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三希的第二種意思是,古文裡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寶。
乾隆十一年三希堂收藏了晉代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元帖〉。乾隆非常珍愛這三件墨寶,特別的收藏於三希堂,不時欣賞把玩。而後三希堂又陸續的收藏了晉代以後各名家作品,有一百三十四人的墨跡,總共有三百四十件墨寶,以及四百九十五種拓本。
《三帖簡介》
〈快雪時晴帖〉此帖為王羲之以行書寫成,現存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摹本。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被譽為「二十八驪珠」是「三希堂」第一珍品。〈快雪時晴帖〉為一封書札,是王羲之寫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以及對親朋好友的問候。〈快雪時晴帖〉的真跡已經失傳,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時晴帖,是唐代書法家臨摹的。
〈中秋帖〉為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的墨寶。全文二十二個字,現存此帖一般認為是宋朝米芾所臨。
〈伯遠帖〉是東晉王珣用行書所寫的一封信,有5行共47字。此帖亦是民初被帶出故宮,後被重金收回,現收藏於北京故宮。
《國寶輾轉流離始末》
中秋帖、伯遠帖在民國初年被盜出宮。被收藏家郭葆昌於「品古齋」購得。郭葆昌向故宮博物院允諾,百年之後將此二帖無條件歸還。郭葆昌去世,此二帖歸其子郭昭俊所有。郭昭俊帶著二帖到台灣。並向故宮表示願意出售「二希」未果。郭昭俊因做生意關係遠赴香港,將二帖押給一位印度人。印度人再以十多萬港幣抵押給香港滙豐銀行。1951年中國政府以50萬港幣購回。〈中秋帖〉和〈伯遠帖〉才回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文末感想》
珍藏於台北故宮的〈快雪時晴帖〉,已經被証實並非王羲之的真跡,專家考證,應是唐代的精仿本。但是雖為仿品,卻幾近真跡。美學家蔣勲說:「故宮假作真時,真亦假」。故宮展出〈快雪時晴帖〉時,是否該標明非王羲之的真跡,向世人說明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也就見仁見智了!
(三希堂.取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