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7 10:46:24瀏覽506|回應0|推薦3 | |
說到異鄉人在它鄉的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蓉城的”行”文化也讓我適應了好久。"人多","車多","噪音音多"為其三大特色。 剛到成都時,對成都交通與地理環境不甚熟悉,加上我是個路痴,拿著地圖用普通話問路,也聽不懂人家回的成都話是什麼,我只能似懂非懂點著頭答謝,最後還是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所幸蓉城的出租車(在台灣稱之為計程車)很便宜,起步價才五塊錢人民幣(2007年10月前的價格,現今已漲為六塊錢,高檔車則為七元),一趟車由住處到公司約七八塊錢,比台中市的公車還便宜,但是現在回想,成都市的公車何其方便,如果自己不是怕人生地不熟走丟,搭乘公車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交通費,更可以讓自己對這個城市的東南西北,大街小巷有快速的了解。至今,我已由一環路市中心的區城,"混"到了二環路外了,辦了一張公交卡,融入成都市民的生活。 人家說坐一趟公車,看見人生百態。在公車上我習慣和朋友說台語,因為我常就地表達當下的衝擊",不願旁人知道。(為此,曾經讓當地人以為我和朋友是韓國人)如:博愛坐上的年輕人常對上車的老人視而不見,對抱著小孩的婦女也不搭不理。起初站在一旁的我,總是旁觀盼望著這些人能發揮愛心讓坐,後來發現如果沒有上前勸誘,他們寧可望著車窗外,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後來,我會走到他們身邊,拍拍他們的肩膀,讓他們抬頭看一看那些真正需要座位的人。這些人才會尷尬的站起來讓坐,有羞恥心的人還會躲到一旁去。其實,在提高人民的素質與公德心方面,是大陸這幾年都在積極倡導,公車上禮讓座位的廣播帶也一直不停的播放,禁止喧嘩,丟垃圾,吐痰,插隊....等標誌隨處可見,但人民素質的提升還需要長時間的蘊釀。什麼時候可以在公共場合看到禁止吸煙或行人優先的標誌,我估計再等個十年二十年吧! 上海灘電影裡的人力三輪車,在成都市區也成了觀光的特色之一。很可惜這人力三輪車在2007年底已全被禁止在二環內活動了,只能在三環外的地方才看得到。談到三輪車的文化,和車夫"喊價"可是一門大學問。很多台灣人到大陸旅行前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被人耳提面命的提醒:買東西一定要殺價,不要被漫天開價的大陸人吭了,當個呆胞。"記得剛到蓉城的第二個週末,和朋友到市區裡逛,但等了半天還打不到D,攔了一輛三輪車,問了師傅到A地的價格,他說路程有點遠,開了八塊錢的價格,我和朋友當下就坎價(變成本能之一-永遠別相信大陸人所開的價格是最低價),一付識途老馬的樣子,回說:"師傅,那地方才沒那麼遠,六塊錢載不載?"。他拒絕了,直說沒八塊錢到不了,地方遠的很。我和朋友喊價失敗,說聲算了!負氣的離去。後來事實證明地方真的很遠,也對我們因為二塊錢差價而負氣不搭車的行為感到好笑,不就是區區兩元的人民幣嗎?當然,當下的決定也根本不在那兩塊錢上面,而是無法輕易的妥協!現在仍想念在街頭竄動的三輪車,坐在車上,看著著蓉城日趨繁華。 為了健康,環保和方便性的考量,上個星期終於買了一輛自行車,可以開始好好的暢遊蓉城,在入夏前這個美麗的季節。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