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美樂的負評行銷
2010/01/18 13:01:48瀏覽686|回應0|推薦2
達美樂的負評行銷

這周看到一則報導,又有一個有趣的網路行銷活動出現了,這次是「達美樂」做的「比薩大反擊」(Pizza Turnaround)的廣告。

達美樂總部早就聽到了社群媒體上面對達美樂的負評聲音,這部廣告片很特別,他們聽到了這些負評聲音,然後,針對這些聲音,製作了這則廣告。在廣告裡,它直接將這些負面的評語寫出來:

「達美樂的比薩麵包就好像在吃紙盒一樣。」

「那些醬料吃起來就像蕃茄醬。」

嘩,好尖銳?

但,沒關係,這則四分多鐘的廣告,它一開始就由達美樂的總裁開場,他一邊細數這間公司悠久的歷史,一邊強調,他不可能繼續領導一間做這樣比薩的公司!因為,他個人本來就熱愛食物,他熱愛Pizza!

以這樣熱情又嚴肅的宣示,這則影片開始了--

影片描述,達美樂的內部高層,如何針對這些網路上的負面評價來開焦點會議(focus group),如何一次又一次的開會檢討這些會議所得到的結論,然後,達美樂中央廚房的廚師,又如何開始混合新的起司、麵包、醬料,發明了新的比薩口味!然後,這個新口味大折價,只要5.99美元,就可得到2塊中型的比薩,最後最後,達美樂的兩位首席大廚,還穿著白色的大廚裝,親自的將這個改良過的比薩,熱騰騰的,送到其中一位參加focus group的女士的家裡,在他們敲門的時候,影片終止:「下次再繼續…。」

如果你是企業行銷人員,看到這則廣告,一定大大的捏了一把冷汗,因為,它真的犯了廣告主或社群行銷主的「大忌」──

它不但不消弭負面評價,反而還「引用」它!這樣的廣告不常見,那位Slate作者是說,除了這個達美樂廣告,它還可以想到的,只剩GM在它去年宣告破產後,
拍攝的60秒廣告。但當時的GM急需承認它的不足,因此拍這樣的廣告有「救火」的效果,這位作者分析,達美樂這個案子顯得有點奇怪,因為,達美樂的比薩就算再難吃,也沒有難吃到必須在這個時候,「自己踢自己的屁股」,這招真的有好處嗎?而且,這位作者說,在美國的達美樂,強的地方一直都是一種很快速、就在附近、馬上就可以吃的形象,大家本來就沒有期待很好吃的比薩,通常的廣告都會往自己的「強項」去不斷的強調,而達美樂的比薩顯得很奇怪,這次竟從自己的弱項開始?

別懷疑,據說,這間廣告公司「Crispin Porter & Bogusky」可是大有來頭,前年很風行的「Whopper Freakout」的點子就是出自他手,另外還有微軟的「Laptop Hunters」也是出自他手,就是這方面的專家,它的行銷手法永遠令人措手不及,這間廣告公司的口號就是:任何行銷手法都只有在觀眾開始「討論」,才算成功;沒有這段「討論」,行銷就不成功。如果你將行銷視為一個創意的行為,那我們幾乎可以想像,當這間廣告公司接下達美樂,它幾乎是在慶祝的,因為這個點子也太好做了;相較於Burger King和微軟的那兩部影片,達美樂的影片幾乎只有第一步,就讓人眼睛一亮!這個影片要「吸引大家討論」,實在太簡單了,單單這句「達美樂的麵包吃起來像紙盒」就可以討論很久。

最主要的是,據說達美樂在這兩年來,早就已經默默的針對「它的比薩不好吃」的印象,花了幾千萬美元的廣告預算,進行各式各樣的廣告宣傳;它已經和許多人宣布,它們有了新口味了!有了新發明了!這種新發明、新口味,好像還不夠,人們想要看的是更多的。於是,他們反過來,針對這些負評,「哪裡跌倒,就哪裡爬起來」,這樣的做法,果然吸引到網路的注意。

但我還有其他的看法──

如果你將廣告視為一種教育群眾的方法,那這肯定是一個沒人聽過的方法,因此說不定有更好的效果。我們從大局來看,已經有很多行銷人員想破了頭,去發明了好多好多的行銷手法,這些手法都是在建立一種「正形象」,如果說廣告界也有藍海,那最藍的海肯定是在大家一直不敢去碰的元素(至少他們老闆不敢去碰的),那就是──「負形象」。

不過,與其就認為是「負形象」,其實它不是負形象,而是真實的狀況。一般的消費者不會去思考誰是正誰是負,他們只會依一個全觀的意象去看所有的廠商,大部份的廠商的廣告,都是站在一個角落在宣傳事情,很少真的依一個全觀的意象去宣傳自己,就算有,往往也只是引用一句某某研究的數據,消費者已經學會不去隨便的受這樣一句話給改變他自己的全觀。

但,如果廣告是從一個全觀開始,然後從上面來做創新?與其創新廣告,不如針對現有的狀況來創新;我們從最清楚的、最沒有錯誤的資訊,針對沒有錯誤的資訊,在它上面來創新,它的下一步就會不一樣。以達美樂為例,它或許參考了「它的比薩麵包吃起來像紙盒」的言論,然後從這上面去創新新的廣告、新的商品,這樣的手法似乎令人放心。

其實,這方法或也可延用到創業中。我們想想,當我們想出點子,到了第二、三天,說不定就已經發現這點子的問題,但我們繼續照自己的意志走,只是因為我們是不想「正視事實」;許多成功的人,他所做的,其實也就只是「正視事實」而已。他們一開始失敗,後來讓他們成功的關鍵,也都是過來「正視事實」而已。如果一個公司常常不正視事實,那麼,一個創業家或許可以靠「正視事實」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在一個密緊的產業中挖出一塊大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ink&aid=3698132