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10/14 04:43:09瀏覽734|回應0|推薦4 | |
教條 (Creed) -- 信仰的符號 -- 是以「我相信.....」為開頭的。「我相信」的意思是甚麼呢?知識和信仰之間的關係, 你大概已知道, 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之一;但是,在這個問題之中的先決條件是在西方世界中所發展出來的,所以並不是適用於我們的。知識和信仰之間的關係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難題。你或者是知道,不然你就是相信。相信的人,則就是放棄了知識:這就是經常被引用的「只相信就好,不要去詢問」的這個難題。我們有知識是在信仰之前的一種看法,或反之,信仰是在知識之前的, 並在這後者之中尋找邏輯,如 Augustine 之說。這個主題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已經提到過的問題之中的一種變化,也就是,是愛在知識之前呢,還是知識在愛之前。換句話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愛一個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奧古斯丁已經提到過了這一點。而他也給予了一個答案,而這個答案後來在西方世界裡變得很流行,並且由 Saint Thomas Aquinas 所親自發展出來(以及其他的西方世界中的主要思想家)。他們的看法是, 如果你不知道,你就不能愛;我們不能愛一個我們一無所知的東西。因此,以哲學性的說法來說, 這意味著, 我們與某某建立起的關係是依靠著對那某某的客觀性的認識的這個先決條件的。而這一切又是依賴著知識是理智所形成的概念、而愛是一種感情性的東西的這種假說。 但是,我們在之前的課堂中已看清, 這回事對我們來說不是如此的;換句話說,你若是不愛, 則就不能知道,就如我們在約翰以及保羅的書信中等等可見。但是,我們必須更加闡明這點,因為想要辨別愛是在知識之前,或是知識是在愛之前, 這是不妥當的。這二者是同樣錯誤的;我們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愛。正確的說法則是 -- 從我們到目前為止已說過了的, 這應變得明顯的 -- 這二者是同樣的事,也就是,知識就是愛,以及愛就是知識。因為,當愛被理解為是在人格之間所有的一種關係、而不是一種情感或是一種自然的性質之時,這種關係就被成立了,而是在其中某某的自我身分才被顯露出。這即是「知識」的意思:某某的自我身份的顯露或是認識。因此,經過這類的關係, 經過愛,或是懷著愛,或是在愛之中,知識則變成一件實際的事。知識和愛, 不是哪個在哪個之前;反而,它們是彼此互相有關係的。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