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05 20:29:33瀏覽768|回應0|推薦13 | |
情感因素在職場上的發酵與婚姻並無二致,對事情的不滿往往變質為對人的攻擊,甚至加上厭惡、譏諷、輕蔑的成份,所以引發的反應同樣是自我防衛、逃避責任及冷戰,或者因為自覺受到不公平待遇而發動消極的抵抗。正如企業顧問所說的,職場上最常見的毀滅性批評是「你把事情全都搞砸了」這類蓋棺論定以篇概全的評語,且說者常帶著嚴厲、譏刺或憤怒的口氣,既不讓對方有解釋的機會,也沒有任何建設性的建議,徒然讓聽者覺得憤怒而無力感。從EQ的角度上來看,批評者顯然完全不了解聽者的感受,以及對聽者今後的工作動力、衝勁與信心會產生如何重大的殺傷力。 曾有心理學家對管理者做過實際的調查,請他們回想是否對員工大發脾氣,盛怒之下做出人身攻擊。調查發現攻擊的結果與夫妻吵架很相似,被攻擊的員工多半會自我防衛,找藉口或是規避責任。另一種反應是冷戰,亦即盡量避免與該上司有任何接觸。如果我們以高特曼觀察吵架中夫妻的方式,細察這些員工的變化,必然會發現他們開始產生無辜受迫害或義憤填膺的念頭。若在測量他們的生理變化,很可能發現強化這些念頭的情感決堤現象,發出批評的上司也必然因員工的這些反應而更被激怒,惡性循環的結果可能導致員工辭職或被炒魷魚,等同於夫妻以離婚收場。 有人針對108位管理者與白領員工做過研究,發現職場衝突的主因是不當的批評,其嚴重性超過不信任、性格衝突、爭權奪利及薪資問題。還有人在勞倫斯工技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做過一項實驗,參加實驗者設計一種新型的洗髮精廣告,由另一個人加以評斷。研究人員故意請此人給予兩種批評,一種溫和而具體,另一種語帶威脅,且批評設計者個性上的缺陷,諸如「我看別試了,你好像什麼事都做不好」「也許你就是不具備這方面的才華,我看還是找別人試試看好了」。 可以想見,被攻擊者會憤怒、僵硬、充滿敵意,表明未來拒絕再與批評者合作任何計畫案。很多人甚至完全不想再與批評者接觸,這是冷戰的徵兆。而且被批評者士氣會遭受嚴重的打擊,不但不願再努力,自信心更是嚴重受損,顯見人身攻擊對士氣的打擊多麼可怕。 很多管理者都是樂於批評而吝於讚美,於是下屬會產生自己老是在犯錯的印象,更糟糕的是有些管理者根本沒有任何回饋。伊利諾大學心理學家拉森(J.R.Larson)指出:「員工問題通常並非突然發生,而是慢慢形成的。如果管理者在發現問題時沒有立即提出,便會在內心慢慢醞釀積壓,直到有一天爆發開來。事實上如果可以及時提出批評,員工可以據以改進,問題是管理者往往在問題嚴重惡化,積怒難消時才提出具破壞性的批評。由於累積了諸多不滿,常不自禁出語尖酸刻薄,甚至語帶威脅。結果引起反彈是必然的,被攻擊者會視為一種侮辱而怨憤難平。而管理者原意是要激勵員工,卻採用了最不智的激勵方式。」(取自EQ一書)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