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7.03.18故宮至德園
2015/08/20 12:02:48瀏覽238|回應0|推薦0

斥資台幣四億元,歷時兩年半興建的「故宮晶華」,要在5月中旬試營運

圖書文獻大館「中華民國八十四年造」棕色琉璃磚

文獻足徵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乙亥嘉平
圖書文獻大樓落成紀盛  秦孝儀心波

“文獻足徵”的説法是源自於《論語》《八佾篇》,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故宮第一行政大樓前的「博愛大鼎」

「博愛大鼎」,院內文物統一編號登錄為「中日銅一號」,它可以算是故宮唯一一件置於戶外的文物。此鼎鑄造於南京,1938年底被日軍運往日本,二戰結束後於1951年才從日本運至台灣歸還政府。為什麼文物會置於戶外,而非珍藏於館內,這跟它的製作緣由有關係。

1937年12月,日本軍隊佔領南京,其後用金陵兵工廠所存原料鑄造此鼎,作為佔領中華民國首都的紀念物。隔年運往日本,先在大阪兵工廠改造,之後再運往東京,敬獻於靖國神社,紀念攻陷南京一週年與安慰日軍亡靈。

「博愛大鼎」的造型,結合日本與中國的元素,三足兩立耳的圓腹鼎,是圓頂的標準器型。圓腹的上方為雲紋,下方為波浪紋,中間則是環繞一圈的櫻花紋。圓鼎腹部的正面與背面有方框,各有一段銘文,皆是用日文書寫,正面為記載鼎的來歷與施作緣由,背面為明治天皇所做的和歌。

1951年運到台灣後,管理處先用鐵片遮住日文銘文,在1965年時配合台北故宮開幕進行改造,將正面的記載用國父手書的「博愛」陽刻銘文銅板給蓋掉,背面的和歌用國父訓詞 (今國歌)陰刻銘文銅板給蓋掉,櫻花紋用梅花紋改遮掉。

由於「博愛大鼎」的身份特殊,從故宮在台北復院之後,就一直擺放在戶外,一開始是在正館之前 (今亞醜方鼎的位置),之後才搬到第一行政大樓前。

 

國父訓詞 (今中華民國國歌)

周濂溪先生畫像

(放大版)

至德園記

故宮遷建台北,初固險阻艱難,然巳(同已)宮室觕(同粗)備,馴且踵事增華,名寶上珍光華四被。其後復經始至善園,十年風煙,卉木叢茂,遊觀之美,於是苟完。顧仍以為入榮出枯,未即盡善,乃又其右隙,崇阜以為臺,引池以為沼,曲檻以為橋。測景知時,憑欄待月,池荷開落,錦鱗游泳。至此遂與至善園有迴環映帶之美,因又顏之曰至德園。願來觀者息焉游焉,勿剪勿伐,庶我華夏歷史文物於此,經之營之,益光益盛,斯不其可謂至德也歟! 

                               衡山秦孝儀心波記石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乙亥嘉平之朔台北外雙溪」

 


  

首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2829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