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2/27 08:22:57瀏覽1800|回應3|推薦54 | |
(上圖旁白:妳還要強辯晚上沒偷溜出去鬼混?)
我想活得像窮人一樣,但擁有許多錢──畢卡索。 這次搬遷,並沒特別選老中多的城市,來美三十年幾乎都生活在中國超市便利的區域,我想給自己一些歷練也好。 但家附近還是恰巧有一家非連鎖的小型東方超市。 最近廚房煮酒快沒了,去shopping時看見他們連便宜的廚酒也一律$3.99,我想還是那個週末去聖地牙哥時再買吧,那裡超市賣不到兩塊錢。 看見他們的韓國甜薯粉條也貴出兩塊錢,也說去聖地牙哥時再買吧。 也不只是賣得貴,還有許多物品沒標價,或標價不對。 反正此地僅此一家沒什麼競爭,不必太在乎品質。 所以我拒買,寧可偶爾開近一小時車去聖地牙哥時再買。 自己想想也覺好笑,好像很小氣、錙銖必較。 其實並不在乎這點錢,平常股市成千上萬地進出廝殺,這些零頭實在不足為道。最近退休帳戶賣了些股票,數萬現金暫時閒置,應該去買短期債券,但算算不過差一兩百美元,也實在懶得麻煩。 一兩百美元懶得麻煩,卻“精打細算”一兩塊買菜錢?似乎很不合邏輯。 但我想這不是因為錢,而是一種從小生活環境給予的根深柢固生活態度。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節儉。 記得大學時一次下課跟同學坐計程車去西門町趕電影,兩人在車內取笑: “什麼錢都可以省,就是看電影的錢不能省!” “不,什麼錢都不能省,尤其是看電影的錢!” 我驀地看見後視鏡中司機鄙薄的眼光:現在的年輕人呀,真不知父母賺錢的辛苦。 但畢竟是生長在早期臺灣較樸儉的生活環境。 去年搬來此地後本打算馬上購屋,一陣子常跟經紀四處看房。 一次吃飯閒聊,老美經紀說我只打算花30萬買房,還開20年老車,問我賣房後到底花錢給自己買了什麼? 他說若老美剛賣房獲利百萬,一定痛快地花筆錢慶賀犒賞自己。 本來有打算該換車了,但維修時車廠技工說從沒看見內部還這麼乾淨健康的20年老車。(只開不到十萬英哩) 既然如此,樂得省事不必麻煩,反正對汽車毫無興趣。 在高科泡沫的瘋狂90年代,因年輕驟富(其實不過紙上),一度也以購物為消遣亂買東西,光個人衣物就填滿全屋4.5個衣櫥。(還不算獨立及紙箱櫥櫃) 後來也覺得沒什麼意思,搬家時大部份送掉,立志以後要精簡生活。 喜歡現在較節約的生活,不是為省錢,而是那種虔敬珍惜的生活態度。 我對“甘於貧窮”沒有任何高超道德的羅曼蒂克幻想,我在乎錢,因為它能提供生活上某些層面與程度的自由。 然而這世上沒有任何事是完全絕對的好,這經濟自由也像世上許多表面看似幸運的好事,能被善用也能被濫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人中年後往往失去年輕時的苦幹衝勁,一部份當然是身心精力的衰退,但何嘗不也是因為有了這經濟上的自由,可以拒絕辛勞挫敗,可以名正言順地退隱“悠然見南山,全職品味生活"的個人桃花源? 對於像我這樣的某些人,那就覺得彷彿是隨波逐流地坐以待斃,所以好像有這樣一句話:江山已定,如喪考妣。 如何能擁有經濟上的自由──可以不必為炊米折腰,做不喜歡的事、奉承不欣賞的人──然而又同時能保有年輕“江山未定”時那種憂患意識的衝勁呢?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