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體內膽紅素過高而引起的一組疾病
2011/09/12 15:34:00瀏覽190|回應0|推薦1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體內膽紅素過高而引起的一組疾病,嚴重時可導致新生兒神經系統受損引發膽紅素腦病,影響新生兒智力發育,是嚴重威脅新生兒健康的“隱形殺手”。正常情況下,隨著寶寶的長大,黃疸會慢慢消退,一般一兩個月就會恢復正常,但有的寶寶黃疸持續不退,那為什麼新生兒黃疸不消退呢?下面我們來一起探討下家居裝飾

近年來由於國內對母乳性黃疸認識提高,加上大力提倡母乳喂養、開展母嬰同室,純母乳喂養率明顯上升,母乳性黃疸的檢出率明顯增加。有臨床統計發現,這類黃疸甚至可占到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潛行狙擊

新生兒黃疸與母乳喂養有關

醫生給寶寶抽血檢查,發現他的血清膽紅素達到205μmol/L,比半個多月前出院時升高了,但肝脾仍很正常,於是囑媽媽每天讓寶寶曬曬太陽,無需做進一步治療,更無需斷奶或過早進行混合餵養,耐心等其症狀自然消退。媽媽將信將疑。

對此,孕嬰專家說:“由於新生兒膽紅素產生相對較多,而初生時肝臟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不足成人的10%,因此極易出現黃疸奧迪汽車。”

專家指出,近年來國內由於對母乳性黃疸認識提高,加以大力提倡母乳喂養,開展母嬰同室,純母乳喂養率明顯上升,隨之母乳喂養性黃疸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有臨床統計發現,母乳性黃疸可占到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不過,導致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原因至今尚無明確結論。但以下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

其一是與母乳中的某些未識別因子有關:有學者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某些未被識別的因子,這種因子通過母乳喂養進入新生兒體內後,可增加其腸道對膽紅素的重新吸收,使其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升高,從而出現黃疸。

其二是與新生兒的腸肝循環特點有關:新生兒剛出生不久,腸道內正常的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及時將進入腸道中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和糞膽原排泄出去,這些未轉化的膽紅素可被腸壁重新吸收,並經肝門靜脈送達肝臟,進一步加重肝的負擔,造成黃疸IPA國際攝影獎一段撞出來的愛情 留下最美的記憶 鑰匙解讀你的職業狀況 北京法源寺 麗的風景 聞到了童年的香味 腦海浮現出的事情 人生何必如初見 櫻季卻快過去了 那份相思的沉重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angfei&aid=563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