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鶡旦不鳴‧虎始交‧荔挺生 - (2008.12.07大雪 鼻頭角步道‧舊草嶺隧道‧三貂角燈塔 閒步)
2013/11/10 16:18:48瀏覽729|回應0|推薦0
大雪
廿四節氣之大雪 若淵書
 
大雪 國曆十二月七日或八日
 
大雪在12月6~8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55°,北方地區會受冷空氣影響,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
 
大雪物候
 
第一候  鶡旦不鳴:《禽經》曰:,毅鳥也,似而大,有毛角,鬥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漢書》音久亦然。《埤雅》雲:「黃黑色,故名為褐。」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號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謂不鳴耶?《丹鉛余錄》作「」,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注作渴旦。
 
第二候  虎始交,猛獸,故《本草》曰能辟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
 
第三候  荔挺生,《本草》謂之蠡,實即馬薤也,鄭康成、蔡邕、高誘皆雲馬薤,況《說文》雲,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與《本草》同。但陳澔注為香草,附和者即以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於三月也。
 

今天行程
陰陽海海濱看化石→鼻頭角漁港→稜谷步道
→鼻頭角燈塔→釣客小徑→龍洞灣公園
→福隆車站→舊草嶺隧道北口(福隆端)
→舊草嶺隧道南口(石城端)→三貂角燈塔
 
今天是廿四節氣的大雪
雖然有鋒面過境
但氣溫沒想像的冷
是個不錯的旅遊日子
 
東北角許多步道
海天遼闊
我都曾一一造訪過
 
今天登山隊最主要的行程是
封塵了20年
今年8月才重新開放
為自行車道的舊草嶺隧道
是條具有人文與歷史的
新觀光路線
 
我當然要去湊湊熱鬧.........

 

07:30 臺北車站西三門

08:51 水湳洞漁港東側海濱下車

08:56 海濱化石區

09:17 鼻頭角服務區下車

09:46 鼻頭角漁港

09:49 鼻頭角稜谷步道口

10:06 上稜線觀景台

10:48 鼻頭角燈塔

11:02 釣客小徑

11:46 龍洞灣公園

12:23 福隆車站買便當

12:52 福隆海水浴場

13:32 福隆車站集合出發

14:24 舊草嶺隧道北口(福隆端)

15:04 舊草嶺隧道南口(石城端)

15:39 石城聚落

15:48 石城觀景區

15:56 石城海濱

16:20 三貂角海濱下車

16:27 三貂角燈塔
 

遊覽車在陰陽海附近海濱
停下讓三位深居大陸安徽沒接觸過海
的大陸同胞看看什麼是茫茫大海
 

陰陽海附近海濱空照圖
 

陰陽海附近海濱遠望
今天的第一個行程
鼻頭角
 

陰陽海附近海濱的
釣客身影
 

陰陽海附近海濱看基隆山
 

陰陽海附近海濱有成片化石
 

海膽化石
 
海膽化石屬於「沙錢類」,喜歡生活在沙地上,身體扁平圓形,有如錢幣因而得名。一個完整的沙錢海膽,表面通常有5瓣如梅花般的花紋,每個瓣狀紋外側是梳齒狀,內有足孔,海膽由此伸出足管來呼吸。
 
海膽化石分布通常在台灣北部海岸邊的沉積岩岩層中才找的到,例如野柳、水湳洞、鼻頭角等地。海膽為棘皮動物中最晚演化的種類。因為海膽是由相互交鎖石灰質塊板組成,很容易形成化石,最早的海膽出現於奧陶紀晚期,被認為是後來具有特徵族群的祖先海膽。已被認定的種類有古生代124種,中生代3672種,新生代3250種,今日大約仍有900種生物生存於各地水域。
 

陰陽海海濱仰望無耳茶壺山
 

鼻頭角休息站
 

鼻頭角空照圖
 

鼻頭角休息站看驚濤拍岸
 
鼻頭角漁村早期為平埔族人居住的地方。由於位居鼻頭角背風處,後有谷地水源不缺,生活環境佳,所以住了很多人,稱為「大社」。

漢人前來移住大概在一八○○年嘉慶年以前。主要是漳洲人。居民主要是靠捕魚維生。長期以來對外交通主要以船隻往來,另外有山路通金瓜石、九份,再轉往瑞芳,為早期通往外地的陸路交通方式。民國六十八年政府開闢八斗子通往宜蘭的濱海公路,鼻頭角對外交通才更為便捷。
 

鼻頭角稜谷步道
上回到此是2005年的事了
 

鼻頭角稜谷步道看苦命嶺山區
 

鼻頭角稜谷步道觀景台
 
頭角有三條串聯的步道,包括:濱海線(釣客小徑)、燈塔線以及稜谷線,全長約3.5公里,全程步行時間約需2至3小時,是一條充滿知性的健行路線,遊客可藉由觀察鼻頭角特有的景觀,體認千百萬年來海水與巖石之間的消長,以各種差異侵蝕作用之下所造成的地形、地質。


鼻頭角燈臺所用地基石
 

鼻頭角稜谷步道
 

鼻頭角稜谷步道上極目
山海大觀
 

鼻頭角稜谷步道
 

鼻頭角稜谷步道
 

鼻頭角稜谷步道西望
 

鼻頭角燈塔步道
 

鼻頭角最壯麗的峭壁
 

鼻頭角燈塔
 


鼻頭角的山壁是所謂的
泥質砂岩
 
裸露在鼻頭角的山壁,主要是岩石組成。這些岩石有些是砂子形成的,稱做砂岩;有些是泥形成的,稱做頁岩、泥岩,或者泥質較多的泥質砂岩。泥形成的岩塊,早期在較靜水的環境逐漸堆積泥質,經壓實、膠結,也就逐漸形成岩塊。
 
在鼻頭角,經常是砂岩和頁岩相互堆疊。含泥質的頁岩受到雨水和風的侵蝕,較容易崩落風化,使它所在的邊坡不穩定,容易崩塌。也容易被大海侵蝕,形成凹壁。

因此許多海崖下部是頁岩或泥質砂岩的,每每被大海侵蝕內凹,海崖上部岩塊因下部的泥質砂岩或頁岩被掏洗掉,一時懸空,即崩落下來,這樣不斷的發生,海崖後退,海崖前面也就形成一個寬廣的平台。這個平台也就是海蝕平台。
 

鼻頭角的海蝕平台
遠處左邊是台灣最東邊的三貂角
右邊是龍洞岬
 
海岸接近海水處壁立的岩石受波浪侵蝕而成的陡崖(介於70至90度),稱之為海蝕崖。海崖是海岸,其形成的原因可能為下部受海水拍打侵蝕、上部受風化及雨水侵蝕或因斷層而造成的。
 
海崖下方靠近海水的地方,海浪日夜不停地淘刷,久而久之,海崖容易因為海水拍打或差異風化、侵蝕而形成海蝕凹壁,若是凹壁繼續發育,上方崖壁可能因為節理或負載過重因而無法支撐而崩落,於是海崖不斷後退,形成和海平面近乎同高度的平坦岩石,此即為海蝕平台。
 

從燈塔線步道下濱海線步道(釣客小徑)
 

望月坡(小階地)
 
崖上綠地稱做「小階地」,又稱為望月坡。望月坡的地形成因有許多說法,有的推測是重力作用造成的地層滑動所形成;有的認為土壤潛移結果,主要是水份潤滑作用。
 


海蝕崖
 
濱海線步道(釣客小徑)、是一條最能領略東北角地質、地形景觀之美的路線,從龍洞灣公園沿著海蝕平臺至鼻頭角正下方海濱為止,在海天亭與望月坡也有石階與木階可串聯至燈塔線步道。

在這條步道可觀察到豐富的海蝕崖、海階、豆腐巖、蕈狀巖、蜂窩巖、魚背巖以及地層向斜構造、交錯層等地質景觀。在海蝕平臺上伏地仔細尋找還可發現地質時代留下來的骨骼、牙齒、外殼...等遺跡以及數千萬年來海濱生物的足跡、鑽孔、覓食、排遺、逃敵而形成的生痕化石。
輕輕翻動的石塊底部或縫隙,還可發現玉黍螺、青螺、笠螺等螺類,以及石蓴、藤壺、牡蠣、蟹類、寄居蟹、海葵、海鞘等海濱生物的蹤跡。
 

蕈狀石
 
蕈狀石外觀似蘑菇,有一較細的石柱,上托一粗大的球狀岩石。它們的生成有如下的解釋:蕈狀石的頭部原來是相互連接的一個傾斜砂岩層。這一層的下方是膠結不良的軟砂岩層。這些岩層被節理(或泥裂)切割,由於風化、侵蝕沿著節理進行,因此漸漸形成一塊塊孤立著的岩瑰。長久的波浪侵蝕以及岩石風化,使岩塊愈來愈小。堅硬砂岩的抗蝕力較強,因此不如下方的砂岩容易受侵蝕,在差異侵蝕作用下,終於造成頭大頸細的蕈狀石。
 

鼻頭角集海蝕地形之大成
 

海蝕溝
 
海蝕溝為海蝕平台的節理,受到海浪的侵蝕即沙礫的磨蝕,形成一道細縫,而後在海水來回不斷磨擦侵蝕下,漸漸的擴大形成一條海溝,在高潮時海浪來回不斷沖刷,就變成一條海溝。
 

風化窗
 
風化窗和蜂窩石相似,外形呈扁平狀,而一片片的鋪攤在地表。表面滿是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坑洞,彷如地上開的一格格小窗戶,似乎正透露著地底下的秘密似的,也因此而得名。輪廓是呈現方形的,則稱為石格。其實,蜂窩石和觸化窗的形成原因是一樣的。
 
其生成的原因是堅硬不易被侵蝕的岩石中,含有許多貝類和海膽等生物的碎屑,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整個岩石,或是因穿孔貝甲殼動物吸附在上面,分泌酸性物質使岩石軟化。岩石長期受海水侵蝕、強風吹襲,生物碎屑或被酸化的岩石,因而崩解剝落,在表面上形成一個個的小洞。在差別風化之下,硬岩不易被侵蝕,而較軟的岩石則崩解作用不斷地進行,小洞也就愈來愈大,於是形成了風化窗。
 

有落差的海階地形
 

龍洞灣公園停車場集合
再驅車往福隆
 

 

 

首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941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