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7/26 22:11:02瀏覽1246|回應0|推薦3 | |
隔壁老先生夜裡發生中風救護車將之接去醫院,他太太大約四、五年前才去世,見著面彼此間靦腆地打招呼。我不覺得我比他年輕(事實上是年輕得多)。以為病痛甚至死亡是離我們尚遠,可是轉眼間就發生了。 人之一生過程中,不是平順如計劃般地延進,而是不斷地有意外掉落下來。當然過程中會有幸運,然而恐遭不幸的陰影卻永遠籠罩在生活裡,這層擔憂隨著年齡演進而逐步增大。身体情況逐漸走下坡,在社會上競爭的能力也不如前。病痛、失業、失敗以及死亡夾雜而來的機遇,逐漸增加。陰影日益擴大。 偶發的災難只要不發生在自已身上原不構成任何意義,但由於交互關係,會感受其中的壓力與苦痛,而現代資訊傳播的迅速效力加速這種認知。交通更便利,追求幸褔與要求美好生活的原動力。使得世上的天災,兵禍、疾病有如發生在後院般感覺。 現代人的生活與過往比較絕對是一再演進而達到前人不能想像的舒適地步。而資訊廣披無所不至。兩者使官能頻繁緊密底使用,一方面變得更敏銳易感,另外則是刺激接受過多。使得感情冷漠,表面上顯得情緒頗能恐制。對於頻繁的災變與身旁的不幸事件顯示出冷淡與事不關己的態度。 這只是現代人冷漠的一面,然則在這事務及訊息交集的社會,內心裡的焦慮也是其中自然的產物。對不可知事物來襲的恐懼,自然始終處於焦慮的等待狀態。而對已知或者說可預知的事物也是處於一種等待地狀態。現代人心裡的負荷確實過於已往。 恐懼意外發生,是意識到生命存續受到威脅的自然心態。任何防範、閃躲都是維護生命的自衛手段。嚴酷的事實顯示焦慮是接近災難或不幸時,恐懼自己無能應付的示警,或者是內裡恐懼 ─ 非外在恐懼 ─ 的先行或替代。 人們之行為只是對外面事物的反應,也許受了壓抑,也許有恐慌。但就像手擋強光低頭閃避擊碎的玻璃一樣是本能的反射強於一切。如果到了本能反射已無法處斷及應付時,就會處於歇斯得里的狀態,歇斯得里不是用以前記憶必然來連貫,即使有連貫,也沒有那麼強大而必然的理由。過往的記憶會加速恐慌的產生。但是全然陌生而無法應付的埸合更易產生恐慌。當然歇斯得里可隨之而生。 恐慌是莫可奈何的處境,是自身與處在環境不可避免的所生感覺。被丟入一群狼吻環繞的圍圈,或許四週是一串急光亂竄的荒野,可預知或者是不能預知的後果。都令人生恐慌。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能力不足以應付。 在一生過程中是不停地閃躲或攻擊。但是根本上都是被動的因應,生命的處境全是被繯境左右,所能作的只是被動的因應,而不可知的將來,更加重了我們的焦慮。 作為這幅圖本身的心理狀況是緊張,是整個生命的緊張。並不只是處於不如己意的狀況,即使是快樂如意的時候也是處於緊張的狀態下。街上奔馳的車子、星夜的隕石、、、知覺自身肉体「脆弱」的存在 ─ 這是最重要的點 ─ 要以自己脆弱的血肉之軀承受外在一切的撞擊,能受則受,不能受也得受,當然更寄望勝過它,或者說本能的「閃避」過它。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