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對感情與相處這件事
2013/09/06 04:09:57瀏覽96|回應0|推薦2

有些事情或表面能分對錯,但是隱藏在背後的本質才是重要的事與意義。

嘛,但是年紀輕輕的去討論這個話題, 顯得無足輕重,也沒什麼立場。
但是在經歷過自己家裡發生的事,以及朋友、親人、或是他們身邊的人的事情,
也觸及了一些。

感情這塊,向來是大家又愛又恨的部分,也是大部分人以之為重心的人生核心。
大部分的占有心導致患得患失,但這樣心情的背後,也是因為強烈的在乎。
更多時候也都希望能用同理心去對待彼此:
「這麼做我會不開心,換成我這樣對你,你會開心嗎?」 
「你有尊重我嗎?」 
「為甚麼只有我再忍耐,你可以做,我卻不能?」 
諸如此類。

當然有些事情並不是旁人一下子能說盡的,
還包含了許多複雜的因素。
社交的空間, 工作的疲憊,心靈的理解,身裡的慾望,還有委屈。
委屈其實是大家都有的,你覺得的你的委屈,他覺得的他的委屈,
各有理由、各有原因、各有說法,但是往往
我們都是拿自己的委屈去衡量對方。
或許這種說法一般人會認為
「我並不這麼認為」
並且
「你不曉得我做了多少事嗎?為了你我忍耐多少?付出了多少?」
但是相對的這樣的想法其實會讓自己更加難受。
但也是我們所認為的事實。

大家都需要空間,你需要空間,他需要空間,結婚的沒結婚的都是這樣。
但重點是心裡的那把尺在哪裡呢?
我想人其實是種很敏感的生物,
尤其是每天相處再一起,有所聯繫的人的狀況更是如此。
施者與被施者,都會有所感受的部分。
你做了甚麼令你自己不安,並且合理化的行為,
其實對方也會有所感受,
很多的蛛絲馬跡在不用言說的情況下,便能感受到。
或許這些蛛絲馬跡容易用任何的理由去掩蓋,
「我只是去幫老闆加班」
「只是在討論公司的事情」
「我朋友只是心情不好,安慰他一下」
「收訊不好啦/手機沒電了」
但是說實話,這些說法就算騙得了對方卻騙不了自己。

然而這個所謂的心理的標準跟尺呢?
用一般的對錯論其實很難論定吧,就類似於齊頭式與非齊頭式的問題。
但是把你所施予的狀況套到自己身上,你能不能接受呢?
有些人或許會說
「我可以接受阿」
但是,是真的設身處地地去體驗嗎?

其實大部分的人重點不再於事件本身的對錯,而是你用了甚麼態度去面對這個人。
舉例來說
或許真的是老闆要你加班,如果懷疑了你你便可以大聲嚷嚷說:
「難不成老闆的話我不聽嗎?你想要我沒工作嗎?」
但是實質上並不是要你這麼做,而是你用了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你的另一半。
事件的本身並不會讓人為難,而是態度的本身讓人為難。

某些時候也是對方的過於緊張,過於緊迫盯人等等地的狀況,
這時候顯現出對方的不安全感,若是自己並沒有做出違背對方的事情,
那就是該好好的談一談並且給予對方信任,
「誠心誠意」這個東西會超出語言文字的能量,
傳達給對方。

嘛!當然情況也不完全是這種單一方向,
當然有可能是彼此都曾傷害對方,
導致剪不斷理還亂,並且翻舊帳相互指責,
也分不清是誰先背叛了對方, 
但是究竟是要心理懷著疙瘩怨懟的生活下去,
還是好好理解彼此對未來的關係呢?
可能這時候一般人會想
 「又不是我不想好好地跟他在一起,是他不願意一起解決,是他不願意去面對吧!」
其實在方法上就是件重要的問題。 

多數時候引起爭端,是一方又談及類似的問題,導致另一方不願意再次聽到或共同討論,
談論到類似的問題,便會用情緒化的口氣代替了答案,彼此便會陷入爭吵地獄。
有一句老話說「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好吧,聽起來真的很像屁話,
但是這個所謂的改變包含了心態與言行。 
比如說,面對帳單的問題與開銷,多數都會對於對方的購物行為直接的指責:
「 又要亂花錢了,你難道不知道開銷很大嗎,還要付水電瓦斯、、、等等」
你說的很厭煩,其實聽的人也很厭煩。 
換個做法
把所有的開銷跟狀況列表出來變成圖文讓對方了解,
把說的化成實際的東西,讀進去的會比聽到的吸收來的有效率。
當然  這只是舉例說明。

還有有時候來硬的,常常造成反效果,只會使爭吵擴大,
其實退而求其次,以退為進,也是另一種方法,
聽過一種說法嗎:「爭吵為甚麼會使兩人的距離變遠呢?」

「當兩個人在生氣的時候,心的距離是很遠的,
而為了掩蓋當中的距離使對方能夠聽見,於是必須用喊的,
但是在喊的同時人會更生氣,更生氣距離就更遠,距離更遠就又要喊更大聲.....」 

用聲音壓得過聲音,憤怒卻壓不過憤怒,只會變成累積,就會像核彈一樣。 
用老子的話說:「柔弱勝剛強」
多半的時候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然後宣洩自己的情緒,但是結果呢?
宣洩完了之後其實並不能達到甚麼。

再來就是自己的心態問題了,比較心是常有的,
比較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
比較誰犧牲的多,誰犧牲的少。
比較誰忍受的多,誰忍受的少。
不斷地為了感情中的平等,斤斤計較。
「我都得告訴他我的行蹤,幾點、去哪裡、跟誰?為甚麼他就沒有交代清楚?」
究竟是想關心對方,還是掌握對方?兩者是有所不同的。

站在對方遭遇的狀況想事情,而非自己的狀況想事情,
這樣才能理解對方。
比如對方因為你沒有打電話而生氣,
一般先從自己的角度:
「我是因為急事,又不是故意不打電話,而且又不是幾天沒聯絡,
因為這樣就生氣是不是有點好笑?而且我也有說我要出門阿!又不是沒講」
容易先排除自己的錯誤,再推責於對方。
成為了吵架來源,並且誰也不讓誰。
但事實上換成對方的角度:
對方可能是出自於對你的關心,沒接電話會不會發生甚麼事?等等的。
換了角度並且理解對方之後,
便不會因一時間高漲的情緒而掩埋了客觀性的事物。

最後是,對方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它作為你生命的重心,
否則,這個重心一但失去或是消失,便容易失去自我。
必須要有自己的生活與規劃,自己為自己做所該完成的事情。
在關愛他人的同時,也要能獨立與自主。


以上也是一點點個人的想法與淺見,所觀所見也不完全圓滿,
也就是一些抒發性的言論。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sylee&aid=834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