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902- 論孫中山的功與過的正解
2010/08/16 09:11:14瀏覽466|回應0|推薦1

A902- 論孫中山的功與過的正解

jcw  2010/08/13. NoDerives (ND) Creative commons Copyright. 

External Link  

(1). My forum: https://city.udn.com/61613/forum      (3). It's fun: http://blog.udn.com/jctheoldman

(2). My blog: http://blog.udn.com/jcwang00/article   (4). Relay Story: http://blog.udn.com/JC00 

---------------------------Translate多語言翻譯器 ----------------------

人、孰能無故。人的功與過應該分開了談才不失公平。捧政治人物的言論可就專會有心無意的忘了這事實,其有甚者則賣弄他的才幹大做文章,不免就會予人以忍俊不住的餿酸感。豈不知欲貶故褒是可能的副作用,而且也是一種損人的手段;捧的愈高,摔的愈重。大作家們當然知之稔矣。

兩岸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國民革命百年慶的大標題下,最近開始被從冷宮裡請出來受或正或負的配享。中山先生之於中華祖國有功,誰也不能否認;可也不必把他擬神化。倒是自命是他老人家傳人的孫輩該捫心自問:所作所為真正的對得起中華祖國祖先嗎!

***   ***   ***   ***

先看這兩件………

(1). 中國論壇happyreader2010/08/13 02:24大家都習慣性?

【各位先來看一則聯網的帖子:

在大陸,大家都習慣性的把孫中山稱作孫大炮,意思是這傢伙說了很多,做的很少,做成功的尤其少,特別是武昌起義居然不是在孫中山領導下成功的,辛亥革命的意義充其量是宣傳上的。口頭上雖然民國了,但普通百姓的腦海裡還是停留在滿清時代。
不過很搞笑的是後來國共兩黨的領袖,蔣介石和毛澤東都以孫中山的傳人自居,算是這傢伙的運氣了
放在五千年歷史上看,孫確實不能算成功的政治家,立德立功立言,都不沾邊,就是在大陸曾經被批得很臭的曾國藩,都比孫先生要高一些

註:此處,是happyreader言下的帖子《平路的孫中山先生>

https://city.udn.com/3028/4113236?tpno=0&cate_no=0

看完啦?看完了,覺得怎麼樣?尤其是大陸網友,你們覺得怎麼樣?

這兩段話的作者,用的是簡體字,遣詞造句也具大陸的特色,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他是大陸人。我現在想提的問題是,這個大陸網友,他是如何知道大陸人對待孫先生的態度的?大家都是什麼意思?一會兒稱孫中山是孫大炮這傢伙,一會兒又改稱孫先生,我不知道作者在遣詞用字方面是否注意到大炮”“傢夥先生這三個詞是有巨大的區別的。】

***   ***   ***   ***

(2). 平路說的要點是什麼?

平路說,【…國父是「連列寧都會笑他天真、無知」的人。他有種憨、不怕輸的特質,沒有實權也沒有兵力,依舊不屈不撓。他去世前沒有軍閥願理會他,去世時,只有地方報紙以一則小新聞處理噩耗,地位今昔落差極大。回溯國父的一生,他既親日又聯俄;他充滿熱情但欠缺抽象思考地拼裝出「五權憲法」、「建國大綱」及「三民主義」等憲政結構,影響台灣甚大。另外,在紀錄片簡介裏還提到「台灣憲政因實行他的五權憲法至今如此困惑」

***   ***   ***   ***

中山先生在當年西風才開始東漸之時能「拼裝」出「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大綱」等這套東西,而以之到處遊說凡四十年,在當時的政治文化環境裡,其實真是不凡之作。至於平路說『在紀錄片簡介裏還提到「台灣憲政因實行他的五權憲法至今如此困惑」。』倒不知其所謂「如此困惑」的詳細見解究竟如何。我在放言『未來世界的三元政治主張』裡說:中山先生的憲法觀念錯誤是錯在以憲法保障了公僕的治權而非人民的政權;我認為五權憲法應該強調人民的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以及監控政府公僕行事的五大政權,政府則僅有人民授與的行政、司法、和國防三項治權。公僕盜取竊用了人民身為邦國之主的監控政治之權這麼多年,現在該還給主人了。此言能成立否?………又:其與拙意三民主義之應該回歸『民有、民治、民享』此說,學者專家對之也迄今未置一辭。在紀念國民革命廢清成功百年的今日,是否應該都擺出來切實探討一番?

抑或照向來慣例、歌功崇德、吹捧一番、澤及今人,就完事了呢?!

=== EOF ===

請幫我鼓吹我的政治理念

A810CN-       2010-06-20

 謝謝你的支持

.

.

.

.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wang00&aid=432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