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24 09:27:42瀏覽1361|回應0|推薦0 | |
【中文趣談-關於友 有 酉測字的故事 】
前文談到中文是一字一形體,一字一音義,獨體為文,合體為字。今以許慎《説文解字敍》對「六書」的釋義所言:「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可見江字是由「水」及「工」所組成,因為古人見大江廣濶雄偉,並且發出「工 、工」之聲,故有「江」字的產生。
可見中文字有析字的特色,析字在中文裡也是修辭技巧的一種方法。中文字可以根據文字的形、音、義加以分析,利用兩字之間相同的部分進行推衍或替代。依其方法的不同,可以將析字分為三大類:
1.化形析字:例如將「千、里、艸 」三字合為「董」。
2.諧音析字:例如「正合適」,姓何的嫁給姓鄭的,即為「鄭何氏」。
3.衍義析字:文中表達不便直說的文詞,。例如:「管太什麼豬太郎,牛太郎。」(繁露.向日葵)。因「豬」「牛」意類相連。
析字法最著名的故事為《世說新語.捷悟》中記載: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䪢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絶。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䪢臼,受辛也,於字為辤(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較)三十里。」
曹娥碑的碑背題「黃絹幼婦,外孫䪢臼」,以衍義析字中的方法,將原八字代換為「色絲、少女、女子、受辛」,合為「絕(絶)妙好辭(辤)」四字。
世說新語捷悟篇,以析字詮釋曹娥碑後的八字為「絕妙好辭」。這一場曹操與楊脩鬥智的精彩大戲,楊脩用了析字法讓曹操自嘆才思不如楊脩,二人竟然相差了行三十里路的時間。故事的背後不僅是富有趣味性,更能欣賞及深入體會中文的精深雋永之美!
(網圖分享)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