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9 11:35:42瀏覽344|回應0|推薦0 | |
09:12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07:30 台北車站 09:12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11:09 雪霧隧道口 12:03 羅浮橋 12:10 復興橋 12:43 桃園市復興區詩朗道路「七號公路義式咖啡館」 12:45 真耶穌教會復興教會 12:55 「秋山清泉觀音洞」路口 13:18 清泉宮觀音洞午餐 14:36 經蝙蝠洞路口 15:10 基國派教堂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是全台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的紀念公園,由大溪鎮公所於1997年設立。早期全台各處皆有許多蔣公銅像,解嚴後,許多銅像大多被閒置或移除。公園成立後即於2000年2月29日舉行園區銅像移置典禮,首座銅像是當時未改制的高雄縣捐贈。至今由其他地區以捐贈的方式,將閒置的銅像陸續搬移至此,已設置近兩百座的紀念銅像,全身、半身、騎馬等各式呈現方式應有盡有,以步道方式串聯銅像的擺放位置,輔以小橋流水庭園造景,形成特殊的裝置藝術主題公園。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誌
慈湖橋
11:09 台七線31公里雪霧隧道口,左側產業道路通往「雪露鬧部落」
雪霧鬧舊稱色霧鬧(Sbunaw),原是泰雅族語,意思就是多霧的地方(又有二說 bunao 意即樹果,Si為有的意思,以往是猴子所喜歡的一種食物,故以期為名;又有說 Sibunao 是指落花生)。雪霧鬧位於桃園復興的北橫貫公路上大漢溪的東岸,是復興鄉高義村的原住民部落之一,居民以種植水蜜桃、甜柿及柑橘維生。
12:03 羅浮橋
復興橋前身為拉號(泰雅族語就是橫跨的意思)吊橋,早期為一座簡單的拉號鐵線橋,只能行人和腳踏車通行,於民國52年北橫拓寬工程新建,民國55年竣工完成通車,但是一樣只能單向通車,常常造成交通阻塞,後續就在旁邊新建一座羅浮橋,此橋就此功成身退,已經轉化為觀光吊橋。
羅浮橋,位於臺7線(北部橫貫公路)22公里處,跨越大漢溪石門水庫上游。其政區轄屬桃園市復興區羅浮里。 羅浮里早期僅有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完工的復興橋可供通行,因地處北橫公路通往石門水庫風景區、角板山、拉拉山、巴陵、棲蘭、明池等旅遊景點之交通要道,尤其假日交通更是壅塞。為了紓解復興橋繁忙的交通流量,因此在復興橋東南上方,新建半圓形的紅色拱橋「羅浮橋」。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的資料記載,羅浮橋的通車時間有1992年1月、1994年7月兩種版本。羅浮橋完工通車後,為當時東南亞跨徑最大的螺栓式上承鋼拱橋樑,與復興橋及巴陵大橋同為北橫三大名橋。此地因北橫公路竣工時,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至此,見景色與廣東羅浮山相彷,音亦相近,遂以「羅浮」為名。
12:10 復興橋
羅浮橋
12:45 真耶穌教會復興教會
12:55 「秋山清泉觀音洞」路口
13:18 清泉宮觀音洞午餐
秋山清泉岩觀音洞位在桃園復興鄉的北橫公路上,環境清幽景色宜人,加上觀音洞位在此處,更增添清新的幽谷氣息。進到清泉岩映入眼簾的是供奉福德正神的福泉宮,一旁還有唐三藏、孫悟空與沙悟淨西天取經的生動雕像,小石橋旁的水池中也有靈山十二生肖栩栩如生的雕像。 觀音洞內主祀神祇為觀世音菩薩,其他殿宇則有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地藏王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及元辰星君。
路經蝙蝠洞入口
15:10基國派教堂
建於民國52年,做為啟蒙與教化泰雅原住民的起點,「基國派老教堂」是一個相當有特色的建築,教堂座落於讀法阿(Tuba)部落內,是當時的部落長老發動族人自動自發所興建。
原本教堂屋頂採竹材興建,但因當時的防腐技術不足,五、六年後教堂就失修損壞,爾後在美國傳教士孫雅各牧師的建議之下,改採用蝙蝠洞一帶的溪河岸石興建,造就成今日堅固又有特色的樣貌。
設計師以「通往天堂之鑰」的理念設計,「基國派老教堂」的圓形拱門入口乍看就像是鑰匙孔一樣,而上頭的十字架則由黃榮泉牧師選擇鋼筋混泥土材質打造,線條造型細膩,屹立頂端五十年。
老教堂曾因年久失修沒了屋頂,淹沒在荒煙蔓草中,但透過當地文化局的修復,「基國派老教堂」重新加上了屋頂,且入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獨特的造型與週邊的自然環境,相當適合旅客拜訪。
附錄 : 健行路線圖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