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心飄盪在太平洋上 - (2013.11.24搭「麗娜輪」到花蓮走「砂卡噹步道」)
2013/11/26 03:35:21瀏覽439|回應0|推薦0

阿堂旅遊- 搭麗娜輪到花蓮走砂卡噹步道一日遊

費用 : 1,600元(含車資+保險+麗娜輪船票+午便當+晚餐)

服務人員 : 阿堂、陳小姐

 

行程

07:00 捷運江子翠站6號出口上車

07:36 中和福朋飯店門口接人

07:49 全員到齊出發

08:34 遊覽車抵礁溪福隆便當店拿便當

08:40 車上工商服務時間

09:13 抵蘇澳港停車場

09:17 查驗證件完畢上麗娜輪

09:58 麗娜輪開船啟航

10:27 經過烏石鼻

10:36 船上吃帶上船的雞腿便當

11:00 原民舞團表演

11:10 經過清水斷崖

12:09 麗娜輪花蓮港靠岸

12:32 下船

12:38 上遊覽車(原住民工商服務)

13:14 曾師傅麻糬店

13:58 砂卡噹步道入口(砂卡噹橋)

14:07 伊亞峽谷

14:32 五間屋(斯維奇部落)-砂卡噹步道開放終點

15:17 回砂卡噹步道入口

15:33 長春祠觀景平台

17:52 東澳車站休息

18:34 上淳活海鮮餐廳晚餐

20:39 中和交流道口

20:52 捷運新埔生站

21:20 捷運後山埤站 

  

07:00 捷運江子翠站6號出口上車

07:36 中和福朋飯店門口接人

08:34 遊覽車抵礁溪福隆便當店拿便當

08:40 車上工商服務時間

蘇澳港位在蘭陽平原南端的蘇澳灣內,東臨太平洋,是一個地理形勢十分優良的天然港口。蘇澳港舊稱為「東港」,原為一小型港口,其地形三面環山,是由北方澳、蘇澳及南方澳形成的天然優良港灣,形勢相當險要。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於南方澳開闢南方澳漁港與內埤漁港;二次大戰末期原有意闢建國際港,後因日本戰敗而中斷。 

1965年,蔣中正政府為因應地方發展,在南方澳北邊興建小型商港,於1972年6月完工。1969年,行政院決議將蘇澳港擴建為基隆港的輔助港,並在1971年12月1日成立基隆港務局蘇澳港分局。1974年,蘇澳港列入「十大建設」之一;1975年7月,建港工程正式動工。除了建造碼頭、防波堤等設施,以及疏濬航道之外,並同時進行闢建蘭陽隧道等連外道路工程。1978年底,第一期工程完工;1983年6月,第二期工程全部完工。自2012年3月起,隨臺灣港務公司成立,改由該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蘇澳港營運處管理。 

蘇澳港水域面積290萬平方公尺,陸地面積86萬平方公尺。擁有13座碼頭,共長2,610公尺。包括港勤船碼頭1座和營運碼頭12座。除了位於南方澳與蘇澳的商港區域之外,北方澳由中華民國海軍單獨建設為海軍中正基地。

 

09:13 抵蘇澳港停車場

麗娜輪

雙體穿浪型鋁合金高速客貨輪「麗娜輪」,屬於華岡集團旗下東聯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購自於日本津輕海峽渡輪株式會社。於 2007 年 9 月 1 日投入運行,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快速的客貨輪,「麗娜輪」船舶總噸位 10,712 噸,長112.6 米, 寬 30.5 米,最大載客量 800 人,時速 40 節(約七十幾公里),擁有 4 台噴水式推進器,第三層客艙擁有 689 個座位,第四層客艙擁有 98 個 座位,同時可搭載 355 輛小客車,或 198 輛小客車及 33 輛大型車。

 

09:17 查驗證件完畢上麗娜輪

「麗娜輪」,自2013年8月8日起每日往返蘇澳與花蓮港一航次開放載客,每週六航次,營運初期由旅遊業者以包船方式營運,主要由天海旅行社包攬營運。船上安排原住民舞蹈以及薩克斯風樂器娛樂表演節目,旅客在旅途中有機會可觀賞到鯨豚在大海中浮遊情景,並可欣賞蘇花海岸的碧綠山海景色。

 

工作人員報告航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KspwzbYDQ

09:58 麗娜輪開船啟航,遠眺南方澳大橋

後記 : 2019年10月1日上午9時30分,南方澳大橋意外斷裂橋體結構坍塌,造成多名人員傷亡,以及船隻、車輛損壞,並連帶影響周邊居民與港務交通。 


「麗娜輪」,可載旅客8百人,包括經濟艙568人、商務艙112人、頭等艙94人,提供開放包括遊覽車、自小客車、機車、自行車一起上船,抵達目的地將車輛開下船駛往花蓮各地攬勝。


烏石鼻、烏岩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eLewKd_Tc

影片檔

10:27 經過烏石鼻

烏石鼻海岸是台灣東部一塊突出的鼻形海岬,海拔高度約為三百三十公尺,為蘇花公路上景緻最為壯觀的岬角,氣勢萬千美景宜人,常有民眾前來觀景及磯釣。烏石鼻屬於大南澳片岩,擁有角閃石、片麻岩、雲母片岩及石墨片岩等地質,在海岸區中更有多種動植物生存於此,包含十餘種哺乳類、五十九種鳥類、十三種爬蟲類及一百一十三種的蝶類,此外還有烏心石、大葉楠、大香葉樹及紅楠等多種植物,相當具有保育價值,民國八十三年一月已由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為海岸自然保留區。

 

10:36 船上吃帶上船的雞腿便當

和平電廠

和平電廠,是一座民營火力發電廠,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即位於和平溪出海口的和平工業區與和平工業區專用港旁,鄰近台灣水泥公司和平水泥專業區,係由台灣水泥公司及香港中電國際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和平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於1999年興建,並於2002年完工啟用商轉。廠址佔地面積27公頃,全廠裝置容量132萬千瓦,是台灣東部目前發電量最大的電廠。

其中台灣水泥公司持有和平電廠約59.5%股權。2000年與台灣電力公司簽售電合約,期限25年。2012年和平電力公司的獲利約在新台幣32至35億元之間。和平電廠安裝有兩部裝置容量為66萬千瓦的燃煤機組,總裝置容量為132萬瓩,生產的電力經由長53公里的輸電線路、123座輸電鐵塔送至隸屬台電公司之冬山超高壓變電所,以併入台電公司電力系統網路,提供台灣北部用電需求。生產的電力全部兜售予台灣電力公司,併入台電供電系統調度。

 

11:00 原民舞團表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ZpGOWDaAo&feature=youtu.be

影片檔

11:10 經過清水斷崖

12:09 麗娜輪花蓮港靠岸

花蓮港是「洄瀾港」的諧音。清朝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部份漢人開始從宜蘭移墾,見岸際溪水日夜奔注,時刻與海浪衝擊而形成縈迴的狀態,遂稱之為「洄瀾港」。「洄瀾港」諧音為「花蓮港」則見於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沈葆楨奏請開後山路、設撫墾委員:「分東台為三路,以總兵吳光亮辦之。南為卑南,中為璞石閣,北為花蓮港。」又:「木瓜最悍,以窮來源,乃以宣武左右兩軍,分成東澳、大南澳、大濁水、得其黎、新城、加禮宛、花蓮港、吳全城等,以備不虞。」花蓮港之名由此而來。


花蓮港為臺灣的國際商港之一。東臨太平洋,西倚中央山脈,是一個由東、西防波堤合攏而成的人工港。1939年興建完成,民國52年9月1日(1963年)開放為國際商港,成立花蓮港務局。現有碼頭25座,年裝卸量可達3,400萬噸,另有倉庫六棟十五間、堆貨場三十八處、臨時貨櫃集散站一座、港勤拖船四艘、及交通艇一艘,港埠設施極為完備,足以擔負東部地區產業發展及港埠輸運功能。該港貨源主要以區域特性之大宗貨物為主,如砂石、水泥及其熟料等。

自2012年3月起由臺灣港務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管理。

 

12:32 花蓮港下船

12:38 上遊覽車(原住民工商服務)

13:14 曾師傅麻糬店(花蓮縣新城鄉康樂路252號)

13:58 砂卡噹步道入口(砂卡噹橋)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的砂卡礑步道全長4.5公里,屬於景觀型步道。

自砂卡礑橋循階而下,即可連接鑿於峭壁上、呈半隧道形的小徑,沿著砂卡礑溪緩緩上行,兩岸谷壁因地殼變動、擠壓所形成的特殊條狀或團塊狀的大理石紋理,與大理石釋放碳酸鈣所渲染而成的碧藍溪水,形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山水石壁畫。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14:32 五間屋(斯維奇部落) - 砂卡噹步道開放終點

(放大版)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距步道入口約2公里處的五間屋,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砂卡礑橋

15:17 回砂卡噹步道入口

15:33 長春祠觀景平台

長春祠位於花蓮縣秀林鄉之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距離太魯閣口2.3公里處,是為了奉祀當年闢建台八線中橫公路的施工過程中,不幸因公殉職的226位工程人員靈位。由於中橫公路工程艱鉅,時有傷亡,當時的台灣省公路局為了告慰英靈,於是在1958年,擇定公路對岸的湧泉水瀑上方築祠。

 

長春橋

砂卡礑橋

18:34 上淳活海鮮餐廳(宜蘭縣蘇澳鎮蘇花路五段106號)晚餐

     

首頁

 

附錄 : 

「麗娜輪」路線圖

砂卡噹步道路線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62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