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9 17:34:20瀏覽579|回應0|推薦0 | |
秋水伊人 若淵書
今天替自己放假一天
到紅樹林看招潮蟹
順道到淡水參觀
淡水唯一的砲台
- 滬尾砲台
非假日的淡水
沒有人聲鼎沸
與雜遝的人潮
有的只是閒情與自在............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內的弧邊招潮蟹
弧邊招潮蟹
學名: Uca arcuata
弧邊招潮蟹,又叫「網紋招潮蟹」,因為在背甲上有深色的網狀花紋。背甲上有深色的網狀花紋,但體色多變;雄蟹的大螯腳掌節是紅色的。會築有煙囟的洞口;會用大螯做垂直式揮舞;棲息於潮溪岸邊的沙泥地或靜水的泥灘地。
等了許久招潮蟹才從洞內跑出來
雌性的招潮蟹
招潮蟹在動物分類學上被歸類沙蟹科、招潮蟹屬的螃蟹。招潮蟹的眼睛具有細長的柄,很像火柴棒,雄蟹具有雙螯,一大一小,大螯的外觀極像一把大剪刀,雌性的雙螯都細小,這是招潮蟹的特徵。 雄性招潮蟹在退潮後,在泥灘上會舞動大螯,常常高高舉著好像在向你招手,當牠面對潮水招手,彷彿洶湧而來的潮水就是牠所揮手招來的,自然諧趣,所以中國人稱為「招潮蟹」。而西洋人則為牠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呼喚的螃蟹」,另外牠揮動大螯的動作,像是拉小提琴的動作,所以也稱為「琴師蟹」或「提琴手蟹」。
嘉士洋行倉庫尚未開放參觀
只能從門外窺視
位於淡水鼻頭街廿二號之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是清朝末年開港後,來台設行貿易的五大洋行之一。目前僅存的港口貨棧與倉庫遺址,是以清水磚砌築與木構樑架共構,磚牆、石楣及暗拱的做法,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初建築特色。
嘉士洋行倉庫為英商殼牌(Shell)集團所有,在十九世紀初,經營油品貿易,在淡水臭油棧地區,所興建的油槽與庫房,早期由小型油輪停泊於淡水鼻頭街附近直接卸油,所以建有相關庫房四座與油槽兩座,然在日據時期,油槽遭到盟軍轟炸後未再修建回復,庫房也轉為油品儲存。然光復後其土地所有權,被認定為國有財產局所有,但地上物仍為其所有,因此近年在需求日低的條件下,日漸荒廢 。 經地方人士的努力,及台灣殼牌公司董事長田臨彬層層上報總公司去說服,終於獲得同意,將地上物捐給淡水文化基金會,而達成台灣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文化資產捐贈 。
淡水捷運站
淡水海邊的小白鷺
台北縣忠烈祠
台北縣忠烈祠是由19 37年日本人的「淡水神社」所改建,「松濤橋」則在其下方近海處。由於初建時規劃得當,其地又近海口,後側有舊砲台 (北門鎖鑰)和台灣高爾夫球場名勝,因此「松林夾道,枝柯蔽日;盛夏履止,暑氣所消。海風輕拂,日夜松濤不絕」。
滬尾砲台大門被裝上了不協調的木門
在中法戰爭中,淡水也是雙方激戰的地區,清軍的砲台在法軍猛攻下幾乎全被摧毀,目前僅存戰後劉銘傳所建的油車口砲台乙座,就是被列為二級古蹟的滬尾砲台 。光緒12年(1886),劉銘傳聘請德籍工程師營造新式砲台兩座,以鐵水泥為建材,配以阿姆斯特朗後膛鋼砲。這兩座砲台正門上方的門額為光緒12年劉銘傳親筆所題,一為「北門鎖鑰」,一為「保固東瀛」,足見其受重視的程度。
北門鎖鑰 合肥 劉銘傳題
「保固東瀛」砲台不知在何時被夷平了。目前的滬尾砲台僅僅指「北門鎖鑰」而已。這座砲台位於紅毛城以西半公里處的油車口,佔地1.5公頃,原為回字形碉堡式建物,外圍牆垣高三丈餘,牆內甬道相通,被分隔為數間彈藥室與營房,中間有三間磚房。砲台主砲為12英吋英製阿姆斯特朗砲一尊,位在砲台東北角牆上。主射方向在「望高樓」一帶(今淡水港燈塔附近),射程包含港子平、沙崙、中崙一帶。
滬尾砲台 於日據時期曾被當作日本砲兵的練習場地,光復後由國軍接收,一度被列為禁區,民國74年起開放供民眾參觀,民國80年開始部分整修工程,如今已完工。由於內圍房舍傾頹,故砲台外貌已變為口字形碉堡,其右側房舍被規畫為展示室,陳列基隆、淡水等地清代砲台的老照片,另外還有中法戰爭時淡水地區兩軍對陣的立體模型。牆垣上砲座部分,當年的大砲已被拆下熔解了,僅留下圓形如石磨般的砲座。
今人尤清的堅守臺灣竟然題刻於二級古蹟的內營門上
真是太荒唐了
砲台成口字形
砲台甬道
砲台的思古幽情吸引許多人來拍婚紗照
內圍的房舍已傾頹
碉堡裡頭已變成了展示室
砲台旁邊就是台灣高爾夫俱樂部
今天是母難日
在此飽經歷史滄桑的土地上
我要為我和我的台灣祖國祈福
我願我邦 萬世康強
我禱我母 千秋無恙
我願我土 清淨四方
日月盈昃 地久天長
我期我慧 與日俱揚
得大自在 入華胥鄉
我在淡水榕堤上吹海風、聽潮聲、看夕陽、過生日
請淡水街頭畫家為我畫的素描
有點像通緝要犯的畫像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