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鳴谷應觀影見客-聽見台灣新電影裏的客家場景
2022/10/17 17:58:23瀏覽501|回應0|推薦4

本文的新聞稿與部分照片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

傳播基金會提供,多數照片自己拍攝

下圖由左至右分別是主持人吳奕蓉、

台灣新電影之母的焦雄屏老師、

影評人陳平浩老師。

2022/10/15(周六)下午來追星,

這顆星是教授/影評人/監製焦雄屏。

 

年輕時,在報紙上只要看到影評人焦雄屏三個字,

即使沒看過該部電影,我也一定讀完整篇文章。

當時,一直以為焦是男性,

某次聽到廣播節目才知道她是女性。

                      

這天不只拍到合照,在「山鳴谷應客家電影系列講座」

還聽到主持人演員吳弈蓉與焦雄屏、影評人陳平浩的

精彩對談,談80年代的“臺灣新浪潮電影”,如何在

虛假的瓊瑤式愛情電影、黑色暴力復仇者電影(例如

楊惠珊)與宣傳抗日電影當時的這三大類型電影,

改以“真實”為主要追求目標。

 

楊德昌、萬仁、張毅、柯一正、蔡明亮與李安這些

導演們,讓我們在他們的電影中看到與全臺一同成長

轉變的今昔不同的城鄉風光。

 

地點在CLBC圓山館,第一次來。這場地在捷運

圓山站附近,二號出口走出來約5分鐘,會先經過

由明倫國小拆掉重建的很新的明倫社宅,其旁便

CLBC。

場地一樓有極限運動的出租空間,這天有好多

年輕人在玩跳彈簧床的遊戲。

為呈現台灣影視發展過程中之客家元素自2022年10月8日起,

一連在北中南共八場「客家電影系列講座」,期待透過各議題的

專家及與談人,分享許多影視作品,重現19601980年電影與

藝術、文學的客家元素。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表示,這八場講座將由兼具舞者、主持人、演員等多元角色的

金鐘視后吳奕蓉領銜主持。

講座的第三場於10/15日下午13:30在CLBC圓山館登場,

主持人吳奕蓉說,今天的現場有「代傳承」的感覺,從

新電影推手之母焦雄屏,談到了影評人陳平浩老師對新電影

的看法,現場觀眾宛如融入時光隧道中,沉浸在如臨電影

場景中的人物,度過風雨中的下午。

有「台灣新電影之母」的焦雄屏老師說,以前台灣的電影

從來沒有真正呈現當時台灣人的生活,從演員遴選到劇本

口白,幾乎像空中樓閣一樣,與台灣當時的社會落差極大,

明明是武俠電影看起來卻像是社會暴力電影,沒一樣東西

反映現實人民的真正生活,於是就有一些電影工作者開始

對電影有革命的想法,至少希望螢幕上要求真,所以跟

當局有很多衝突。

焦老師認為「悲情城市」是轉捩點,至少出現台灣話,

這是第一代求真的美學,有了真之後,才有第二代的創作,

才有第三代的質變。顛覆當時商業電影中清一色由偶像明星

主演的陣容,跟社會現況脫節的生活型態,追求真實的平民

生活百態,求真並且尋找真實生活中縮影。

1980年出生的影評人陳平浩說,自己接觸新電影應該是

悲情城市和童年往事,裡面竟然有講的客家話,南北的

腔調也不一樣,但是語言上還是很熟悉。然後,覺得那時候

的電影跟我們的生活比較貼近。他分析,所接觸的新電影裏,

導演好像比較不管觀眾想要看什麼,基本都是一副「做自己」

就好的模樣,也就是說有點「中二」,就是新電影裡的風格

非常多元。

上圖,從左至右是主持人吳奕蓉、焦雄屏、陳平浩、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公共服務部施懿倫經理。

(圖/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提供)

這篇寫焦老師挺完整的。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tw/Articles/Details?Guid=73dfce61-b05c-4c80-b8e1-6de60e3b2b83&fbclid=IwAR1fYbZbgnEufK7cgQzKO05wq5A3p87F1gxtGaZXYrjpW6ODL4-k17OZkm4

 

影評人陳平浩這一篇寫《大佛普拉斯》。

https://www.cinezen.hk/?p=8667

主持人吳奕蓉(左)、國際知名錄音師杜篤之(中)、現場收音師

羅頌策(右二)、公共服務部施懿倫經理(右)

(圖/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提供)

講座的第四場邀請到經常隱身幕後錄音室,卻廣為幕前觀眾

所知曉的國際知名錄音師「杜篤之」,並邀請與錄音師工作

相反的現場收音師「羅頌策」與來賓一起「聽」電影。

 

主持人吳奕蓉說,今天這個聽電影的講座幾乎吸引了滿場的

觀眾,甚至有專業的民眾帶著筆記本到聆聽,原本大家習慣

用眼睛來看電影,可是如果有一天,眼睛沒有用了,會不會

有機會出現用聽的電影呢?兩位聲音專家來細說分明。

 

杜篤之表示,許多電影裡的聲音,其實不是在現場收的,而是

在錄音室裡製作出來的。但從新電影浪潮開始,他們從只能在

錄音室做音效,開始思考現場錄音,於是花了不少錢去購置

錄音室的硬體設備。從事先列出所需要的聲音清單,到蒐集

建置一個音效資料庫,從而串起整部影片的音效,打破慣性、

無中生有、創意開發。

 

而羅頌策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以「聽覺」來建構一個世界,

小時候在電影院看電影,常常喜歡躺著聽電影。關於現場

收音,他分享現場收音主要就是要避免現場的聲音、譬如蟬聲、

電風扇的聲音,或是為了連續不同場次的戲劇自然聲,會花

很多時間只為了等待的聲音出現。

 

短短一個半小時,兩位聲音專家親身分享,並且放了許多短片

實際告訴現場觀眾當初是如何收音的,大家都看得鴉雀無聲、

意猶未盡。

相關新聞請點進這裏 :

https://www.thehubnews.net/archives/151566

 

活動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總經理徐智俊說,

透過這幾場電影座談會的舉辦,希望可以讓更多非客家裔的

民眾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文化,降低以往一般民對客家人的

陌生感,往後會製作或舉辦更多更精緻的活動,讓客家可以

很輕鬆地走進大家的生活中。

 *後續的講座活動詳情請點臉書頁面:

https://reurl.cc/3YWmnO

園區裏有一座紀念碑。

紀念外籍勞在台工作意外死亡的碑。如上。

甫蓋好不久的明倫社會住宅,

之前硬體設備出包不少,

也有些負面新聞報導,

希望建商負起修繕責任,

好讓住者安心。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yen228&aid=17729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