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11 15:24:33瀏覽444|回應0|推薦0 | |
以前住山上的原住民不是那麼容易能夠取得 布料、 或者種有蠶絲棉花可以做成纖維來織布,這些人靠 山吃山用山,便想到用樹皮來做衣服 。
從堅硬的樹皮,慢慢持續的捶打,變柔軟也延展 變寬了,成為既原始又細緻的樹皮布! “光織屋” 藝術創作者陳淑燕指出,所謂的“樹皮布”有布 的柔軟性格,有紙的書寫和繪畫特性,也有如皮革 般可以堅挺的塑形和粗曠縫製。
陳淑燕說明,臺灣島嶼的原住民祖先,曾經從森林中 採集構樹或雀榕等植物的樹皮,使用最原始的捶打方 式,讓樹皮柔軟,讓樹皮延展成不織布;然後縫製成 日常生活所穿的上衣、裙子、工作褲或者帽子, 甚至取代獸皮製作打獵時穿的獵裝。 本篇文章與照片,主要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管理處提供,部份自己親臨現場拍攝,採訪撰寫。 藝術家陳淑燕向我們展示樹皮布。 0817的下午,媒體朋友們一起重拾這項幾乎遺落的 森林密碼,在藝術家陳淑燕的指導之下,我們從刮 下樹皮(構樹)、 割開樹皮、剝下樹皮,再拿鐵鎚 敲打樹皮並反覆以清水洗出樹皮澱粉擰乾再敲打 將近1小時 ,終得薄薄樹皮一小片。
我必須說,在整個原始製作過程中, 看見了延續 部落古老工藝( 光織屋另一位工藝家杜瓦克•都耀 先生是噶瑪蘭族)以及推廣台灣在地自然纖維創作 的用心。感覺這樣的做法,既保留了 原始材料 並且做到了技術的傳承。
光織屋融入在豐濱鄉的山海天之間,讓大眾看見 創作者和自然環境共生共存的生活理念。目前的 創作有小型居家創作、大型戶外裝置藝術作 品 、還有自然材料作品的推廣三大任務。 喜愛大自然及原住民文化而來到花蓮東海岸的藝術家 陳淑燕,和噶瑪蘭族的工藝家杜瓦克·都耀,在新社 部落深耕多年,為保留珍貴的手藝、也連結內在和 自然的對話,積極投入在地素材與手藝的研發創作 而成立「光織屋」(巴特虹岸)。
光織屋融入在山海天之間,讓人看見創作者和自然 環境共生的生活理念。這裡是藝術創作者陳淑燕, 與噶瑪蘭族的工藝家杜瓦克˙都耀,兩人共同的創作 空間,希望用以延續部落古老工藝,和推廣台灣在地 自然纖維創作的基地。結合部落工藝師持續將具有 原質精神的Sanku竹藤編魚筌、樹皮布、草木染、 手造紙等古老手藝和在地素材,保留材料的處理與 技術傳承,創新運用為簡樸溫暖的當代藝術創作、 生活燈藝與空間環境裝置。 這個木製露台視野極佳,又能吹風, 好舒服。羨慕。 這次的樹皮DIY讓人貼近自然本心的生活 美學和創作活力!是山林送給我們的禮物, 也親眼見證了台灣樹皮布的紋彩與創意。
#眾島之洋 #藝串行動 #東海岸藝術生活平台串聯計畫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光織屋融入在山海天之間, 讓人看見創作者和自然環境共生的生活理念。 店家官網: https://reurl.cc/AO7qbE 店家FB : https://reurl.cc/rRDxKy 上圖是泡過水的構樹樹幹 陳淑燕指著工作室旁邊自由生長的野生構樹, 正是她製造樹皮布的材料來源 砍下來的構樹樹幹要泡水數小時 上圖 : 浸泡水數小時的構樹幹割開一道 痕跡之後,就很好剝下樹皮。 開始用鐵槌或木槌不停地敲搥、延展、反覆泡乾淨的水 並且再擰乾樹皮布,這樣子的步驟要持續一小時。 |
|
( 在地生活|花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