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外文系一位女同學留美,獲得碩士即結婚,迄今沒出門工作過。1980年代見到她,兒女念大學了,她繼續相夫持家,閒時到醫院做點義工。據說丈夫薪水足以養家,要她「少在外面折騰」。
印象深刻的是,她面對一批奮鬥有成的同學殊無自卑感,照樣談笑風生。我們這些職場拚得傷痕累累或長年搖旗吶喊男女平權者,反倒安慰她:「家庭主婦也是一項職業,我們現在把housewife改稱homemaker,對社會一樣有貢獻啦!」
前幾年她返台省親,真叫駐顏有術,丈夫也被照顧得一副健康長壽相。談起來方知不但兒女得博士,連孫輩也進了長春藤大學,令人羨慕。
我問她:「你女兒外出工作嗎?」
「當然!」說著嘆了口氣。「年輕一代覺得,受高等教育不出去工作是浪費資源。她們職場和家庭雙肩挑,其實身心備受煎熬,好在很有成就。像我這樣,女兒很感謝我為他們犧牲奉獻,但心裡肯定認為是落伍、老骨董呢!」
她以為,當家庭主婦既是一種職業選擇,理當計價,算出對社會的貢獻才對。
早有人算了:男人若娶了家傭為老婆,因不必支付薪酬,結果降低國家毛產值GDP;女人自己哺乳沒收入,若買奶粉餵食,奶粉導致GDP增高。家務計酬在歐美可從離婚判決見端倪,如美國加州採財產平分。台灣的算法:全職主婦類十項全能(妻母炊洗……),月薪可值十萬台幣呢!
進入21世紀,全職主婦漸成稀有動物了,北歐特別明顯。那裡婦女就業率最高,社會福利最齊全。男人樂得拿育嬰假,餵奶、推嬰兒車者,隨處可見。最近,有位瑞典記者想追溯本世紀的父母角色,需要訪問家庭主婦,發現竟如鳳毛麟角,她們還羞於接受採訪,怕被恥笑。瑞典原有個「家庭主婦協會」,早已改名為「婦女和家庭協會」了,成員由六萬降到五千!
婦女平權運動竟導致家庭主婦地位低下?婦女先進們要好好檢討才是。孩子主要是母親教養出來的,自卑的母親能教出好孩子嗎?
日本的教育先驅下田歌子說:「改變社會的就是婦女。為此,首先我們婦女要有所改變。」
怎麼改變?社會固要重視家庭主婦,主婦也要自尊自重,管好家事也關心社會,持續學習(包括電腦、網路),良師良母一肩挑才好。
有記者訪問一個十四歲、荷槍實彈的神學士游擊隊員,孩子父親死於自殺攻擊,母親和自己也隨時準備獻身。
「媽媽說,爸爸已在天堂為我們占了位置,就等著一家團聚!」
常給白宮獻言的政論家G. Mortensen認為,解決阿富汗問題不用飛機大砲,提供女孩教育才是正道。聽聽這個男孩的話,能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