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TOP5000企業產業觀察與前瞻──出版業篇(2003-2007)
2012/06/09 12:52:15瀏覽1035|回應0|推薦2

2009.1.8  中華徵信所

綜觀近五年出版業入榜 TOP5,000的家數,可以發現出版業由2003年的入榜家數11家到2008年的入榜家數14家(表二),其變動有限。就其營收而言,由2003年的78億元上下起伏到2008年的65億元,顯見出版業從2006130億元的高峰期逐年下滑。其中碰到紙漿缺貨、紙漿上揚、通路商壟斷市場……等諸多不順的事項,可以說是慘淡經營、度小月。

出版業在近兩年都由城邦文化、香港商壹傳媒出版、聯經出版囊括前三名,由於入榜家數最多只有14家,感覺上排名前10大都是這幾家熟面孔在輪來輪去。顯示出版業屬文化事業,能像香港商壹傳媒出版外來文化而能在市場露出頭角,實屬極少數、可以算是奇蹟,文化事業除了資本外,背後還是要有文化人來經營。

「書籍在精不在多,市場愈成熟,出版人就不應只知道出版,而不知銷售。」 這句話道破目前國內出版市場的現況。 國內書市不振的現況,2007年國內書店退書率高達四至五成,也就是1萬本印好的新書,在市場流通一個月,就有4,000-5,000本退回給出版社或經銷商變成庫存。出版社為了現金周轉順暢,只能縮短新書發行時間,造成「以書養書」的惡性循環。

所謂「以書養書」,是指出版進入門檻低,部分出版社為求生存,快速推出新書,縮短每本書的生命周期,以維持出版社營運。這也造成臺灣只有2,300萬人,但每年卻有超過4萬本以上的新書量。相較於日本的1億人、每年只有6萬本新書上市相比,臺灣書籍市場的確很「多產」、空間很「擁擠」。

在出版市場當中,誰占有通路就是老大嗎?大型書店剩下誠品、金石堂、博客來,就好像出版社也只能相對有三家一樣了,其實是包括格林、尖端、皇冠、天衛、洪範、晨星、高寶、九歌、大田、三民……等多家出版社。連鎖實體書店因為受到不景氣、閱讀風氣低落與網路書店的衝擊,轉而向供應書籍的中上游經銷商與出版社施壓。

2007年出版業TOP 10公司看來,本國企業、外資企業各占50%,名列前一、二名者,則是兩家港資企業。至於書籍出版、CD音樂出版比例則是6040。「出版法」制定於19301216日,立法院於1999112日決議通過廢止具有近70年歷史的「出版法」,此舉象徵我國言論自由向前邁進一大步,回歸憲法保障新聞出版自由的精神。從文化資產保存的觀點,出版法廢止後的著作送存制度法源已不存在,「圖書館法」完成立法程序後之送存制度已可彌補此一缺失,「政府出版品管理辦法」也配合作政府出版品的送存要求。 

多年來,臺灣的出版社規模以中小型為主,面對書店通路的施壓,體質不佳的關門大吉;就算可以撐下去的出版社,也往往無法堅持理想,一個勁地出版符合市場需求的暢銷書。過去臺灣出版景氣大好時,書店樂於採買斷或月結制;但是在如今新書退貨率高達 四、五成,類似「寄售」的銷結制,成為出版市場結構的趨勢。 

2008年中旬中時報系大幅裁員,多數人也不看好臺灣出版業,但泛太平洋集團總裁潘思源卻加碼投資平面雜誌,涵蓋政治、經濟、文教和休閒等各領域。大陸新聞出版總署在20089月指出,將准許臺商跨入大陸出版、動漫和網路遊戲市場,兩岸在出版、發行、印刷、新媒體和數位產業上都有較多合作空間。 

博客來網路書店相關資料統計,在2008年博客來共銷售24.78萬種書籍,總銷售本數約722萬本,平均每14分鐘賣出一本書。博客來分析,2008年下半年不景氣對書市衝擊很大,新書銷售量較2007年僅成長8%,相較2007年新書銷售量成長40%,大 幅減少。在不景氣下,各出版社對發行新書也很保守。博客來在2008年建檔的新書已經少於3萬本,較2007年減少5%,估計2009年各出版社仍會緊縮新書發行。 

以博客來網路書店實質數字的分析,加上2008年以來的全球金融風暴,失業率大幅上升下,顧三餐似乎比可有可沒的買書、聽CD音樂重要。且國人閱讀風氣本就低落,CD音樂或免費拷貝、或MP3免費下載,預計出版業今後仍然有段很長的寒冬要度過。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653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