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種純淨的幸福
2011/05/26 10:19:04瀏覽105|回應0|推薦1
循著一陣叮叮咚咚的琴聲,我們來到了博物館的二樓展廳,一位工作人員正在一架鋼琴前彈奏,悠揚的琴聲在輕靈跳動的指間緩緩​​流淌。導遊示意我們站到旁邊的走廊去欣賞,說,面朝大海的蔚藍,感受海風輕柔的撫摸,那時耳邊掠過的琴聲會更加美妙。我倚著欄杆靜靜的眺望前方港仔后海濱藍得耀眼的海水,想起以前的搭檔經常掛在嘴邊的海子的詩句“我想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樣一種純淨的幸福,該是多少人的嚮往,可是這對於鼓浪嶼的居民來說,只不過是習以為常的生活吧。
鮮花,音樂,大海……鼓浪嶼的人們擁有了太多上天與自然的饋贈,而讓我無比歆羨的,卻是這里人們生活的閒適與優雅。有人說,來到鼓浪嶼旅遊,最好能在島上的老別墅里安靜的過上一晚,潛心體味她的絢爛多姿,體味她拼除了現代車水馬龍的緊張後那遠離塵囂的靜遠與超然,而我,卻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匆匆的收拾起放飛的思緒和沈醉的心靈後,我還要趕往下一站遙遠的旅程。
別了,鼓浪嶼,一去經年,也許我們將再難以親近,但是,這裡的風,這裡的海,這里永不消逝的琴聲,還有那浪漫依然的薰衣草,都將附在我記憶的行囊裡,陪伴著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旅程……
撥開了戰爭的陰霾,鼓浪嶼上鄭成功訓練水師收復台灣的號角還依稀在我們耳畔吹響。而舔滌了戰爭傷口的鼓浪嶼,卻以其超人的剛毅,如一位姿容優雅的女子,笑容可掬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導遊是個年輕的小伙,帥氣的笑容如鼓浪嶼五月的陽光一般燦爛。跟隨著導遊的腳步和指引,體味菽莊藏海的爛漫與巧奪天工,感嘆毓園裡林巧稚大夫用天使一樣聖潔的雙手迎接無數各色皮膚的可愛嬰孩來到人間……團裡一位某單位的一把手畢恭畢敬的向林巧稚大夫的塑像敬了一個禮,以此表達對她無限的敬意。
鼓浪嶼島上平均每十戶人家就有一架鋼琴,鋼琴的密度居全國之冠,且位於菽莊花園的“聽濤軒”還設有“全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因而,鼓浪嶼又有“琴島”之稱。其實,當我們乘坐的渡輪還在鷺江上航行的時候,鼓浪嶼那座形似“張開的三角鋼琴”的碼頭,就已經讓我們嗅到了島上濃濃的音樂氣息,而漫步在鼓浪嶼樹影斑駁的小巷,胸前背著吉他,邊彈邊唱的路邊歌手亦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音樂的自由與浪漫。沒有高級的音響,也無需聽眾的鮮花與喝彩,這些路邊歌手就那麼投入的和著自己的琴聲盡情綻放自己的歌喉,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所在吧。
走進清靜典雅的鋼琴博物館,從鼓浪嶼走出去的愛國華僑胡友義捐贈的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古老的手搖鋼琴等40多架古鋼琴,高貴,精美。我的目光輕柔的撫過每一架陳列在此的鋼琴,想像著它曾經在主人修長的手指下彈奏著動人的曲目,輕快的,憂傷的,浪漫的……每一曲都是那麼動人心弦,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如一縷輕靈的風,跨越了綿遠的時間長河輕輕搖曳我們的心笙。
鼓浪嶼,這個面積不足兩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兩萬多人的小島,卻擁有了太多誘人的稱謂:“海上花園”、“鋼琴之島”、“萬國建築博覽會”。也許正是抵擋不住這些稱謂裡所飽含的浪漫和風情的誘惑,每一年,世界各地幾百萬的遊人紛紛向她擁來。而鼓浪嶼遊人如織的街道,卻不因人潮的擁擠而沾染半點的雜亂與喧吵,我想,這應該得益於鼓浪嶼禁止任何機動車輛上島的規定吧。在這個“無車之島”悠然的漫步,沒有了車輛的追逐和喇叭的催促,我們緊繃的靈魂,也該放慢奔跑的速度,輕揚,飛舞。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這次行程,我們沒有體會到傳說中鼓浪石被浪潮衝擊時聲如擂鼓的雄壯,可是,單聽這名字,就已經足以讓我們的想像一次次的飛躍,升騰。而更加令我神思遐往的,是島上那詩一樣的景點名稱及各個景點裡肆意張揚的爛漫。藏海的菽莊、為紀念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女學部委員(院士)林巧稚而設立的毓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的皓月園、相傳鄭成功把原名“晃岩”拆解而成的日光岩、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海天堂構……在一處圍著矮矮的木柵欄的園子裡,我竟還意外的看到了熱烈盛開的薰衣草,夢幻一般,夾在兩行火熱綻放的紅花里。我情不自禁的歡呼著奔跑過去,靜靜凝視著這些在我夢中無數次綻放的紫色的精靈,雖然沒有期待中的那樣無邊無際浩如花海,可是這樣的不期而遇,還是給了我莫大的驚喜。
告別了薰衣草,我們一行人跟在導遊的後面,看街道兩旁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的別墅、洋房。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台、鉤欄、突拱窗……每一處都像一個奇異的焦點,點燃我們眼睛裡搜尋的異彩。手中的相機也不禁爭相咔咔的響個不停。這個曾經被迫定為“公共租界”的小島,因1842年鴉片戰爭後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十幾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而又被稱為“萬國領事館”。世事如風,當所有的硝煙逐漸消弭在時間的長河裡,當這些曾經代表著中華民族痛辱的各國領事館靜靜的屹立在鼓浪嶼古老的街道而成為供人參觀的景點,我不禁為這個小島曾經背負的滄桑和痛楚唏噓不已。如今,當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當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殖民主義者們的領事館成為鼓浪嶼“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簽,當曾經在鼓浪嶼作威作福的殖民主義國家的子民們再回過頭來參觀這些他們的先祖遺留在這裡的現已被我們闢為景點的領事館,這,該是一個經典的笑話吧!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lung&aid=525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