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9 23:23:47瀏覽320|回應0|推薦2 | |
基督宗教中也有「無」或「空虛」的密契主義傳統。這點從保祿神學中「空虛自己」的概念,到埃里傑納(Duns Scotus Erigena,八一 —八七七)稱神為「無」,到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一二六—一三二七)及其弟子韜樂(John Tauler,一三 —一三六一),兩人皆強調必須完全捨棄外物,退隱入靈魂的核心,達到「精神的赤裸」,並認為天主是「空無」。至於受韜樂影響的聖十字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一五四二—一五九一)則強調「精神的暗夜」。 然而,即使有靜默、虛無、黑暗的經驗,最後仍有與神聖真實的交談。尤其在愛的共融中,更有交談的意味。愛的密契經驗在基督宗教中履見不鮮,隨便舉幾個例子,如宗徒若望、聖保祿、聖奧古斯定、艾克哈特、聖玻納文都、聖女大德蘭、聖十字若望……等等皆強調愛的共融,愛的交談實為密契經驗的致境。然而,密契經驗畢竟不是常有的經驗,即使是密契主義大師們亦終須返回日常的宗教生活之中,進行祈禱、頌經、梵唱……。換言之,宗教經驗是開始於交談,達頂於交談,然亦終須返回於交談。 詹姆士‧瓊斯《生命中站》一書用活潑的筆調、生動的案例,闡明了「在關係中肯定自我,在自主中建立關聯」的深刻洞見,尤其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神聖真實的關係的層層開展,用心理學、哲學與宗教學為一永恆的真理做了見證。此書細細讀來會引起讀者心弦的共振,並重返對自我與真實的關係的積極張力之中,為此頗值得向讀者推薦。 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於指南山麓 【推薦人簡介】 沈清松,台灣省雲林縣人,民國三十八年生。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講座教授,維也納大學客座教授。現任政大哲學系教授。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曾當選第二十六屆十大傑出青年。著有《解除世界魔咒》(時報)、《現代哲學論衡》(黎明)、《物理之後》(牛頓)、《傳統的再生》(業強)、《儒家,道家與建構實在論》(維也納大學)等書。並有中、英、法文重要論文多篇。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