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方塊是匈牙利建築學教授和雕塑家厄爾諾·魯比克於1974年發明的益智玩具。一開始他只是突發奇想地問學生,如何設計一個3×3×3的方塊,讓人可以轉動,又不會散開來?結果真的有學生做出來了。
記得小學六年級時第一次有同學帶魔術方塊到學校來,當時這魔術方塊可是引起全校轟動啊!原因無他,只因全校就這一個魔術方塊。因為太搶手了,以至於當時只有機會摸到過一次。1980年代最為風靡魔術方塊時,因為當時並沒有全面性的解答公式出現,以致於我的解答一直停在完成一面的程度。後來雖然公式出現了,但卻再也沒有熱情去完成六面啦!這情形一直到最近終於有了改變,班上有同學能夠將魔術方塊的六面完成,看到同學努力轉動方塊學習的模樣,終於把我年輕時的學習熱情重新點燃。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我於是參考了網路上公佈的一些基本公式,依樣畫葫蘆練習了一陣子後,終於我也能將魔術方塊的六面完成啦!哈哈…
回顧整個學習過程中,當魔術方塊完成度愈接近六面時,公式也相對應的增加、而公式長度也變的更長。看著目標似乎就在眼前,但公式的記憶卻變成一道障礙。有鑒於這個學習困難的存在,我努力的將一些基本公式轉換成有意義的諧音來記憶,雖然意境不見得很好,但總算能幫助我將公式有意義的記了下來!底下我會將這些小技巧寫在下面,希望對初學解魔術方塊的人有所幫助。
文章中的解法大部分取材於下面這兩個網站,裡面內容豐富,不但有FLASH動畫,也有影片可供觀賞,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前往進修。網址如下:
http://www.davidguo.idv.tw/Cube/
http://ten10.myweb.hinet.net/
為了方便起見,必需要先記憶幾種轉法。雖然正式的解法是以英文字母來代替,但對於初學者,以數字記憶會覺得親切許多。
令初學者訝異的是,我們一開始要完成的是一面一層,第一層拼好後,要讓邊邊的顏色也要一致,像這個樣子:完全沒碰過魔術方塊的話,這部份要先花最多時間。
接著要來完成第二層:把轉好的第一層上下巔倒,使它變成下面第一個圖這樣:也就是四面的中心顏色都對齊你剛剛轉好的第一面的邊,一定可以,不然就是你轉錯了。
這兩個公式是一樣的,差別只是在移動方向不同而已。公式則是把5421跟2356順序交換即可。唯一要注意的是正面的位置不要弄錯了。這公式的諧音怎麼記憶呢?現在大學都會當人,只要2/3的學分沒過就退學,1/2的學分沒過則還可以補修。因此5421-2356的諧音記憶就是,我是21(5421),23嘸啦(2356)。
接下來我們要要將頂層(黃色)完成,這部份的公式是123564。這個公式的記法很簡單,就是把「123456」中央的4拿到最後面就是了。使用這個公式,頂層的黃色圖案會在下面四個圖案間變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