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叫物以稀為貴
2011/05/11 10:22:45瀏覽93|回應0|推薦1
本人是個喜歡旅遊的人,當初出國的動機之一,就是為了能夠免費周遊列國,看看世界風景,如今,天隨人願。出國三年,中途轉機到過土耳其、卡塔爾,在阿爾及利亞工作,幸運地住在首都阿爾及爾的郊區,最幸福的是享用節假日,跟隨公司組織的出遊活動,分別到了該國的南部,眾說紛紜的神秘撒哈拉大沙漠,去過西部開放城市奧蘭,又瀏覽了東部三個大城市的不同風光,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車上度過,而一路的浮光掠影,足以讓我細細回味。在好幾個城市也只是驚鴻一瞥,卻留下了我的足跡和許多珍貴的照片,若干年後,我可以在這些照片裡尋找人生的美好回憶。
4月30日上午我們離開康斯坦丁,前往另一個城市斯基格達,經過幾個小時的路途,到達斯基格達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時分。本來陽光燦爛的天空突然之間陰雲密布,像是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當我們剛剛下車走入一個綠樹掩映依山面海的飯館時,豆大的雨點頃刻而降。十幾人坐在海景房裡,一邊飲著果汁一邊觀賞對面的海景,雖然天天與大海朝夕相處,仍看不厭大海的千般風情,萬般景色。那天我們就看到了久違的奇觀,海面上下著大雨,而不遠處的山上卻是艷陽高照,一如劉禹錫的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次出遊沒有當地人作導遊,是由在東部辦事處的兩位同事帶隊的,東部較阿爾及爾來說,相對落後,法語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因為譯音的差異,鬧出了不少笑話,下午單單為了尋找一個景點,就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最後還是南轅北轍,沒能如願。所幸這是個地下冒油的國家,汽油柴油特別便宜,一公升柴油只要13.8DA(15DA=1元),一天開下來,也耗不了多少錢。
一個下午坐在車上,枕著舒緩的異國音樂,穿行在東部的山水之間,欣賞著車窗外原生態的田園美景。滿目青翠,綠意盎然,天藍藍,白雲悠悠,路邊的青草地上,牛羊成群。果園里金燦燦沉甸甸的枇杷掛滿了枝頭,阡陌之間,開滿了妖嬈嫣紅的野罌粟花,紅彤彤的這裡一大片,那裡一大片,點綴了這個暮春季節。匆匆間瞥見了該國極其稀少且顏色泛黃的淡水河流及寧靜的湖泊,最讓我們驚異的是那一望無際的麥地,在風中泛起層層碧波,宛如綠色的海洋,我疑心自己是不是又身處大海間了。看著看著,酣然入夢,不知不覺中回到了可愛的故鄉,真可謂夢裡不知身是客。突然一個震動,回顧神來,已經到了預定中的第三個城市——安那巴。
康斯坦丁是阿爾及利亞的第三大城市,是該國東部地區的首府,也是一座北非歷史名城,公元前曾為努米迪亞王國首都。迦太基人稱為卡爾塔,後被羅馬人改稱錫爾塔,公元313年,改名君士坦丁。其後又先後落入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之手。它的特色是整個城市建造在峽谷上,由四座橋樑將整個城市貫通。
進入康斯坦丁境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陡峭險峻的石壁,繞著逶迤的公路,穿過山洞,抬頭仰望,遠遠地,只見一座黑色的鐵橋如一條巨龍,飛躍橫臥在絕壁的大峽谷上。
據橋上的簡介,該橋是1912年由當時的統治者法國人建造的,分別於1982年和2000年進行修繕過。站在橋上,居高臨下,俯瞰下面是萬丈深淵,四周是懸崖峭壁,而這座橋沒有任何橋墩支撐,只是依靠兩端鐵纜繩的拉力,就將阻隔兩岸的天塹完美連接。橋面是由一塊塊的鋼板鋪成的,車輛駛過,有輕微的震動感,撫摸著刻有許多名字,油漆斑駁的橋欄,依稀看見從前的繁華美景,曾經的滄海桑田,如今的遊人如織,時光的匆匆,歲月的變遷,唯一不變的是這座橋依舊堅固如初,一如既往地成為整個城市的交通要道,不由地驚嘆百年前的科技竟然也如此發達。
阿爾及利亞99%的人信仰伊斯蘭教,是虔誠的穆斯林,清真寺便是向真主禱告的聖地,在該國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不計其數,而規模最大最豪華的清真寺就在康斯坦丁。
我們的運氣不錯,星期五下午到達清真寺的時候,穆斯林剛剛做完禱告散去尚未關閉,寺裡的管理人員很友好地接待了我們這批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並無償提供給我們女性五顏六色的紗巾。原來這是當地的風俗,凡女性必須是包上頭巾方能入內。恭敬不如從命,入鄉就得隨俗,我們每個人挑選了自己喜歡的紗巾裹在頭上,在恢宏的清真寺前拍照留影,看著相機裡自己的那副模樣,真的有點滑稽兮兮,與其說貌似穆斯林,倒不如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村姑更為合適。
走進清真寺的雕花銅門,有人提示我們脫掉鞋襪放在櫃子裡,也許這是他們的一種必行禮規,同時也是對真主的虔誠表現。當赤腳踩在光潔的瓷磚地面時,只覺得有一種特別的涼爽從腳底滲進心脾,可一踏上草綠色的地毯,立刻感覺到奇妙柔和的溫暖。站在高大寬敞的寺裡,我顯得極其渺小,以至於從這邊看對面同事的身影都有些模糊。裝修之豪華氣派,孤陋寡聞的我搜腸刮肚,也沒有找到適當的詞​​彙來形容。那鑲著花磚的高高圓柱,那精工細雕的空​​中拱形門,那精緻素雅的落地花窗,無不展示著古典端莊的美韻。巨大美觀的吊燈,流光溢彩,把整個清真寺映照的金碧輝煌,美輪美奐。身處這富麗堂皇的空間,眼前不禁浮現出成千上萬崇拜真主至上的穆斯林,在此五體投地禱告的壯觀場景……我們一個個流連於寺裡的精美絕倫,快速地按著相機。
5月1日上午,到了古羅馬遺址和非洲聖母院觀光,來去匆匆,猶如走馬觀花,在中午時分結束遊程踏上歸途。
又是一路的長途奔波,讓人不解的是該國的高速公路上竟然沒有見到一個休息站,若是想上廁所,則更是難上難了,男人們倒是可以無所顧忌地尋個偏僻處解決一下,悲慘的是女人找不到一個藏身之地。我猜想,是不是這個國家的女人一般都是呆在家裡,日日相夫教子,或是與家務為伴,從不出遠門的。
安那巴也是地中海邊沿的城市,有兩千年前的古羅馬遺址,在該城市的最高點有法國人建造的非洲聖母院等名勝古蹟。
據說安那巴的海鮮很有名氣,到這裡不吃海鮮便是一種遺憾,於是,在當地一家五星級賓館安置好行李後,我們就興沖沖地趕向海邊的飯館,準備大快朵頤。誰知道這個國家的正規飯館都要7點之後才能進入餐廳點菜,我們只能忍受著飢腸轆轆,喝點飲料充飢,也有人在抱怨阿拉伯人真的太墨守成規了。
西餐是沒有清蒸、煮炒的,大蝦大魚都是燒烤成熟的,端上餐桌後灑上新鮮的檸檬汁去腥味,加點鹽巴胡椒,或者沾點橄欖油,再切成一塊塊,用叉子叉著慢慢品嚐。對該國的許多平民來說能夠吃海鮮大餐,已經是奢侈的享受了,而對來自素有美食家之稱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吃法實在不敢恭維。吃一兩餐尚可,吃多了就如同嚼蠟一樣無味。也許這就是中西方的飲食差別,也許是我太留戀家鄉的菜餚,每一次在外面吃西餐,面對那些披薩麵包,牛排羊肉串,我沒有一點胃口,常常想倒不如給我一盤炒青菜實惠。可是無處可覓我想念的青菜,有的是當地的生菜沙拉。為此,每次出遠門,我都帶著蘋果餅乾,萬不得已拿出來填飽肚子。在及爾的菜市場裡,偶爾是會見到中國式的青菜,只是價格貴的驚人,一小把就是100DA,那是聰明的當地人利用中國人喜歡吃青菜的習慣特意種植出售的,讓人知道了什麼叫物以稀為貴。
那天晚上的海鮮大餐,其實花樣不多,也不過是幾大盤魚蝦而已,13人居然吃掉了37000DA,相當於人民幣2466元,是名副其實的昂貴晚餐,由此可見當地的消費水準也是很高的。
車在高速上飛馳,疲憊的我們開始閉目養神,而阿國司機只能靠咖啡來提神了,三天下來,跑了1500多個公里,身強力壯的阿司也說累的要命。旅遊,其實就是花錢買辛苦,辛苦的同時又感到其樂無窮。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lung&aid=519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