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給他們 最好的 ---- -望子成龍,是為人父母的期望,然而各人處理之方法卻不盡相同........
2007/09/30 22:36:50瀏覽2230|回應0|推薦7

 

望子成龍,是為人父母的期望,然而各人處理之方法卻不盡相同,有人傾注財力,給子女最好的,為他們鋪下康莊大道;有人則注重身教言教,讓子女辨是非、明事理,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無論如何,為人父母的共同理念,都是要子女過得比自己好。 

 

 

台北 

 

何偉仁在台灣從事保險業,有三名稚齡子女,年齡分別是六歲、八歲、十三歲。他們除了正常的課堂學習外,每週才藝班和補習班都排得滿滿的,每月花在這些方面的費用,有時候加起來高達新台幣十二萬元。「我倒不是從『最好』來考量,而是視他們人生路上的需要性。以老大為例,他上過很多才藝班,例如捏陶、書法、素描、美術、心算、珠算、跆拳道、直排輪等,但三年級起陸續停掉,只保留英語、數學和打擊樂,主要的考慮因素是:第一,面對升學必須具備的能力;第二,有助孩子放鬆和陶冶性情。 

 

「台灣小孩有很多考試,英語和數學則是一個根基:數學可訓練人的腦力和反應;此外,現在是地球村的時代,必須培養第二外國語。至於打擊樂,可以強調團隊合作,有助結交一生的好友和培養音樂素養。當年我自己沒有機會學習樂器,如今堅持小孩必須學習,也是為了彌補遺憾。這是父母應該送給子女的禮物,可以跟隨他們一輩子。 

 

「我不會隨便買名牌的東西給孩子,除了日常生活的供應,孩子若有特別的要求,我會要他從自己每天五十元的零用錢中儲蓄,甚至寫借據給我,等他的撲滿存滿了,從中扣除歸還;目的就是希望教導他們有計畫地用錢。老大曾要求買一雙五千塊、後面有輪子可以滑著走的球鞋,吵了兩年我都沒答應。「我會接送孩子去才藝班,每晚他們睡覺前的一個半小時與他們相處,幫他們在功課簿上簽名,或督促他們洗澡。和孩子多相處,會給他們安定感,人格、心態的發展也健全些。「我認為身教比較重要。如果自己在客廳打麻將或玩樂,而要求孩子在房間裏乖乖做功課,那是不可能的。 

 

「我希望他們讀大學時申請助學貸款,要自食其力,才會長大;將來若要出國留學,我會提供適當的幫助。一旦他們長大,就該自己去體驗人生。我已準備了三十萬元讓三個孩子出國遊學,見見世面,也對學習外語有幫助。此外,每年我會帶他們參加公司的國外旅遊,老大迄今已去過七個國家。 

 

「我算過,培養一個孩子約需六百萬到八百萬元台幣。三個孩子出世後,我就幫他們買了很高額的還本型保險,以二十年為期,每年每個孩子繳交二十萬元。我們養育小孩並不求回報,只希望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將來能夠自力更生,不會對社會造成負擔。」

 

 

 

香港 

 

女士三十七歲,海外大學畢業,有三名年齡由一歲半至六歲的子女。她當會計師,丈夫是大學教授。四年前,當她懷著老二時就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孩子。她認為培育孩子,幼兒階段最重要。「我覺得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重要是時間,或許應該說:時間、教育與物質都同樣重要,只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重點。孩子年幼時,時間相對重要,然後是教育;若這兩方面都照顧得宜,或許他們將來對物質會有比較正確的態度。」 

 

在教育子女方面,女士並不刻意追求名校,反而更看重「德、智、體、群」四育。「坦白說,我對孩子真的沒有什麼期望,只要他們不學壞、學業上中規中矩、大專畢業就行了。對於成就,我沒有既定的答案。以我自己為例吧,讀了這麼多年的書,結果還是放棄工作當一名家庭主婦,在現代人眼中可說是沒什麼成就,但我認為,親自照顧孩子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女傭可以取代的。當然,那時候放棄工作,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課外活動方面,我們也是以『玩樂』為主。大兒子曾學習過繪畫、棋藝、游泳、籃球、黏土、溜冰、普通話等。學棋藝是希望他對『贏輸』不要看得太重,有時棋局的輸贏,不一定在我們掌握之中,而且在外面跟小朋友下棋,沒有人會刻意讓他,這樣比較好。學習籃球是希望他培養團隊精神;本來曾想讓他學習攀岩,但教練認為個人活動不宜太多,不如加添一些團體活動。學游泳則是為了維持健康。我還希望他能多接觸不同的東西,儘管對未來的工作未必有幫助,但對於性格的發展卻有好處。 

 

「對於三名子女,我都一視同仁。由於孩子還小,大兒子暫時好像獲得較多的關注;有些課外活動大兒子上過了,覺得不好,便不再讓弟妹們上。反之,大兒子游泳本來學得好好的,但到了要考試時,他便不想再學;身為父母,當然希望他貫徹始終,而且也關乎他的健康呢。「我們會培養他們直至大學畢業,之後就讓他們自己努力吧。至於到海外求學,現在還言之過早。能進入海外名校就讀固然好,不然也無所謂。海外升學不代表就一定好;當然,若到時對本地教育制度失望,又作他論。如果最後決定送子女到海外就學,學費方面倒不必太擔心,因此也沒有特別的儲蓄計畫。 

 

「我們不期望老了後由子女供養,所以會為自己作退休的打算;養育他們是責任,不期望有什麼回報。」

 

 

 

上海 

 

張穎四十三歲、在上海教書。對女兒的教養問題,有清晰的方向和部署。她只有一個女兒,總想給女兒最好的栽培,除了學習上選取名校、名師外,她也著重身教,啟迪女兒懂得惜福。「女兒名字叫吟師,是我取的,名字裏就有職業取向,我自己當老師,有寒、暑假;我媽媽也是老師。雖然老師的待遇並不高,但如果女兒當了老師,寒暑假就可以陪陪媽媽。」 

 

張穎希望把女兒的起點建得高一點,決定讓她讀浦東的外國語學校。「選擇外國語學校是希望女兒學好外語。學好外語是一個趨勢,將來可以選擇的路就很寬。目前不少大學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有外語能力的機會相對應該較多。」張穎為女兒安排了不少課外活動,包括國際標準舞、國畫、長笛、鋼琴、游泳、英語口語等。「我們給她請的課外學老師,都是很好的,例如家庭教師是復旦大學的資優生,教學的效果非常好。讓她多參加課外活動,在團體中得到全面的培養,可以塑造小孩的性格。」 

 

父母對小孩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影響極大,日常一點一滴的熏陶和點撥,非常重要。張穎說:「女兒二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參加基督教的禮拜;牧師在講道中會說許多具有啟發性的故事,我都把這些記下來,將來打算傳給女兒,作為她最好的禮物,教她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物質上,女兒是吃不完、用不完、穿不完。她沒有固定的零用錢,但mp3mp4、電子詞典,什麼都不缺。小孩子什麼都想要,我則希望她只買有實用價值的東西,不要浪費。我也希望女兒有一顆安靜的心,不要浮躁。 

 

「我們在孩子身上必須用時、用情、用心。用上去了,一定有回報。我打算供養女兒到大學畢業,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行。我和她說了,以後收入的十分之一是要給媽媽的。「將來女兒結婚,需要買房子的時候,我肯定會支持她。女兒將來的生活需要多少,我們都已安排好了。我們希望她過得幸福,甚至比自己生活得還要好。」 

 

大部分父母都覺得養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論他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是否有期望或有特定的規畫,最終目標都是希望子女擁有充實、幸福的人生。因此,父母心甘情願地付出所有,勞心勞力;所謂的「兒女債」,其實就是「不問回報的奉獻」。        

轉載自2007/10 讀者文摘 雜誌 

---------  您的教育觀和他們一樣嗎? 歡迎大家討論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sonlu&aid=126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