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狙擊陌生人(Unknown)
2011/05/08 22:27:35瀏覽612|回應0|推薦2

  在刺激的觀影過程中,朋友突然問我:「難道一場意外的車禍就能把一個人完全改變?」我點頭同意,但轉念一想,卻又覺得不無可能。層疊的想法於我心中盤繞,成了以下的文字。

  在Liam Neeson (飾馬丁)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歷經了自我價值感的全盤瓦解,從深信到質疑,從混亂到崩潰,而後雖然暫時性的找到自己,卻又突然洗牌重整陷入另一層重圍,所幸就在這裡雲開霧散,繼而完整憶起自己到底是誰。這段艱苦又生死交關的體驗,讓他從施暴者變成受害者(又殘酷地從受害的角色憶起自己施暴的身份,當然這其中不無以觀影者角度切入的同理心--也就是我們都希望主角是好人的那種心情),也同時在幫助自己的人身上看見了努力和失去(甚至有人就在他眼前死了),而那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切原來如此易碎。混亂的記憶讓他相信他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過去,然而那些卻都是假象,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陰謀。多麼諷刺。或許他心底也曾妄想過一個平凡人生的美夢,但就像麗茲在攝影展中對他說的:「我們身不由己--」

  一場車禍給他帶來生命的轉機,不管是否觸動了他深心的良知或別的不明的原因,他就是換了個人,不想再要他的過去。至於轉念的過程和新未來的誘惑是否足夠撼動並瓦解以往的中心思想(在別人看來是充滿狂暴和偏執的危險份子的思想),這牽涉到微妙的心理摺層問題,已不是理性思維所能推測透底的東西--或說無法邏輯。一切有關幽微人性的探索,都是海底撈針。

  電影就像人生(或人生就像電影),沒有絕對的邏輯。

  以上,是一句話引發出來的思考撞擊。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phie&aid=51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