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剪不掉的辮子:讀《忠臣逆子》
2010/07/30 16:57:59瀏覽731|回應0|推薦3

作者 袁勁梅

書名 《忠臣逆子》

出版社 聯合文學

出版時間 2010/7/24

袁勁梅對我來說是相當陌生的作家她的小說集《忠臣逆子》如果在書店看到書名大概是我不太會碰的類型讀了內文卻發現這本書好看到讓人發抖能把中國人變而不變的「親緣關係網寫得那麼驚心又打到人心坎裡,讓這本以家族變遷史,寫中國文化革命未完的系列故事,兼具反思性與可讀性。

本書收錄<忠臣逆子>、<羅坎村>、<九九歸原>、<老康的哲學>、<明天有多遠>五個中篇,各自獨立又成一系列。由〈忠臣逆子〉領頭,寫戴家每代人皆透過剪上一代的辮子試圖遠離漢文明秩序的禁錮,前往更好的明天。但信仰由忠君王、國民黨、共產黨、實業到市場經濟,汰舊換新不斷,明天卻未真的到來。反而每代人的人生皆因信仰堅實,也因信仰受難。這種似進還退、變而未變的歷史波折,貫穿全書,又在其他篇小說有不同的推展。作者以西方文化為參照座標,回頭反思中國文化求變過程中,始終深具影響力的傳統質素,如對親緣關係網絡和等級制的依賴、農業社會的思維模式等,如何形塑外新內舊的中國人,點出五四以來雖然中國人不斷借鑒西方,走向現代化、工業化的道路,但因民族自身根深柢固的帶病基因,時代風尚翻來覆去多少輪後,「中國反封建的道路卻仍未走完

「人年輕的時候都在演戲,演戲的時候,就跳不出那個戲局」,<忠臣逆子>中戴家奶奶家外來者的身分,讓她不完全受制於漢文明秩序,以戲中人兼旁觀者的身分,指出世代間的衝突在於一代有一代的戲局和戲法。後生者總認為長輩們保守、迂腐,長輩們也恨子孫們叛逆不肖,但彼此都是對方的旁觀者,能夠針對缺點提出批評,但不真的懂得戲中人抉擇的艱難。憑自己的信仰斷言上一代的辮子沒有價值,就好像<羅坎村>不知中國父子相處模式,想判老邵虐兒的陪審團,是去脈絡所致的無知,套一句戴家媽媽的話:「你懂個屁」。當我們旁觀父祖輩與異文化難以理解的行為,實在應該多點自省與尊重,而非妄下判斷。

然而,旁觀者的意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以中國親緣關係來說,將人各歸其位,提供中國人安置自身的藤蔓,有其存在的價值。但親緣關係將人束縛於網中,卻不公平。特別對女人來說,未必給予安全感,反而可能製造惡夢。因為在傳統父權家庭秩序中,女人是丈夫的附屬,需配合丈夫發展行事。親緣關係網善於因應時代變形,從農業到工業社會仍是中國人行事的潛在邏輯,就連留洋的戴家小姐,仍無法真的逃脫妻奴身份的召喚。而戴家小姐和她的女性朋友們,自主和附屬雙重身分的窘境,不只發生在海外,也是現代台灣女性共同的難題。   

作者以小說譜寫傳統的陰魂不散提供身處戲局的我們,一個反思自身的座標。但如同老康兒子勁草有不得不愛名牌的同儕壓力,戲中人的隨波逐流,有時只因當局者迷。即便在位置的遷移中,有機會成為看穿戲局詭計的醒者,所見仍有侷限。

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想自外於戲局擺脫千年文化沉積成為真正「理性的人」,或許是永遠走不到的明天。如果說「中國人就是有病」,只學習到西方的表面而非精華,那麼向西取經這條路,真的正確嗎?歷史情勢迫使我們學習西方,作為醫治民族的藥方,但這個拿來的信仰是否那麼可靠,多少人有機會和能力評量?我們實在難以確定。在動盪不停的歷史飛輪上,能保有「那不過是個戲局」的醒覺,同時堅持探求真理的熱情與理想如戴家父母,是條艱辛但值得努力的道路。即使各代人懷抱的理想,未必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仍是不會白費的嘗試。

 

本文亦刊登於聯合文學電子報 2010/08/05 第132期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M0002/178224/web/

一部小說足以寫盡一整座中國

 http://unitas.udngroup.com.tw/e-card/a543/loyal_disobedient.html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rin0125&aid=42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