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手在民間-古玩生香結飾專家明與愚
2018/06/29 09:23:33瀏覽2966|回應0|推薦2

以上兩張照片由黃尹青提供。

深深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常常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美好的事物。

 

 命中註定要與玉結緣,緣深緣淺還不清楚。

但我打從國中一年級的時候,

就跟著姐姐到板橋黃石市場裡頭向蹲在地上的老伯伯買玉,

一小塊一小塊100元的薄薄的玉,

那時對這種石頭就愛的不得了,至今仍保存得好好的。(見下圖)

父親替我命名的名字裡,

就有個「玨」字(請唸爵,從小到大都被喚為艾玉),

此字本身便是「雙玉成玨」,意指由兩塊美玉合成這塊玉,

兩塊美玉指的正是父母,而我是他們其一的成品。

 

 

 關於珠寶&飾品,您是束之高閣?或當成日常必需品?

對我而言,

所有珠寶&飾品都是讓自己當下裝扮更美的畫龍點睛之物, 

也是女人對鏡相望的樂趣之一,

加加減減,換這戴那的猶豫與決定。

老是被珍藏在保險箱與櫃子深處的寶石們,換個不一樣的做法,

例如「明與愚」這般猶如藝術品的結飾,

也許它們會更常有露臉的機會。

 

 

何其有幸,我被珠寶書寫作家黃尹青抽中

參與這個難得的手作活動(20180625周一)。

大開眼界之餘,對藝術珠寶有更多的認識。

不喜歡自己珠寶太閒的珠寶書寫作家黃尹青,

總是想要有些點子,

幫它們在原有的設計外,換個方式表現。

譬如把胸針變成腕飾,把鍊墜變成手鍊………

這個想法也是促成此次手作課程的因緣。

這位作家在臉書上有粉絲專頁,請蒐尋「黃尹青的珠寶時光」,

作品散見於珠寶專業月刊、聯合報、自由時報等專欄。

這位珠寶文字工作者,
關於這次的手作活動,黃尹青寫道,

主題是<別讓你的珠寶太閒>

「別讓你的珠寶太閒」是這次的主題,

也是這幾年我寫作、演講和辦活動,堅持的主軸之一。

希望提供大家一些方法,盡量運用已經擁有的珠寶,

別讓它們長時間躺在保險箱或珠寶盒中。

這次我請多年的朋友--尹愚和黎少明提供的方法,就是編結。

尹愚和黎少明最初的身分是骨董經紀商,

後來多了一種身分-編結設計者,

他們擅長將各種骨董物件,透過編結轉換成珠寶。

會編結的人很多,我特別偏愛他們兩人的作品,

除了很厲害的轉換能力,

他們的編結有三個特色,我個人很愛。


1,沒有濃厚的傳統風味且常有新意。


2,用線都是自己設色訂染的,多數是帶點灰調的色彩,

那是低調的繽紛,很高雅。


3,自創的結飾,看來簡潔俐落,其中有8個是申請到專利的。

他們的作品廣受國內外博物館喜愛,多次受邀展售,

所以這天對他們來說是大材小用,

還把第一次的教學免費貢獻給我的朋友們,而且隨我指定主題。

因為現在很流行手鍊和腕飾,

所以我指定的,就是藉由他們設計的編結,

可以讓珠寶輕易轉換成手鍊和腕飾。

現場教做的是圈圈鍊。

他們先準備了半成品,再由大家一個個組合連結,

最後加上他們送的小銀墜。每個人都在時間內完成作品了。

接著,三大盤繽紛的手環端出,

那是黎少明和尹愚花了好幾周先編好的,

讓大家可以直接用來搭配自己帶來的鍊墜和胸針,輕易變成手鍊。

有的人帶來的是骨董飾品,

有的人帶是鑽飾和珍珠,

不論用材造型如何,只要選對色彩,都很容易搭出優雅的質感。

這一天,大家都帶著好幾條手鍊和手環回去。

它們還可以拿來再搭配自己擁有的其他珠寶,

讓珠寶們不要閒著。

結飾設計工作者尹愚與黎少明夫妻檔,

擅長把骨董物件透過結飾轉換成珠寶,

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辦過作品展,

作品結集成「古玉新飾」一書。

除了美感和創意,

他們的用線都是自己設色交由彰化縣鹿港在地工坊訂染的,

色彩溫柔帶灰色調,低調且有氣質;

他們自創的結飾,非中非西,申請了 8 個專利。

兩人首次教做,用易入手的結飾,

教我們八位幸運者,為把自己閒置的胸針和鍊墜,

變身為珍愛的全新飾品。

我花了一個小時完成環狀手鍊,

手拙的我,因為怕淪為最後一個,

戰戰兢兢,汗流浹背地完成,

其間竟燒壞了5個老師辛苦做的線圈,

真不知究竟在緊張什麼勁兒的我,果然是最後一個。

主要是把15個小結連接在一起,

手腳俐落的參與者,40分鐘就完成了。

這個午后,好生令人難忘。

關於二位老師,請點進這裡。
我也是第一次聽聞、認識他們。

古玩新顏 編織白玉珠寶 創作紅到紐約

出版時間:2012/07/08
   
黎少明(左)及尹愚(右)夫妻,以收藏的古董珠寶創作,從玉石批發商變成珠寶藝術創作家。

流傳百世的古董,靜默地訴說它的曾經繁華,聽懂的人有多少?
黎少明、尹愚夫妻從買賣踏入古董領域,更以銷售白玉聞名業界,直到賣出超過十萬件白玉後,尹愚才發現,有些好玉一生僅得一回。
13年前,售出一件罕見白玉雙圈,讓她頓悟,要收藏。
為賦予珍藏的清朝白玉、點翠頭飾新生命,她將古董排列組合、設計圖案,黎少明用巧手編織結線,夫妻合力創作的古董珠寶,賣到紐約,更登上博物館藝術殿堂展覽,透過他們的巧思巧手,這些曾經擁有榮光歲月的老文物,再展光芒。
採訪╲彭蕙珍 攝影╲林林

一件古物,收藏著也就是古物;將不同的古物排列組合,加條編織的結線,一件典雅出眾的古董藝術精品誕生了。「明與愚」工作室創辦人黎少明和尹愚,以超凡出眾的「古玉新飾」創作,讓他們從玉市小攤,搖身一變成為珠寶藝術創作者。 
「拿錢去買東西,賣到後來,貨沒了,錢也沒了。」尹愚初入行,一位老行家如此勸告她。年輕時她沒聽懂這句話的意涵,13年前驀然頓悟,開始留下喜歡的古物,陸續收藏3000多件白玉、500多件點翠頭飾、擺飾、插屏。 

收藏逾3000件白玉

尹愚的母親鄒錦梅是北平人,年輕時經營委託行,銷售白玉、銀器等古文物,為了找貨,1989年進入中國,穿街走巷在各城市尋找好物件。尹愚畢業後跟著母親的腳步,到中國買貨,「翡翠太多人做,最早碰到的就是白玉,比較少人做。」
那個年代,中國還很窮,「去鄉下收,每一家都有好東西。」與信賴的文物店合作,每月赴廣州採購他們蒐得的好貨,「剛開始中國沒有假貨,只有美不美,要多少錢。」由於貨源足、質好、量大,她也成為玉石批發商。
看多、摸多古董珍品,尹愚習得鑑賞能力,但是,真正的挑戰在假貨出現後,「15年前開始有仿品。」識貨如她,仍會踩到地雷,「100件有10件買到假的;不斷買到錯的東西是學習,練眼力。」她強調。
左手買進,右手賣出,30多年來,尹愚經手的白玉超過10萬件。13年前,一件白玉雙圈,讓她痛心疾首,「只看過兩對,一對賣掉了。」她想起老行家的那番話,驚覺多年來果真沒留下什麼,「應該要留。」於是,開始收藏。 

獨特編法區隔市場

編結線,純屬意外,「是為了銷貨。」尹愚坦言,因買進的玉石有些賣相較差,利用簡單的中國結,編織成一件好看的產品銷售,「絞盡腦汁做東西,從素雅到複雜,不停的想新方式,把東西裝上去。」意外造成市場風潮,更引來同業仿冒。
為了跳脫,開始轉變,「做出簡約的、有質感的東西,作品愈做愈大。」複雜的編織工作,由黎少明完成,原本只會編童軍結的他,請教姐姐,再用一雙巧手及想像力,研發各式編法,從簡單的單心、雙心,到複雜的昆蟲,如蝴蝶都能編織。
2004年,創作的飾品受到紐約洛克斐勒家庭經營的「亞洲博物館」(Asia Society Museum)青睞,於藝品店銷售,刺激轉型。為讓外國人認識品牌,挑選部分收藏,以結繩編織22件作品,做成冊子,放在博物館作為簡介。
「明與愚」的創作由尹愚構思,她運用收藏的清朝白玉、紅瑪瑙、珊瑚、點翠頭飾等,構思為一幅圖案,排列組合 。 

藝術品博物館展出

「形體、編法是自己想出來,獨創的。」黎少明說:「編織時想她設計的形如何表現,有主體,還有結繩。」初期編織時,他腦中都是結繩,「7~8年後很熟悉了,不拘限在繩子上,看到形就可以編。」
「東西真的很漂亮」,朋友建議可至博物館展出,2009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120件結線珠寶藝術創作,將「明與愚」推向國家級藝術殿堂。
「明與愚」以古董創作的藝術品展出後,吸引中國《芭莎珠寶》雜誌團隊慕名而來,「看到我們的收藏,他們說可以成立一個小型博物館。」尹愚翻閱一本本博物館出版的館藏書籍表示,20多年來留下來的白玉、髮簪及點翠,有些比博物館的藏品還要美。
專業的肯定,等於是認同他們在古董業界30多年來培養的好眼力,以實力挖到寶,而用雙手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更為他們編織一條紅到國際的康莊大道。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yen228&aid=11283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