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臉書書寫 592 《六四該翻案了》
2022/06/13 18:31:42瀏覽1073|回應4|推薦20
尤其時如今日全國氛圍己是對美國及西方同仇敵愾的氣場下六四是該翻案了


美國中央情報局有無牽涉 , 令人存疑 !---- 一個天安門事件「變相受害者」的「含冤」回憶



作者:熊玠,男,1935年7月23日出生,河南省開封市人,祖籍江西省。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南伊利諾州立大學新聞系碩士,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


序 言


二十年前天安門事件發生時,適逢本人趁年休之便以《中國社會科學院》訪問學者身份正在北京作客。64期間,我正住宿「北京飯店」。 距天安門僅咫尺之地,目睹一切。因海外媒體追問,本著良心發表了我所見所知的若干肺腑之言。因與當時媒體一面倒的報導未能苟同,導致各方對我窮凶極惡地譴責唾駡。甚至有人電話威脅要殺害我全家。連我到華人區理髮,坐在理髮椅子上竟然有人前來指手劃腳對我辱駡。沉冤深海迄今,有誰能還我公道?故說本人是一個「受害者」,當之無愧。但因須區別於其他在天安門事件中的受難者,所以我自稱是「變相」的「受害者」。今應《海峽評論》之隆邀,匆匆寫下片斷回憶,是以沉冤尚待昭雪的心情寫出的。故曰「含冤回憶」。由於時間倉促,而且天安門事件牽涉至廣,所以只能提出令我記憶最深或者是令我最感困惑的若干問題與點滴。再加以必要的細節交代,以助敘述的連貫性。但絕不能說是天安門事件全貌記憶的縮影。且有一點需要申明,那就是為了保持冷靜與不偏不倚的風格,本文儘量用中性的詞句與口吻。希望讀者能夠瞭解。


簡介我所經歷的部份


我因學校年休而到中國停留兩個月的計畫,在我動身前已經全盤做好﹕4月12日到達北京,停留到6月5日離開。除了中間須前往上海與江西作短暫訪問以外,主要時間均在北京作研究。沒有想到,我到北京的第三天,胡耀邦就過世﹔再三天後就有三個學生逕往天安門祭吊,同時要陳情有司。中央若不回應將長跪不起。以後其他同學陸續來參加助陣,增加了長跪不起的行列。以後來聲援的學生數目不斷增加。這就是整個天安門事件的開始。因為我本來計畫是須六月五日離開北京,故64高潮正好發生在我離開前一天。所以我看見了事件的最早開始,也看到了事件的結局。就好像有人故意為我安排節目一樣,務必讓我從頭看到底。


陰錯陽差


我們首先須瞭解當時北京上階層的情況。自從黨總書記胡耀邦於1987 年因處理學生反日本行走浪潮耽誤而遭罷黜後,由時任總理的趙紫陽接任胡的遺缺,而由李鵬升任總理之職。鄧小平因身體關係,據知每天只問事兩小時,而且需要有人每日給他作口頭簡報。本來簡報工作是由趙紫陽擔任。但是,在學生聚集天安門開始後,趙紫陽因早已安排的日程需要往朝鮮訪問。在他四月下旬出國期間,這個每日給鄧小平作簡報的工作,就輪到李鵬身上。


學生除了聚集天安門以外,還各處張貼大字報小字報。在各校園裡也是如此。我去天安門觀看,發覺很多大字報對鄧小平發動人身攻擊,有的很惡毒。還記得有一個寬幅的大字報寫著「鄧小平腦子不靈,不如抱閻王親親」。我看後,立刻有預感會出大事。因為如果有人要害這些學生,只要把這一類對鄧小平人身攻擊的大字報拍照下來,拿去給鄧本人看。鄧一定會生氣。一個人在生氣時候的反應,一定激烈。對那時給鄧小平作每日簡報的人而言,這無異是授予他對付學生的一把刀柄。孰知這個預感,沒有多久以後在六月四日就兌現了。而64的先聲就是4月20日《人民日報》的社論,將學生聚集天安門示威舉動定為反革命的「動亂」。這當然是先得到層峰指示而發表的黨中央意見。最後的攤牌,已是無法避免了。所以等趙紫陽從訪問朝鮮回來,到天安門看望學生時,連說「我來遲了」,語重心長,正是此意。


李鵬顯然不以學生為然,尤其學生的陳情是要為胡耀邦平反(因他在總書記任內,對學生相當寬容)。也許李鵬對此並不同意,也可能是由於他不習慣與人溝通,所以他從開頭就拒絕跟學生對話。導致學生們由幾人長跪演變到很多人集體絕食。支持者人數越來越多,竟然多到一百萬人聚集天安門示威。當時有知內情的朋友,對我私底下表示意見,稱究竟「乾兒子不如乾爸」(指李鵬是在周恩來扶養下長大的),「如是周總理在,他會馬上去天安門和那最初開始長跪的三位同學對話。甚至會說你們如要長跪拒不返校,我(指周恩來自己)就陪你們一道跪」,「同學們會痛哭流涕的回返學校。事情絕不會演變到一發不可收拾地步」。這真是一針見血。所以,陰錯陽差,是導致天安門事件演變為悲劇的一大因素。這是一般人談論天安門事件所忽略的一點。


我的幾點迷惑


◇第一個疑惑﹕我住的北京飯店是在長安街上。長安街是東西行的一條很長的大街。如以故宮作指標,北京飯店是在故宮(也就是天安門廣場)的東邊。所以我所目擊的完全發生在東邊。所謂「64」,發生在清晨,其實是六月三日的夜間。當日夜間午夜時分,我在北京飯店中座的七樓翻越一個廁所窗戶爬到外面屋頂上居高臨下觀看,見到解放軍部隊由長安街東邊跑步朝向天安門而來。手中沒有帶槍支,頭上沒有戴鋼盔。沒有穿制服,只穿汗衫長褲。他們的任務究竟是甚麼,為甚麼這般裝扮?這是我第一個疑惑。等到他們跑到了天安門廣場東邊邊緣時,已經氣喘如牛。頓時,學生(其中還夾雜有工人)將他們早在路邊堆積成山的石子與磚頭,扔向這些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士兵。解放軍一聲令下回頭撤退,往來的方向跑去。


等到兩三個小時以後,解放軍再回來時,他們是開坦克車沿著原先道路進來的。可是這時,學生已將長安街上原來用作隔離腳踏車(大陸叫自行車)與汽車的鐵欄杆,挪用作路障。只見一個坦克車被這樣的路障卡住。該坦克車在利用先後進退辦法試圖脫身之際,不幸撞到人群。於是學生們將手持的汽油潑向該坦克車,再點著熊熊大火燃燒。數分鐘後,坦克車火燒的溫度太高。裡面的三位士兵打開車蓋企圖爬出來時,四周群情激昂。遠遠就可聽到大家呼叫「打死他」﹗「打死他」﹗三個士兵活活被打死。自此以後,別的坦克車才開始橫衝直撞的奔向人群……


這一幕驚心動魄的鏡頭,當時很多人都見證到。譬如,我所認識的一位朋友,就在北京飯店東座的八樓房間,透過窗戶看到這一切。此人姓趙,早年曾幫國府的《中央日報》工作過,後來美國後一度在耶魯大學教中文。以後為一家叫米勒(Miller)的美國公司在北京推廣生意,連辦公室帶住家都在北京飯店。第二天早上,我和他相互對照我們所看到的。他離開東邊更近,所見所聞,更為直接。可是,我們所見所聞,完全一樣。可見不是我神魂顛倒的夢幻之遊。(以後他知道在我接受海外媒體訪問而因此被人一致攻擊唾駡後,他驚若寒蟬,不敢對外說實話)。


◇我的第二個迷惑是﹕聽說長安街在天安門的西面一帶死了很多人。很顯然跟我在東邊看見的不一樣。為甚麼有此差異?當時路透社在北京的分社主任,有一個說法。他和他分社的人於六三夜裡在公主墳與木樨地一帶(即天安門的西邊)所看到的,可簡單描述如下﹕解放軍部隊由長安街西邊奔向天安門。正如我在東邊看到的一樣,這些部隊也是沒有帶武器。按照這位分社主任在當場所見,解放軍的武器均放在軍車隨後載運進來。可是半途中卻被學生攔截了。學生把槍支搶來,對著徒手的士兵開槍。據他估計打死了一百多士兵。然後其他士兵再從學生手中奪回槍支。繼而打死學生約二、三百人。這位路透社的分社主任,由於任期將到,他誓言回國後將寫回憶錄,將此既悲又謔的史實公諸於世(結果他以後黃牛了)。問他為甚麼目前不發消息出去,讓世人得知他所見的真相。他的回答幾乎不可思議。他說如果他將這項忠實報導發出去,無形中將讓解放軍表現得太無能。所以他擔心他的安全。


◇我的第三個迷惑是﹕為什麼北京官方不主動把這些真相照實公佈於世。如果外界知道了這些真相,至少知道一般報導解放軍殺人之事實不是(至少不一定是)他們的訓令指使而造成的。不得已而為之,甚至是為了自衛而為之,與蓄意殺人,自然有天壤之別,不言而喻。


如果有人認為這位路透社的分社主任所言不可取信的話,《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事後的調查證實了他所口述的。《紐約時報》當時駐北京特派員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特別在64以後在北京花了三、四個月時間明查暗訪。他根據挖掘的事實撰寫了一篇詳細報導,登載在《紐約時報星期日雜誌》。內容幾乎與該路透社分社主任口述的目擊記錄完全一樣。關於紀思道這篇報導,如有人要求證,可以向《紐約時報》他本人求證。紀思道已調回紐約,作該報的資深專欄作家。我的疑惑仍舊是﹕為什麼北京不把這些真相(尤其是在紀思道的報導已經透露了以後)正式公諸於世﹔或者證實紀思道的報導屬實?


◇我的第四個迷惑,有關學生的表現。首先,他們的組織能力驚人,輕而易舉地就動員了一百萬人聚集天安門。而且有糾察隊控制秩序。使得百萬人的大行走井然有序。別的不說,單是便餐的傳遞與廁所設備的維持,均是有高度準備與紀律,才能配合無礙的。我曾與天安門學生對話。因為我稱讚他們有組織,他們坦陳他們已策劃近兩年。他們下課後,就參加所謂的「民主沙龍」。這次大行走的一切籌畫與分工等等,都是他們「民主沙龍」所殷切談論的。他們還有「導師」指導他們。導師是(北京大學的)李淑賢教授和她丈夫(安徽科技大學校長)方勵之教授。另外,就是這一切籌畫準備,都脫離不了需要大筆經費。那麼他們的經費是那裡來的,這也是我第四個疑惑的另一部份。不過對於這一點,有同學告訴我他們的導師「自然有辦法」。


說起經費,我記起一件意外大發現。在我6月5日離開北京以後,經過廈門廣州回到香港。到了香港以後,我順手翻了翻過去幾天的舊報紙。發現兩件事很新奇:(一)有一個報導說﹕有人在香港為天安門同學籌款,一個星期內就籌到相當於美金兩百萬元。


(二)有一位在天安門廣場參加示威的同學,是給學生組織管帳的。他在6月5日逃到香港後,撰文批評天安門學生總指揮的柴玲。文章說他在64的前兩天查帳簿,發現柴玲沒有將外面捐來的鉅款登帳。質問之下,柴玲不否認沒有登帳,只歎了一口氣,說道「我們都要跑了,需要錢用。登帳何來?」這篇報導,暗示柴玲早已計畫背棄其他同學私自逃跑自救。果然,以後證實了柴玲和其他在天安門學生指揮總部的重要學生頭頭(如封從德、吾爾開希等等)均在沒有通知其他同學的情況下安全無恙地偷出了天安門,最後跑到美國。


◇我的第五個迷惑是﹕他們這些學生頭頭,怎麼會有如此大本領偷出北京與中國沿途各地,最後到達美國,接受美國保護。這簡直是007的題材。可是沒有多少時間以後,在美國出版了一本書,叫《中央情報局的最後一呼》。描寫中央情報局的一個代號叫「黃鳥」方案的計畫,幫助了柴玲這些學生頭頭經過各方掩護與援助逃出中國,以後再經過適當管道接他們到美國。至此,我的第五個迷惑有答案了。


64的20年後,對我還存在的懸案,幾乎只剩下了以上所說的第三個疑惑。希望北京有一天會發覺﹕證實紀思道所發掘而已報導的真相,實際是對北京自己最有利的。但希望那一天,不需要再等二十年。




1 則留言


Sean Chang
是的。這一兩年,大陸已經開始在翻案。熊先生所敘述的可能是更全面和更細部的畫面。64之後,好些死去學生的家長都被拉出來訪問,但我很疑惑的是,這些家長,沒有一個親眼看見,或者有做任何調查。清一色都是旁人說的,然後旁人也是聽說的。當天晚上的情況,我們在外面看西方的報導,時間上都是有些剪輯過的,場景和人物都是有選擇的。過了這麼多年,看了從大陸流出來的影片(官方或私人),才開始覺得整個事情都是在西方的"陰間濾淨"呈現出來的。當然,熊先生所質疑美國有計畫提供資金、訓練和後撤給學生,這在64過後幾年,就有人開始提出同樣的懷疑。尤其看到柴玲、封從德、吾爾開希、王丹... 等人,到了美國的醜態,更是不解。我就是在美國居住時 ,非常偶而有看柴玲的報導,看她那副撇得乾淨,生活優渥,又不想談學運的模樣,就不喜歡,也才開始去看一些我們以前看不到的報導。
至於,熊先生所質疑為什麼大陸都不出來說明。我想,這麼多年過來,應該很清楚中共處理國內政治的態度和習慣,很多事情就做不說,也不在乎外人相不相信。尤其在當時,改革開放才開始,整個國家正在受到所謂西方民主與資本主義的衝擊,如何安全保有自己的政治文化與政權,同時又能夠不停地大步向前,對當時的中共實在是有太多不能說,不願說的難處吧。
我最不滿意的是,這些學生領袖自顧自在美國的掩護下跑了,卻把劉曉波以及侯德健幾個"四君子"丟包不理。這樣的節操,如果還能稱高尚,我也昏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75147359

 回應文章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6/16 08:45
方勵之夫婦於事件發生後第二天即到美國大使館尋求「庇護」,這個動作說明了方勵之、李淑嫻以及美國在這個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六四天安門事件」是1980年代後,美國在世界各地掀起眾多「顏色革命」中的一環。如阿拉伯之春、香港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烏克蘭的栗子花革命、緬甸的番紅花革命…等等,不勝枚舉。

我比較納悶的是,鄧小平是中共諸領袖中跟美國關係最佳者,他曾訪問美國,他所定下的制度如:國家主席任期制,很明顯的是受到美國的影響,這樣一個人,美國為什麼要把他搞下台?令人不解。

美國在世界任何國家都培養反對派,美國在世界各地找仗打,我覺得美國這個國家有病。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6/15 12:24
Sean Chang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莫大這位朋友所說的"在歷史上,很少一個大規模的動亂沒有外國勢力的介入。"但是,我個人認為,並不是每一場外力介入的動亂,其目的都是要替代原來的政體或政權。例如,六四有沒有外力介入,大家心裡很清楚。但是,政權或政體的替換絕對不是重點。主要的目的,還是要製造中國的混亂,進而顛覆共產主義,阻止或減緩其改革開放的腳步,終極才會是裂解整個中國的政體。西方國家很清楚,要像分解蘇聯一樣地去炮製中國是不可能的。只有持續內部的動亂,才能讓中國持續百年的貧困,持續對西方的依賴,以及持續為西方所用。
六四對中國(或說中共)的影響不能說沒有,應該說是很大。但是,從某個角度來看,其實是正面的。至少,讓中共更清楚西方人是不可以相信的,中國的未來必須透過自己原則的堅持和不斷地反省與修正,才可以完全脫離百年來的困頓。我一直很相信,未來的中國絕對不會是西方所說"民主",也絕對不會是傳統認知的共產主義,而是一種只屬於中國的"新共和"。這個共和體制,將帶領中國走向更永續的和平與繁盛。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6/15 12:12
轉 張復
謝謝莫大轉載熊玠的文章。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關於發生在中國的各種抗爭活動,外力介入經常會被討論。
是否如此,我並沒有意見。
我想說的只是,在歷史上,很少一個大規模的動亂沒有外國勢力的介入。
如果各位還記得的話,美國的革命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法國非常有效的介入,不但有幾個知名的法國人在華盛頓的軍隊裡擔任將軍職務,而英國軍隊之所以被圍困在Yorktown並且投降是因為法國的艦隊把英軍的退路阻絕,並且趕走了前來救援的英國艦隊(法國的海軍不再是英國的對手是拿破崙以後的事)。
事實上,英國革命、法國革命、俄國革命、西班牙革命、中國的共產黨革命都有外國勢力積極介入的紀錄。
而西德與日本在20世紀後半期的崛起更與美國的佔領至為相關。
因此,外國介入並不能對歷史給予太多的說明,不管正面或負面的(或者,你喜歡聽或不喜歡聽的)。
更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有些動亂最終帶來政權的更替,有些沒有。
與後面這個問題相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開啟動亂的團體是否有能力(與準備)組成替代性的政體。大家似乎都忘了這個問題。我說的大家,包括很多歷史學家。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6/14 07:27
過了三十年之後,事態愈發明朗。同時期,美國在東方兩個大國--蘇聯、中國--發動革命,在蘇聯成功了,在中國失敗了,所以蘇聯解體,中國持續發展至今。當年我也是二十郎當歲的小夥,只是覺得台灣因為六四事件而與大陸漸行漸遠,失去和平統一的機會,而沒想到這是美國刻意造成的,足見美國的陰險。
莫大小說 (iyumo) 於 2022-06-14 08:41 回覆:
98年六四爆發,那時對大陸觀感尚認作較為閉塞。三年後1992 鄧小平南巡發表改革宣言,然後才開始一路勢不可當的崛起。所以當時台灣人看六四會認定是大陸民眾在爭取自由和民主,如今在大陸己取得如此宏偉成就,並且舉國普遍擁載他們的体制後,再來回顧很容易歸納是醉心西方先進國家体制學生運動,尤其是在看明白出逃領導份子在外的現狀,時空局勢影響人們的看法與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