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23 13:14:07瀏覽2007|回應1|推薦27 | |
引用文章 http://www.book853.com/wap.aspx?nid=577&p=9&cp=3&cid=0
http://book.bfnn.org/books/0383.htm
延伸閱讀:
兩個光明無分別的本體,就是所謂「光明母子相會」啊!母,是本覺光明;子,是始覺光明。母子相會,就是本覺合始覺,兩個光明合為一個。中陰身救度法就是這個原理。中陰,又稱中有。人死過之後,有三天半到四天的「悶絕」狀態,然後「中陰身」生起,如三歲童子,四十九天內七度生死,起現種種境象。所謂「悶絕」,就是大昏迷,昏迷時妄念不動,因為他的身體——地水火風四大分散了,眼耳鼻舌身諸根失去了攝取外境的功能。妄念不動,自性光明就要顯現。不過這種光明叫死光,死後發出的光,三到四天內兩度現起。這死光每次起現的時間不長,不過一頓飯的功夫,「倏——」就消滅了。死光也是自性光,若能在死光起現時「一把擒來」,及時體認它,立即就成道了。死光,就是母光;能覺察到它,就是子光。及時體認,就是母子相會,及時合上去就能頓證報身佛。這是「中陰救度」的第一階段——死位中有。若不能及時體認,就錯過了這個機會。然後中陰身生起,並顯現種種業相,生前做好事就現好相,做壞事就現惡相,美好的相、恐怖的相都要顯現。同時,前十四天每日都有佛菩薩放各色強光、現雙身相接引。此時若不懼強光、不生狂妄分別之心,及時地合上去,也能得生佛國淨土。在中陰身生起的第四日,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光佛放紅色強光,並且現出與白衣佛母面合交抱的雙身相,這時你若能不起分別、驚異、恐懼之心,毅然地合上去,就能立即得生西方極樂淨土。有佛菩薩接引前十四天,是「中陰救度」的第二階段——法性中有。緊接著是「中陰救度」的第三階段——輪迴中有,《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一書示之甚詳,我這裏就不多說了。
遣也好、成也好、立也好、取也好、捨也好,全都不往心裏去。 妄念、煩惱來了,既不跟它跑,也不理睬它,任它起滅,一凜覺就是了。如果功夫做到「沒有愛、惡之心」的程度,那你命終之後,就不再輪迴六道了。 不忘「見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捨」等心,這是最最重要的啊!我們不要忘記,這能看、能知、能說、能行的功能,就是本性的妙用,時時刻刻熟悉它。妄念與煩惱來了,不壓制它,不隨它跑,沒有任何遮遣、成立,沒有任何愛憎、取捨,一切都了不可得。
坦坦然然,平平常常,一種平懷,泯然自盡,任它風雲多變幻,我自無喜亦無憂。 心常空空地,氣常平平地,意常淡淡地。我們時時處處都要這樣做功夫,這個功夫不管哪一宗都是用得著的。
樂是快樂,明是光明,無念就是心空,「空樂明」的境界出現了。 內心空淨,無比輕安,這個身體好像沒有了,輕鬆得就像卸下一副重擔一樣。 歡欣愉悅,無比快樂,比那「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還要快樂百倍,這種快樂非任何世間快樂能夠比擬 (四禪八定,修到三禪就有此樂,修到四禪,此樂才會消融)。 心光發露,明亮透徹,就像一輪明月當頭朗照,醒時夢時都沐浴在光明之中。 這「空樂明」好不好?好倒也好,但你若住在上面,起心動念:「好啊!我得空淨,我有快樂,我放光明。」
那就壞了,那就會遮蓋住本元自面。什麼是本元自面?就是前面反覆強調的自性啊!若著在「空樂明」相上,就像在自性的外麵包上一層皮殼,那還能見到自性嗎?應該揭掉這層皮殼,不要住著這「空樂明」。 不是不允許你見到,而是不允許你著相啊! 自性非明非暗,你說它光明,不對;你說它黑暗,也不對。我們前面講過,功夫做到最後,如「臘月三十之月」,不見有光了。但這並不是黑暗,就像人在空氣中不見有空氣,魚在水中不見有水一樣, 「如入芝蘭之室,久聞不知其香」,不取不捨,渾化相忘了。 說不許,是不許你住相 住在相上,就是「成立」,就是「取」,這都是妄想執著。除掉這妄想執著,才能徹悟本來。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功夫做到後面也是這樣: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能覺和所覺空淨到極其圓滿的時候,能空和所空也消失了,連空也沒有了,這時才「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能空和所空有生有滅,能樂和所樂,能明和所明同樣有生有滅。這些有生有滅的東西都統統消匿,那不生不滅的「寂滅」大涅槃就朗然現前了。寂者,寂而常照,照則起用萬機;滅者,照而常寂,寂者,如如不動。 如如不動曰「如」,起應萬機曰「來」, 「如來」的境界豈是泛泛的「空樂明」可比的?這才是真正的成佛。 應該揭掉「空樂明」這層皮殼,自性之相才能赤裸裸地呈現出來。 「是為智慧由內明朗」,這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智慧之光,這是真光明,能朗照十方,無所障礙。
禪宗修持也是這樣,如僧問曹山:「朗月當頭時如何?」就像一輪明月當頭朗照,心頭充滿光明,您看我的功夫可以了吧,這種情況怎麼樣啊?
曹山禪師說:「猶是階下漢。」功夫到這裏,還在臺階之下面,沒有升堂入室,還差得遠呢! 僧云:「請師接上階。」請師父您發發慈悲,接引我走上臺階,得以升堂入室。 曹山云:「月落時相見」,待月亮落之後,再和你相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