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落地為兄弟 何必骨肉親-談姓氏 】
2015/11/07 07:47:23瀏覽411|回應0|推薦4

【落地為兄弟 何必骨肉親-談姓氏 】

與朋友初次見面,握手寒暄後要請教朋友的尊姓大名,國人重姓氏,關於姓氏的學問頗大,也非常的繁雜,今天淺談一下關於〈姓氏〉的問題。

《姓與氏的區別》
在戰國以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用來别婚姻,氏用以别貴賤。
而到了先秦時期,女子稱姓,男子稱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姓氏便開始合而為一。
所以姓氏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是有明顯的區別。
因此最早的姓,大都從「女」部,如:姜,姚,嬴姓等。後來由於父權當道,而有氏的產生。所以氏是在姓之後,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一直到春秋戰國後才逐漸消失。 

《關於歷代的姓的繁衍》
1.據〈春秋〉一書整理出的古姓有22個姓。
2.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從〈説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中整理出59個古姓。
3.北宋以後作為兒童識字的〈百家姓〉,共收入504個姓氏,其中單姓共有 344,復姓60個。
4.明代翰林院編修吳沈等人據當時户部的户籍資料編成〈皇明千家姓〉,收有1968個姓氏。
5.清康熙時親自審定〈御制百家姓〉。
6.清.張澍〈姓氏尋源〉記載古姓氏有5129個。

《再談姓氏的來源》
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而漢代以後,姓氏不加區分,姓氏合一,統稱為「姓」。今推究姓氏的來源,大致如下:
(1)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媯、赢等姓
(2)以祖先族號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莊、宣、平、成等。
(3)以以封國為姓。如齊、楚、燕、秦、韓、趙、魏。
(4)以職官為姓。司徒、司馬、司空、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孫等。
(5)以居地的邑名為姓。如東方、西門、東郭、南、百里、歐陽(越王勾踐曾被封於烏程歐陽亭)。
(6)以排行次第為姓。如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7)皇帝所賜的姓氏。劉、李、朱完顏等。例如劉邦賜項伯姓劉。李煜賜奚廷圭姓李。
(8)以職業技藝為姓。如陶、巫、卜、醫等。
(9)以先祖的謚號為姓。如文、武、昭、穆、康、莊、宣、平、成等。
(10)因避諱而改姓。為避皇帝或聖人諱而改姓。如荀卿改為「孫卿」,莊改「嚴」,丘改為「邱」。

《文末結論》
姓氏是表示一個人的家族命脈的關係。後世子孫負有開枝散葉,繁衍後代永世昌盛的責任,相信這是華人共有的觀念。
由古代歷史看來,黃帝繼承炎帝,姓公孫,名軒轅,黄帝的部落叫有熊氏,黄帝有25子,有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等12個姓。
據考証,我們古老的姓基本都出自炎黄兩家之後。所以我們後代都以炎黄兩帝是共同的祖先,海內外華人以炎黃子孫自居。無論天涯海角,不分你我他,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

文未以陶淵明〈雜詩〉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作結。
我們都是源自同一祖先,同一命脈永續綿延的炎黃子孫啊!

(豐子愷.繪圖)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2186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