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1 16:14:55瀏覽1454|回應0|推薦1 | |
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cm/zhangbutao/drug/d12.htm 【出處】 《傷寒論‧太陽病上篇》第26條:「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 第27條:「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 【組成】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斛碎綿裹。 概說 麻杏甘石湯出自《傷寒論‧太陽病上篇》第26條,原條文:「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第27條,原條文:「下後不可更行桂技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 清朝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就有可商議之處,因為麻杏甘石湯作用在上焦,卻出現在〈下焦篇〉。麻杏甘石湯是由麻黃湯去桂枝改石膏而成。換言之,只變換一味藥,就由辛溫解表改為辛涼解表。
主治病症 1.氣喘 從《傷寒論‧太陽病上篇》第26、27條「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下後......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會讓人起疑,為何無大熱,還要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但臨床上取其「汗出而喘」,對熱鬱傷肺的熱極喘症肯定是有療效。 一般「熱鬱肺葉」的病患,體溫未必會上升到40℃,但會增加心臟負擔,心跳也會增加,而造成呼吸喘促。臨床上的哮與喘是不同的,哮是以聲音為主,聲音如小貓「咻咻」叫;喘是呼吸急促。我們要談的是因「熱極、熱鬱肺葉」造成心臟負擔、心跳加速的氣喘,臨床症狀是嘴唇紅絳,除了用麻杏甘石湯外,宋朝錢仲陽所著《小兒藥證直訣》中的「瀉白散」也很實用。瀉白散以桑白皮、竹葉、地骨皮、甘草組成。桑白皮等於麻杏甘石湯的石膏,因此病人有熱鬱肺葉症狀,如不敢用傷寒的麻杏甘石湯,可用瀉白散取代。 不過無論麻杏甘石湯或瀉白散,功能主治都未提到「熱鬱肺葉,唇紅絳」,脾屬土,肺屬金,脾土能生肺金,所以《內經》治則的「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瀉白散就有這種作用。 明朝的龔廷賢先生,後人稱醫中狀元,也就是范仲淹所說「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雖仕途無豐功偉業,醫學卻有建樹與造詣。他著有《萬病回春》一書,是清朝吳謙先生《醫宗金鑑》未出版前,醫家最常用的臨床參考書籍,龔廷賢先生另有一本《壽世保元》,引用麻杏甘石湯加孩兒茶,變成「五虎湯」,台灣青草藥有一味「五虎下山」,單聞其名即可見其威力之猛。五虎湯是因為內有白虎湯的石膏、甘草,故取名五虎湯,主要作用在小兒暴喘,即現代醫學的「急性發作氣喘」,一遇到外感就發作的,效果很好。 但中醫治病要透過辨證論治,當年台大醫院謝貴雄先生借調到國科會生物處長,見小兒科病多不勝數,而憂心忡仲,因此向國科會申請三年計晝,並分三證型研究,腎虛型用六味地黃丸,脾虛型用參苓白朮散,脾腎兩虛用四君子湯加補骨脂、五味子。第二年研究生脈飲、冬蟲夏草,第三年專研「辨證論治」。前兩年成果豐碩,尤其第一年研究成果還在韓國東洋醫學會提報,深受囑目。 我提起這幾段,是強調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如實證熱證可用麻杏甘石湯,寒證就應用小青龍湯,可從痰辨寒熱,如痰濃稠為熱證實證,清稀有泡沫就是寒虛證。但因為很多同道沒掌握辨證要領,導致國內成千上萬孩童氣喘疾病無法冶癒。而現代醫學對氣喘幾乎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不但無法徹底改善,也衍生一些後遺症。 對熱證氣喘,我們用麻杏甘石湯加桑白皮、浙貝母、柏子仁、紫菀等止咳化痰降氣平喘,效果很好。不過我們用藥同時也會告誡患者,不可吃冰品,因為肺氣虛弱,呼吸的氣管功能低下,一旦食用冰品,在物理熱脹冷縮原理下,食道、氣管馬上收縮,造成痙攣而狹窄,氣體交換不足,氣喘馬上發作。這就是為什麼一到冬天氣喘病患多的原因,因此即使熱證的氣喘也不可飲用冰品。 我們以2000年電腦統計資料為例,氣喘看診人數排名第六,高達3,203人次,難怪媒體報導台北市有數十萬孩童罹患氣喘。 有一位張姓小嬰兒,出生三十五天,高燒不退,又伴氣喘,住某大醫院二十二天,經人介紹,希望我出診。我看後以麻杏甘石湯加冬瓜子、魚腥草,竟然很快退燒,氣喘也改善了。 另一病案是2005年元月有某船運公司船長在英國外感發病,高燒不退,送回國內某大醫院,已發病危通知。當時症狀是心臟衰竭、肺浸潤、肝膿瘍、敗血症等複雜症狀,該醫院一籌莫展,經人推介請一名醫周佐宇老前輩。周老告訴患者家屬,這病只有張某某能治。 元月十八日周老帶著一位曾來上課的學員描述症狀後,我根據其症狀加以辨證,對心臟衰竭予生脈飲,肺浸潤又缺氧予麻杏甘石湯加葦根、桑白皮、桔梗。每隔三至五天觀察變化調整用藥,短短三週,從醫院認為過不了春節的二月五日出院,所有肺浸潤、心衰竭、敗血症都改善,連肝膿瘍七公分也縮為二公分,病家很驚奇,因為之前我也用茵陳、浙貝、花粉等利水軟堅散結。二月十五日親自來診,他太太問我,能否再上船?我囑咐休養半年,再做定奪,聽說現在已回船上服職。 2.皮膚疾病 肺主皮毛,如果體內的熱因為肺氣虛而不能透過皮膚散熱,就會出現頭皮屑、結痂等現象。對這種因肺虛不能散熱引起的皮膚病,除用麻杏甘石湯內服外,還可外洗。如外洗,可先用洗髮液將頭皮洗淨,再用麻杏甘石飲片或科學中藥浸泡。在內服時,我會加桔梗以載藥上行。《內經‧至真要大論》云:「諸痛瘡痒,皆屬於心火。」故搭配入心的連翹、瀉無根游火的玄參,以補水治火,再加桑白皮宣肺,對頭皮屑、癢可緩解。 至於脂漏性皮膚病、乾癬、異位性皮膚病,也可運用。我曾看過出生七天即患皮膚病的患者,我治療的邏輯是幼兒罹病應屬先天不足所以首選六味地黃丸,加上補後天之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七味白朮散等健脾方藥搭配麻杏甘石湯,或用六味地黃丸加玉女煎,因為玉女煎是白虎湯的變方,而白虎湯內就有石膏、甘草,故六味地黃丸補先天之不足,麻杏甘石或玉女煎治後天之疾,效果良好。 曾有一位史姓患者,罹患皮膚病四十餘年,服藥後改善很多。 造成皮慮病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環境污染、空氣、水質、食物、飲料、蔬果殘留農藥等,因此大家應注意保養。皮膚病在我們2000年電腦統計資料有2,838人次,排名第七。其中皮膚癢的有899人次。 3.過敏性鼻炎 肺開竅於鼻,所以治療因熱燥引起的鼻病,我會用麻杏甘石湯。台灣因處亞熱帶,又是海島型氣候,濕熱明顯。尤其台北盆地散熱差,高樓又多,汽車燃料排放廢氣,加上生活飲食不當,形寒冷飲則傷肺,包含其相關的系統。鼻病人數也很多,以2000年電腦統計資料,看診達7,693人次,居第二。 治療鼻病也要透過辨證論治,尤其病灶初起還未傳變就要及時治療,因傳變後果很難掌握。就如熱性病,一有外感伴高熱(燒),就演變為大腦病變,進而成為危急重症。故有人皮膚病長達四十年,七十歲才來治好。所以任何過敏性鼻病、慢性鼻炎,通常我也會用藥同時囑附患者注意飲食,尤其不要冷飲。 在辨症上,如果鼻腔涕濁味腥質黏稠,又有刺痛感,有微血管破裂現象,則為標準的實證熱證,選用寒涼藥,即麻杏甘石湯、越婢加朮湯加桑白皮、魚腥草、桔梗等藥。如果早上起床,噴嚏連連,直到停止,次數多到不能計算,自己形容鼻涕像水龍頭關不緊。尤其遇到天冷,擤鼻涕把鼻頭擤到紅腫,這就是寒證。此時不宜用麻杏甘石湯,應選用溫熱性的苓桂朮甘湯、葛根湯、小青龍湯等治療,甚至可用溫寒利水的真武湯。 我常在很多演講場合介紹按摩兩個穴道,一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因為手陽明大腸經最後走到鼻兩旁的迎香穴,再配合按壓迎香穴。早年一位黨國元老陳果夫先生在他傳記裡曾敘述患有肺結核病史,中西醫未治好。對於鼻子過敏按迎香、合谷穴,可治療這種頑固性病變。 我也常呼籲校園學生應學會一些急救穴,對健康保養有助益。其實《醫方集解》的最後末篇〈勿藥言詮〉,內容珍貴,但因不列考試範圍,幾乎無人研讀,我第一次介紹這篇文章,竟是一位老外所提,希望我針對此篇文章詳加解說。「勿藥」就是不必用藥,而用擊掌、嗑牙等動作,就能養生。 4.遺尿與尿閉 會產生遺尿的患者,就臨床觀察統計,都好發於腦血管、腦室病變,含腦中風受傷及老化的人。因為大小便都聽命於大腦意識中樞指揮,所以人到老年機能退化,幾乎回到嬰兒期。根據中醫理論,肺屬金,金能生水,所以小便問題與肺有關。肺又與大腸相表裡,肺為五臟之「華蓋」,是人體最上面的內臟器官,有如皇帝頭上的傘,保護皇帝(心為君主之官)。肺主清肅,濁陰不降,是指大小便也不降。 仲景先生處方都具備雙向作用,以腎氣丸為例,《金匱要略‧虛勞篇》指出,因虛勞引發腰痛,虛勞致小便不利,不利則腹脹,腹脹則向後擠壓,就出現腰痛症。另在〈消渴篇〉提到「男子平人,飲水一斗,小便一斗」,前面的小便不利用腎氣丸氣化,小便一斗也用腎氣丸收斂。〈痰飲篇〉提到:「若呼之氣短、心肺之陽有礙,用苓桂朮甘湯以通其陽,陽氣通,則膀胱之竅利矣!」吸之氣短是肝、腎之陰有礙,用腎氣丸以通其陰。陰氣通,則小便之關開矣!故曰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第四則出現在〈婦人雜病篇〉第19條:「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溺。......此名轉胞......但利小便則癒,宜腎氣丸主之。」婦女妊娠,影響膀胱括約肌,造成小便不利,用腎氣丸氣化輸尿管膨脹後就能利小便。 治水腫痰飲有所謂「開鬼門、潔淨府」,有提壺揭蓋法,或俗稱開瓶蓋法。茶壺倒水有氣孔出,水量就可正常流出。我們用麻杏甘石湯治尿閉、遺尿,就引用仲景先生的雙向作用特前面色,這也是中醫所謂「異病同治」。 尿閉在現代醫學使用導尿法,將管子插入尿道引出。老祖宗也用蘆葦根從鼻腔灌食,蔥管插入尿道導尿。但這些都只是權宜之計,還不如用麻杏甘石湯的提壺揭蓋、宣發肺氣而利小便的方法。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