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7 中國科學報/張冬冬
不同領域學術論文的半衰期有所不同。
近日,由美國出版商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學術論文有相對較長的「半衰期」。該項調查所涵蓋的論文總下載量的一半都是在論文發表兩年多後產生的,一些領域的論文甚至是在4年多後才到達其半衰期。
該調查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政府試圖設置政策和截止時間,以使發表在私人期刊上的由國家資助的研究可以讓公眾免費獲取。美國官員曾表示,允許出版商在這些論文發表一年內收取費用,已足以保護期刊的商業模式。一些出版商對其表示贊同,然而另一些人卻認為這些時間並不夠。這項由美國出版商協會的專業/學術出版(Professional & Scholarly Publishing, PSP)部門所資助的調查為該辯論提供了一些硬資料。
「圍繞公共獲取和論文禁止下載期間的對話十分廣泛,然而假設、意見和想法從未基於期刊文獻使用的實際資料。」專業/學術出版部的執行理事約翰‧泰勒(John Tagler)在一份聲明中說。「像此份調查這樣嚴謹、科學的聲音對於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至關重要。」泰勒補充稱,調查結果支持這樣的看法:「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術作品禁止下載期並不能公平地解決期刊使用的差異問題。」
令人驚奇的是,調查表明,一些學術論文在發表多年後仍被持續閱讀。所有出版作品的半衰期中值在2到4年之間。健康科學的論文半衰期較短,約為2到3年,最長的人類學、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論文,其下載峰值出現在發表後的4到5年。
調查人員指出,這些發現也帶來一些問題。該調查無法涵蓋那些共用的PDF複製版本,並且不得不使用統計抽樣技術來填補一些資料缺口。另外,該調查也無法確定論文的資金來源,因此不能發現政府資助的論文是否與其他資金來源的論文有不同的下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