休教師劉運財,是徐慶榮在建功國小任教時的老師,兩人後來成為中華健行登山會苗栗辦事處的工作夥伴,徐慶榮在71年攀越標高6,600公尺的印度白針峰,成為登山界聞人,不料隔年挑戰印度庇古巴特峰山頂時遇上雪崩罹難,當年消息傳回台灣,讓劉運財難過得不得了,為紀念徐慶榮,他和其他山友相約每周日背負石塊、水泥上山為徐立碑,從此他沒事就上山來看徐慶榮,把登山當成上教堂一樣,是一項神聖的工作。

 


馬拉邦山山頂看山腳下蜿蜒的
大安溪谷
 
大安溪發源於雪山山脈西側,經泰安、卓蘭、三義、苑裡、大甲流入台灣海峽,為苗栗縣內河川中最長最大的河流,也是苗栗縣與台中縣的天然界河。
 
大安溪的源流地區有眾多支流,主要有馬達拉溪、雪山溪、大雪溪、北坑溪及南坑溪,其中的雪山溪與馬達拉溪,同為大安溪的兩大源流。雪山溪的水量最豐沛,集水區也最為遼闊;馬達拉溪發源於伊澤山(三二九六公尺)西麓,向西南奔流,全長約四十五公里,沿流與雪山溪、大雪溪及北坑溪會合後,始稱大安溪。另一支流南坑溪,向北匯入主流大安溪,再向西流天狗、梅園部落,為大安溪的上游地區。區內地質以粘板岩狀的頁岩為主,夾有砂岩及極少礫石,歷經千百萬年溪水的侵蝕、切割,留下無數的峭壁、峽谷,景緻奇特而壯觀。
 

馬那邦山標高1,406公尺
有一等三角點
 
標高1,406公尺的馬拉邦山,山頂的視野寬闊,是地理測量上所謂的一等三角點,展望度極佳,如果天氣好的話,從這裡可望見雲霧縹緲間的大霸尖山大雪山小雪山雪山主峰大克山
 

秋冬是馬那邦山賞楓熱季
山頂上熱鬧非常
 

馬拉邦山山頂看
聖稜線
 

馬那邦山山頂有日人所立的
"馬那邦山戰諸地"紀念碑
碑石被毀成三段
馬字段已遺失
 
清光緒二十一(1895)年,清廷因甲午戰敗,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為了不受異族統治,台灣同胞群起反抗。在馬那邦山 區,日軍先後遭受兩次重創,為了悼念戰死的日軍,日人在石門、梅園石壁和馬那邦山 頂等地,勒石紀念。

第一次戰事發生在光緒二十一年,一部分以隘勇為主的本地義軍,撤往大湖地區,聯合原住民繼續抗日,雙方年底在馬那邦山 區展開一場殊死戰,我軍奮戰多日因武器不足而不敵,日軍有官兵七千多人戰死。

第二次戰事是原住民反抗日人的壓迫。日人據台以後,為了榨取台灣山地的豐富林礦、樟腦資源,藉隘勇路線的闢建,對原住民的壓制日深。尤其自「南庄事件」後,日人對原住民展開全面的圍堵與殺戮,原住民忍無可忍,憤而對日警發動游擊式的襲擊。

馬那邦山 區,抗日史蹟斑斑,均為日人為悼同袍所立。遊馬那邦山 ,除欣賞怡人的景致,對原住民不惜犧牲,保護鄉土的忠魂義魄,亦當致以永恆的追念之意。

 


原來的石碑模樣
(網路資料)
 
馬那邦山山頂紀念碑,正面刻著『馬那邦山諸戰地』字樣,背面刻有立碑緣由:「當山係明治三十五年皇軍馬那邦社番人討伐戰地,為告慰戰死病卒之靈,其事功得以流傳後世,由台灣教育會支援之下,設立此碑。昭和六年八月十日南湖青年團」。台灣光復後碑石被毀,折成三段,現僅存兩段。
 

群山容我靜  塵世任他忙
 

馬那邦山
取道另一側山路下往石門
 

石門是當年原住民利用地勢
襲擊日軍的地方
 
原住民因馬拉邦山稜線上有一窄稜,一邊是陡坡,一邊是斷崖,中間一道僅可擦身而過的天然隘口,俗稱石門。光緒二十八年間,南庄居民因不滿日本人的政策,對原住民的壓迫、歧視,而群起反抗,並曾利用石門的地勢,弒殺了許多日軍,後來日軍以重武器轟擊,方取得戰場優勢。石門迄今仍為登遊馬拉邦山必經之地。
 

馬拉邦山日軍軍營遺址
現種著一些楓樹苗
假以時日才能看見楓紅滿山徑的美景
 

微丹點破一林綠   淡墨寫成千嶂秋
 
由古戰場到石門遺跡的這條稜線,沿路兩旁有些是高大的青楓,寒冬來臨,楓葉由綠轉紅,真是美麗極了,只不過這條稜線並不長,青楓的樹量也不多就是了。
 

馬拉邦山抗日戰場遺址
立有
馬拉邦山古戰場紀念碑
 
甲午戰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各地義軍紛起反抗,在馬拉邦山區先後發生兩次慘烈的抗日事件。戰後日人在此興建如神社般的建築,並立碑紀念,後嗣經國人修建,並將碑名改為『馬拉邦山古戰場紀念碑』,以玆弔念。
 

山抹微雲  天黏衰草
 

回首馬拉邦山
 

馬那邦山西麓海拔800公尺處
產業道路東興線上的
錦雲山莊
 

產業道路沿路有許多李樹
 

過中正橋就快到回第一停車場了
 

此地當年舊戰場  我來拾簇弔斜陽

 

首頁


附錄

台灣原住民抗日事件

賽德克族

霧社事件

http://www.ylib.com/hotsale/tweasy/read.asp
http://www.puli.com.tw/wushi/

排灣族 

牡丹社事件

http://www.syps.hlc.edu.tw/taiwan/newpage9.htm

http://www.tacocity.com.tw/aliyan/al1-5.htm

四林格事件:又稱「撒西那武事件」,西元一九一二年;當時,四林村村民均靠五穀來維持生活,但因農作物時常被山豬、猴子、鳥類偷吃,故每戶均擁有槍枝守護農作。日本統治台灣後,因為恐百姓反抗或各種族發生衝突,故發布命「百姓持有槍枝者,一律沒收」,四林村民因不願繳械而引發的抗日事件。
詳情:http://www.tacocity.com.tw/aliyan/al1-5.htm

 
姑子崙社事件:大正3年(1914),日人開始沒收浸水營警備道(原三條崙古道)附近排灣族人的槍械,引起靠山為生的排灣族人反感。由屏東春日鄉境的力里社與台東達仁鄉境的姑子崙社分別發難,焚燬力里、浸水營、姑子崙三駐在所,且一度攻陷枋寮支廳。日本政府派來精良的陸、海軍兩路夾擊,翌年始平息戰亂,前後歷時約5個月。力里、姑子崙二社傷亡慘重,淪廢墟。

魯凱族
霧台事件:民國3年,日本人進駐初期,實行高壓政策,全鄉不滿,招致霧台、神山、吉露、阿禮在霧台密議共同焚毀警察駐在所殺日籍巡查十一名的抗日事件,震驚日政當局,從德文發炮鎮壓,這英勇抗敵事蹟,將永昭族心流傳萬世
詳情:http://rukai.loxa.edu.tw/menu/jp.htm


阿美族 
麻荖漏事件﹔新港一帶的阿美族人不滿日人長期徵調民力從事勞役,又欺凌族人,阿美族人共同舉事,殺害都歷、麻荖漏地區日警、教員及家眷等多人。日警自南北兩路來擊,先後焚燬麻荖漏、都歷等部落,當地阿美族人幾遭滅族。後來馬蘭社大頭目馬漢罕出面調停,事件始息,前後歷時48日。

布農族
馬典古魯事件
喀西帕南事件
巴里蘭事件
托西佑事件
逢阪事件
大關山事件
詳請:http://www.taitung.gov.tw/chinese/exotic/ex_index3.php


賽夏族 
南庄事件:
詳情: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topic-02.asp


馬拉邦山O形路線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85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