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初探法源寺
2006/02/12 18:55:18瀏覽512|回應0|推薦5

原本要去大覺寺,沒想到聽說光是車程就要兩小時以上,於是改道法源寺,法源寺就在二環內,屬於市區,因為近,就搭出租車囉。誰知師傅竟然不曉得,看地圖知道法源寺與牛街禮拜寺近在咫尺,所以讓師傅直奔牛街吧。沒錯,就是康熙大帝一劇中提過回民聚集禱告慶祝回曆新年的清真寺。 

我們由廣渠門大街直行、過兩廣大街到廣安門大街(知道為何會有兩廣大街了吧),從崇文區到了宣武區,這兒是老城區了,不過最近在進行城區改造,處處可見工地、高聳的人字臂和已近完工的空大樓,難以想見這而原是北京皇城老百姓過日子的地方,只有從地名依稀想見過往的熙熙嚷嚷,菜市口、珠市口、騾馬市、白紙坊,腦裡不覺浮現出市集裡逛街的人兒相攜晃晃悠悠的畫面,彷彿一部講述革命故事的電影開頭。

最後還是問了三個人才找到法源寺,在一條極不起眼的胡同內,門前冷落,只見一位老婆婆賣香燭,看來也沒啥生意,來這兒的人多半不是上香拜佛來的,原來這裡還是中國佛教學會所在地,所以平日即有佛學講座、假日還會有大師來說佛法經書,這些通告都是用一種最最普通的紅紙裁成,帶著毛毛的紙邊,然後是一筆漂亮的楷書寫就,貼在門上,古意十分地讓人歡喜。

知道法源寺是因為李敖的那本小說,一直記得書中描寫康有為初到京城在新年探訪法源寺讀碑的情節。來到這兒,發現果真石碑好多,記載了古寺的歷史滄桑,我們沿著一個一個碑讀下去,這些碑比人還高,都是一整塊石頭鑿刻而成,駝著石碑的石龜大多已被破壞了,只發現一個完整的烏龜仍然昂首承載著屬於王朝開疆擴土的沉重。

法源寺原名憫忠寺是唐太宗為紀念遠征高麗犧牲的將士而建,這些流落異鄉的將士骸骨就這樣被留置在幽州(北京古稱)望長安思歸鄉,是北京是現存最古老的寺廟了。

碑文大多記載著這些無名將士當年之役,殘缺不全的文字,細看之下才知道元明清三代都有重修獲擴建此寺立碑為記,所以才有這麼多石碑,其中還有乾隆御筆的碑文。一些遊客就在石碑前看著那些幾百年前的文字默思良久,猜想應該是寫書法練字的人,碑上多是勁秀清逸的行書,行雲流水真是好看,叫人不由得想舉起手在空中臨摹那筆法之氣勢,又想到自己已經到了沒電腦不能寫東西的地步,真是愧對祖先傳下的美麗文字。

對於宗教,我和共產黨一樣是無神論者,對寺裡供奉的菩薩沒什麼興趣研究,但就像到歐洲要看教堂建築,不能免俗地四處蹓達,這裡沒有過多的商業裝飾,故能保持著一份淳樸、置身事外、參透悲喜的單純愉悅。

或許還有遠遊僧人前來掛單,所以可以見到某種單身背包客孤身走天涯的漂泊感,從廊下掛著的晾曬衣物散發出來。靜靜的秋日午後,從一扇忘了關上的門窺見室內簡陋的陳設和一台中古型的電腦,猜想一定是位年輕的修行者在此發願,要將什麼經書數位化的見證。

別看法源寺的門面不大,後進卻極為深闊,如沒記錯應該有三進吧。沒有一般廟宇耀眼的金碧輝煌和香煙繚繞,寺裡的菩薩的卻個個寶像莊嚴,尤其是列立在大雄寶殿左右的十八羅漢像,或喜或怒或悲或嗔,個個生靈活現地展露了神祇也有人情的另一面;殿內地上擺滿了蒲團,一直擴展到殿外的露天院內,想是欲脫疾苦而來傾聽大師說法的信眾也一定不少。

石碑看過了,佛像瞻仰過了,本想在院內坐下來看看樹、曬曬太陽,秋日的陽光好舒服曬在身上,又是這樣一個恬靜的午後,奇怪的是寺裡並沒有念經的錄音帶聲響,遠遠卻傳來卡拉OK歌聲,那英的征服斷斷續續地淒楚,同行的朋友卻肚子餓了,附近是回民聚集之地,正好吃羊肉串去,偏她又不吃羊肉,於是招來出租車直奔三里屯而去。

不到一刻鐘,我們就回到了現世的北京國際都會,在高大的銀杏樹下享用法式蘑菇燴土豆、奶油麵包和卡布奇諾咖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ietone&aid=17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